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通州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通州,位于首都北京东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地处长安街轴线与东部发展带节点,是距离北京中心城最近的新城,是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中心地带,西距天安门20公里、北京CBD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天津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全区面积90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是北京多河富水特色最突出的区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将通州新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谋划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近日联合举办了“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新城使生活更美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模式应该是生态城模式。生态城规划的一般原则包括:在交通方面,要编制整个地区的交通规划,把步行、骑车以及使用公交车出行比例作为生态城镇的整体发展目标,使城市出行更加便利、更加安全,而不是让汽车跑得更快;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当实现混合的综合商务和居住功能;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绿色空间不低于总面积的40%,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高质量的绿色开放空间;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设立长远的节水目标,明确制定水循环战略,确保生态城的开发建设不会恶化水源质量,注重建筑节水和循环利用,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在防洪风险管理方面,要能有效应对雨洪威胁,并尽可能地保留湿地、运河、池塘等自然斑痕;在城市设计方面,制定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标准,使街道、公共场所、公园等公共空间超越老城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要有效减少开发建设过程所带来的碳排放;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要尽可能吸引国家或区域一流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机构入驻,迅速提升宜居水平;等等。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可以借鉴全球知名生态城市德国弗莱堡的成功经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扩展到居住者幸福感的可持续、社会进步的可持续、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地区独特产业的可持续、城市文脉的可持续、二氧化碳减排的可持续等,力争取得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通州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侯云春
通州新城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要求,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优先和主要的位置,优化提升一产、二产,集中做强三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信息服务、高端商务会展的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服务业,规划建设以感受运河文化为题材的主题公园;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通州新城要在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大背景、大格局下来谋划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州新城应大力发展最具条件和比较优势而区域内其他城市没有条件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例如为区域内其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高端服务。
通州新城产业发展应走园区化道路,通过共同管理经济事宜和环境事宜,降低园区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公用设施的利用水平,有利于清洁生产、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防治以及企业间的合作。
通州新城产业发展应坚持低碳、环保发展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快通州新城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新上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采取比其他城市更新、更严格的污染排放等标准,并严把质量关,保证通州新城的天长蓝、水长清。
创新崛起: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之路
科技部原副部长 吴忠泽
作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先行区、示范区、试点区,通州要积极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和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是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核心目标,确立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主导地位。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主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提高城市建筑节能水平,减轻城市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提升生态环境检测、保护和修复能力,形成水系保护与产业发展始终协调的良好态势。
二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通州新城要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清洁可再生能源、三网融合、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发展,重点加大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及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文化保护各环节,使古老的运河文明在现代科技支撑下不断焕发时代光辉。
四是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集成国内外优势资源的能力。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向全球广纳人才,增强国际人才竞争的主动权;树立通过合作参与竞争的理念,明确京津冀与环渤海发展的联系,有效整合上游和下游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落户通州的同时,要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吸引能力,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批机制灵活、有力支撑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为新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通州新城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 黄海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要多层次规划、分步骤建设。第一,通州新城的主要职能是疏解首都城市功能,承载世界城市新增功能,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这些功能进行分解、细化,理清到底哪些功能适合在通州发展。第二,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要加快全区城市化步伐,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突破,使农民从新城建设中得到较大的收益。第三,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新城建设,但一些人文项目、景观项目、民生项目等,应优先考虑。
通州要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通州和其他区县特别是和中心城区比起来,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拥有充裕的产业发展空间。通州新城要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跨国公司、大企业研发中心以及高端文化和教育机构聚集区域。在这个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坚定不移地利用外资,要着力发挥面向环渤海的地理优势,把通州变成北京市面向环渤海的一个窗口,把环渤海地区的一些企业、机构吸引到通州来。
通州区
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新使命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周正宇
“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战略决策赋予了通州区在世界城市建设中新的使命和定位。
通州新城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低碳”、“绿色”理念。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通州建设成为展现21世纪新一代城市风采的新城市。
通州新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产业发展要瞄准高端化、低碳化和服务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和绿色发展,为首都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要充分发挥新城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构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引导农民通过城市化建设,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更好地、持续地富裕起来,实现向新市民的转变。
