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经济”难以为继 蚌埠 “三重”赶超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永群 作者:admin 责编:
安徽蚌埠是其中之一,蚌埠曾经在全国铁路交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全国各地纷纷抢滩高铁交通枢纽的当下,蚌埠显然没有从优越的交通地位中承继到更多宝藏。如何再次走进曾经的辉煌?本报记者近日走进蚌埠,管中窥豹,探寻这个“百年老埠”的追梦之路。
“火车拉来的城市”
1911年12月7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蚌埠正式开埠。又因蚌埠地处津浦铁路南段浦口到徐州的中点,不管南北哪头发车,当晚只能到达蚌埠,火车均需在这里加煤加水,旅客在这里住宿休息,蚌埠就自然地形成了 “宿站”。对于当时只有500户人家的渔村古渡,因蚌埠站设立,一时间人口剧增,商贾沓至,因而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开埠后,蚌埠以盐粮起家,百货、棉布、五金、烟草等各类交易日渐繁盛,辐射区域达周边20多个县,金融业也随之发展,中国银行最早在蚌埠设立汇兑所,使蚌埠成为当时皖北地区早期的金融活动中心。1947年,蚌埠正式建市,当时人口已达30万,而到上世纪70年代末,蚌埠已形成轻纺为主,包括烟草、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许多指标均在安徽省第一方阵。
“虽然近两年我们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了全省,但目前在经济总量上特别是工业、GDP等主要指标上,我们还处于第二方阵。”蚌埠市市委书记周春雨说。
至于落后原因,交通是晴雨表。直至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式运行,京沪高速铁路和即将开通的京福高速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方才正式加入全国高铁站点行列,而这已经比安徽省城合肥市晚了一大截。
“蚌埠是一座值得骄傲的城市,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我们曾经诞生过安徽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我们曾经拥有繁华的商贸,享有‘小上海’的美誉;我们曾经主要经济指标与合肥并驾齐驱,有‘合老大、蚌老二’之称;我们曾经风景秀丽、生态文明,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歌谣;我们曾经有敢为人先、奋发有为、豪情满怀的精神面貌。”周春雨说,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是蚌埠人民心中的梦想。
“三重”追梦“百年老埠”
在蚌埠大街上,几乎满世界流行服装款式均可以瞧见,而在那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不论穷富,穿着均较为“格式”,表明了蚌埠人“骨子里”有着追求开放和美好生活一面。
“以前我国航天和深海潜水玻璃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因为是核心材料,后来外国人不卖给咱了。通过自主创新,我们现在完全能做出质量更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品,现在我们的特种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类玻璃的产销量世界第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赵飞说。“要发展,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推动发展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还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水平。”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蚌埠有名的老国企,其成功无可复制,而从产业结构总体上看,蚌埠仍然是“满天星斗、缺乏明月”的状况,产业水平总体不高,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三重”支撑发展的力度薄弱,严重影响发展的质量和后劲。
在蚌埠市招商局局长任生看来,支撑高水平崛起是产业高级化,“三重”是实现产业高级化的抓手,只有这样,蚌埠经济才有可能重回发展的“快车道”。“所以我们提出大招商、招大商。”
“三重”之间,蚌埠理出了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以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为导向,巩固提升纺织服装、高质烟酒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商贸和金融业,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节点和商业服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现代大农业。”这是蚌埠市“两会”定下的目标。
但赵飞认为,蚌埠从来就没有放弃“三重”建设,只是提法不同,在他看来,“三重”建设要出成效,在于切切实实拿出与众不同的政策引进高端人才,蚌埠之所以近年发展快速,正在于包括股权激励等一系列引进人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