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珠三角一体化要“拆”壁垒“建”平台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李源清 作者:admin 责编:


 专家建议,一体化要拆除行政壁垒,甚至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合作机制

  筹谋已久的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炉,预示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正加速破题前行。但珠三角各级行政区划层次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间协调难度大。如何克服种种障碍,保证规划落实?专家建议,一体化就是要拆除行政壁垒,甚至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合作机制。

只有合作才能破行政壁垒

“各个市的主政者代表的是本市利益,广东省政府在实施推进中也要考虑地方因素,所以很多规划都难以成行。”一位研究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他指出,最典型的就是广佛同城规划:“迄今为止除了公交实现年票互认,连区号都没能实现统一。珠三角九市层层设卡、画地为牢,这些都会时刻阻碍着一体化。”

面对一体化中旧有利益格局,广东创造性提出构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新路径,一体化由小及大,先凝结“三极”力量,再聚合珠三角。要求三大经济圈加强在资源、产业、民生的整合后,效果已经凸显:深圳一些电子业配件生产以惠州为后方基地,分工合作;广州的汽车产业也与佛山协作,带动了佛山300多家汽车配件企业。

虽然这三大经济圈的建设可圈可点,但珠三角一体化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似乎并未真正触及核心。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政府官员和专家都表示,地方行政壁垒仍是制约珠三角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规划中多次提到了行政壁垒。“珠三角包括两个副省级市、两个经济特区市和五个地级市以及部分县?市?,各级行政区划层次较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协调难度大,政策环境不一致,各经济资源要素难以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妨碍了社会政策的整合,制约了进程。”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说:“规划要顺利推进,珠三角各市需要更加紧密地接触与融合,还需要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

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也认为,只有合作才能突破地方的利益壁垒:“珠三角城市群腹地很小,但城市的规模很大,城市的腹地是共同的,每个城市只能承担一定的功能。一体化就是要‘拆除’人为的行政区壁垒。‘拆’了以后还要‘建’,就是建立合作机制和有效平台,让大家受益。”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如荔提出,应该立法保证珠三角一体化的实施。

“打破行政壁垒,将为企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利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吴迎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个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产业集群、城市群等形式,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规划加速产业升级

对珠三角的产业分工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地域进行规划,被多位受访专家看好,认为这将为珠三角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增添新的砝码。

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广东未来应该更注重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特别是要创新对绿能科技产业的扶持机制,促进新型产业体系的建立。”

广东省委党校省情中心主任蔡兵教授认为,珠三角今后的产业方向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但城市间的封闭资源等现象阻碍了各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合作发展。

“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国具典型意义。”天则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说:“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珠三角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等难点,通过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

“要改变竞争有余、合作不力的现状,应建立整体轨道交通网。”蔡兵说,“轨道交通网由于覆盖区域广泛,珠三角各城市间的要素流动将更迅速,资源整合将更合理,产业分工将更明确。”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