要发挥好推进北京与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将通州的发展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之中,要逐步实现与滨海新区、曹妃甸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基地的联动发展,为通州新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州新城战略谋划要有全球视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鸣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定位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通州的战略谋划要有全球视野。世界城市是全球城市体系的第一梯队,集聚了国家的关键要素与资源,是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载体。北京要打造世界城市,就要具有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平台,通州国际新城建设要肩负起打造这样的平台的重任。同时,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作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全球经济中枢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神经元。二是通州的战略谋划要考虑国家区域格局的发展变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州的战略谋划绝不能仅仅定位在通州自身、定位在北京,而是应该定位成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通州地处北京和天津间的交汇点上,定位要充分考虑京津两个城市的经济整合,担当起要素资源交换枢纽、人才集聚平台的角色。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发展定位应有三个:一是面向京津冀大的中央商务区。二是辐射环渤海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示范区。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各项工作正扎实、高效推进
中共北京通州区区委书记 王云峰
通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一方面,对新城规划进行系列科学论证,在更高水平上谋划新城发展,邀请了30多名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大师,运用国际最新城市建设理念,围绕通州新城规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初步完成了运河核心区规划深化方案,新城开发建设将集中体现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科技城市、宜居城市等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将通州新城打造成为一个高端功能集聚、城市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完备的现代化示范城,成为“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荣”的北方魅力水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围绕新城建设与“十二五”发展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编制专题规划,为新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率先启动运河核心区五河交汇处的建设,加快推进土地一级开发、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符合新城需求的大项目招商工作,储备了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十月份现代化国际新城第一批建设项目就要破土动工;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新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城建设,各项工作高效、扎实推进,不仅体现了“通州速度”,更体现了“通州精神”。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规划
取得新突破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岳鹏
规划对通州新城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此,通州专门邀请了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大师对新城规划进行了论证和深化。目前,规划中的新城中心区面积48平方公里。新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围绕运河核心区五河交汇处,形成了以北运河、通惠河为水轴,以水乡区、源头岛为区域景观中心,以南、北商务区为城市产业承载地的布局结构。注重开发强度的疏密结合,在南、北商务区规划建设高层建筑群,并结合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在运河源头岛和燃灯塔周边设置了低密度区。新规划主要有几个特点:亲水生态。多河富水是通州的优势,通州在新规划的编制中,特别注重做好水文章,充分展现城市的亲水性。为配合核心区的建设,还专门制定了水系专项规划,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水质,营造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观。低碳环保。率先编制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用于新城建设的各个领域。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将采用立体开发模式,统筹规划机动车道、轨道线路、交通枢纽、停车场、配套服务设施等,最大限度实现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形成通畅的地下走廊;同时,还采用城市管廊技术,综合安排地下市政管网,实施统一管护,避免反复挖路修路。
北京市发改委将多方面大力支持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 张远
聚焦通州,建设国际新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疏导中心城区功能,有利于推动本市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
北京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力支持通州建设国际新城。一是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轨道交通、新城路网、市政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河道水系保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引进高端要素打下基石。二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通州新城的产业发展理念。结合目前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从全市层面积极研究通州运河核心区的产业布局,引导通州高端产业集聚,同时提高城市的区域生活品质,使通州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城,成为有特色、有竞争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新城。三是创新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州新城建设,要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创新发展理念,率先形成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高端要素集聚、有利于创新要素活跃的体制机制,在全市乃至京津冀地区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要把通州打造成
文化创意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
中共河北省委副秘书长 高建民
通州应立足北京,服务环渤海,面向全世界,建立中国北方的金融支持、文化创意、技术研发、高端物流、信息服务的中心。重点谈两个方面:一是通州要打造成中国的文化创意中心。通州是运河文化、京城文化、燕赵文化三种文化的交汇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良好的基础,现在借着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契机,这种行动会更加有力量,要打造中国的文化创意中心。二是通州要打造成技术研发中心。北京科研院所多,总部经济发达,总部的技术研发力量强大,但北京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发展成本高,空间也受限,通州新城建设可以以最优良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措施,最优质的政务服务,吸引北京乃至全国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聚集通州,打造研发之城,为环渤海地区和全国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
通州新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凸显“服务、绿色、智能”
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史利国
通州的定位就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沿,应该走在首都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前列。通州新城转变发展方式,要打三面大旗:一是服务,通州未来就是主打服务牌,而且是高端服务、现代服务,通过服务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二是绿色,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三个方面形成一个体系。三是智能,北京作为一个后起的世界城市,要追赶前面世界城市,但同时要有适度超前的战略?瞄准未来30年以后世界城市来发展,智慧地球、智能城市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通州可以申请智能城市的定位,还可以申请成为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
通州新城建设
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杨开忠
通州要成为正在迈向世界城市的北京的商务副中心,探索宜居平衡的国际新城发展模式。通州新城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第一,通州目前的交通主要是过境交通,怎么从过境交通转变为枢纽交通,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怎么把通州的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怎么吸引世界级企业总部,打造专业化服务综合体。现在全球正在经历着所谓的第四次产业大转移,这次大转移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基于企业不同的增值活动,在空间上、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企业组织机构的再配置。这次大转移为通州打造总部专业化综合体的行动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通州要抓住这一机遇,吸引总部集群、吸引专业服务业向通州集聚发展。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
要定位首都“副中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
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赵弘
通州发展有两个视角:一是站在国家层面上,要担负起探索建设21世纪新一代城市的角色。二是站在北京层面上,新城建设要有助于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北京最突出的矛盾是空间结构矛盾,单中心格局制约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带来严重交通拥堵。东京发展中有两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建设密集、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线路,二是分阶段推进城市“副都心”战略。北京发展要突出重点发展区域,突破单中心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通州”,就是要通州走在前面,定位更高,角色更重要。通州定位应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它承担商务办公、政务办公、产业发展、居住等多重功能,地位仅次于城市主中心。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