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扩容 使命犹在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童彤 作者:admin 责编:
随着特区经验在区域发展中的普遍运用,特区似乎不再“特”了。但专家认为,未来在完善市场经济方面、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投资开放、社会文明以及文化体制等方面还需进行探索。
随着深圳特区的扩容,厦门、珠海特区也相继扩容,汕头特区也即将扩容,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业界专家认为,几个特区正经历着向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政策优惠取消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
“毕竟特区的发展经验已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区域规划发展中的诸如开放开发、先行先试等政策均来源于特区的探索。
发展空间受限 而立之年寻扩容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特区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积增加5倍。
厦门经济特区从岛内的131平方公里扩大到包括岛外在内的157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11倍。
从今年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范围也将正式扩大到全市。届时,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将从227.46平方公里拓展到1701平方公里,扩大了近6.5倍。
据了解,汕头市市长蔡宗泽也曾对媒体表示,汕头也将准备参照兄弟特区的做法,申报将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针对汕头特区在234平方公里范围之外还有大片欠发达农村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专家认为,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诸如南澳深水港等资源优势将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四个特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推出,承担诸如改革开放、先导建设、先行先试使命以及依靠中央的特殊政策获得发展是共同之处;但特区的各自使命却不同。
“深圳对应香港回归,珠海对应澳门回归。”唐永红说,这两个特区的发展形势较好,现在也演化为深港一体化发展以及珠澳共同发展,依托地缘优势,珠海和深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外向型经济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唐永红认为,厦门和汕头两个特区的地缘优势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尽管如此,在各自产业发展中,也都找到了自身的发展轨迹。
据了解,汕头特区有着连接粤东和闽西的重要南出海门户的地缘优势,在发挥联动东南沿海开发开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厦门则依托近台的重要地理位置,未来在两岸经贸往来过程中将逐步发挥深度作用。
使命依然艰巨
四个特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积累了很多经验,纵观近年来频繁出台的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划、政策,不难发现,诸如“先行先试、开发开放”等字眼屡屡被提及,殊不知,这些都源于特区的发展探索。
“特区的先行先试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唐永红说,这些正在迅速向内地其他地区推广。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对本报记者说,特区自身的发展是借助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还有国家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撑,加之身处沿海的地缘优势。
借助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本地其它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是特区30年发展的共性经验,但随着这些经验在区域发展中的普遍运用,特区不再“特”的问题引来讨论。
唐永红认为,特区使命存在与否是特区是否继续存在必要性的前提。“无论从国家统一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特区使命并未彻底完成,还需相应的特殊政策提供先行先试,比如体制改革。”未来在完善市场经济方面、社会文明以及文化体制等方面还需特区进行探索,并在特区进行先行先试。
彭刚也指出,特区扩容为未来特区承担新的先行先试使命埋下了伏笔。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特区还可能承担比如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投资开放等方面的探索。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