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陕西:“超车加速”下的发展失衡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赵锋 作者:admin 责编:


         

陕西篇

    省委书记赵正永表示,只有先“美丽陕西”,然后才能“美丽中国”

    过去5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4.3%,GDP迈进“万亿俱乐部”,2012年达到1.44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前移至16位。地处西北桥头堡的陕西经济在“超车道”上不断加速,然而严重依赖投资和能源工业的现实让这个能源大省面临“发展型失衡”——产业结构升级仍待拐点。

    全国人大代表、新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当地学者亦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在经济“超车加速”过程中,陕西省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资源挑战、环境压力日益突出,这也是留给新一届政府班子的一项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亦坦承,当前陕西首先要把大气治理好,解决好人们关心的雾霾天气问题。

 

    发展失衡

    经济严重依赖重工业,而第三产业占比则连年下降,让陕西的经济发展后劲堪忧。    

    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144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此速度,只需3年,陕西GDP就有望超过2万亿元。

    早在2007年, 陕西省政府就提出“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总思路,奠定了当地区域战略的主基调。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张宝通说,从一段时间内的结果看,依靠能源化工产业的推动,陕北实现了真正的“跨越”。可以说,陕北延安、榆林两市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煤炭石油化工基地的布局建设。

    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地处陕北能源重镇的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为27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超全国4.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87亿元,增长13.6%。而延安市经济总量也已经达到1100亿元。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全省所占比重达到三成以上。

    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连续7个月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位。而整个“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陕西的经济总量从全国的第22位,一步步前移至16位,在“拐弯超车”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居功至伟,增长靠工业、工业靠能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过去5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表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陕西实现‘争先进位’的主要动力。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今年年初召开的陕西两会上,陕西省为2013年经济增长设定的目标仍为12%左右。对于高速增长的目标,陕西省的底气依然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基本成型,而陕西省的千亿企业也逐渐成长起来,比如,陕西国资大企业延长石油、陕煤化都已经成为拉动经济超车的龙头企业。

    赵正永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加上“优先”二字,未来西部地区一定会发展得更快,陕西当然也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得更快。

    然而,陕西省经济在超车过程中,产业结构失衡也日渐凸显:经济加速严重依赖重工业,尤其是能源化工业,而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占比则连年下降,让陕西的经济发展后劲堪忧。    

    2012年的数据显示,陕西第二产业8075.4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5005.6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的增速不仅低于第二产业,也低于全省经济增速。

    “十五”期间,陕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固守在接近40%的水平上下波动,运行相对平稳,但进入“十一五”后,“比重略有下降,而且整体增长幅度并不显著,基本上总是慢于同期的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按照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大体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应该达到40%以上。但实际情况是,陕西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一直低于40%,而且连年下降,到目前,已经从2002年的41%下降至2012年的34%左右。

    据了解,目前能源化工业已经取代装备制造业,成为陕西的“首位产业”。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分析指出,陕西的经济结构出现问题,是因为工业增长过快——工业高于第三产业,重工业又高于轻工业,“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倾向,使得陕西重工业发展不断加快,这种重型化工业发展结构的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二是重点行业能动作用突显。”单元庄说,这种重型化工业发展结构往往容易导致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型失衡”。

    赵正永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

    “宁可牺牲有的项目,也应该保护好我们的生态。”

    升级挑战

    未来几年陕西依赖重工业的现状恐难有改观。

年份    GDP              增速      地方财政收入              增速     工业增加值              增速      能源化工工业                    增速

        (亿元)                   (亿元)                           (亿元)                          增加值(亿元)                      

2008    6851.32          15.6%    591.42                    24.5%    2988.07                 21%      3564.3                          37.6%

2009    8186.65          13.6%    735.27                    24.3%    3578.98                 12.7%    3750.79                         4.2%

2010    10021.53         14.5%    958.21                    30.3%    4516.4                 8.7%     5100.14                         34.3%

2011    12391.3          13.9%     1499.07                   56.5%    5727.76                 17.1%     3459.01                         17.3%

2012    14451.18         12.9%     1600.69                   24.9%    6847.41                 15.7%     4059.47                         12.7%

 

    陕西省近5年主要经济数据

    过度依赖能源化工产业,让陕西经济的“超车加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能源化工产业频发的环境问题就成为一大挑战。比如陕西最大国企延长石油去年漏油频发,而榆林煤炭出产区地质塌陷威胁严重等都迫使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关中城市群工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城市雾霾频发也都成为陕西经济超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由此,陕西省本届政府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前述学者与官员亦迫切希望陕西省尽快在产业结构上完成升级——陕西希望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接近40%的水平。

    娄勤俭在陕西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2013年陕西要“从金融、财税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主要的着力点是,“搞好西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等。

    陕西省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发展的“拐弯超车”后期,现代金融业、服务业以及高新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都将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希望。此次全国两会上,赵正永也明确表示,只有先“美丽陕西”,然后才能“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在现有的生态存量当中注重改造,在增量当中要力争做到最优,以此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然而,上述多位学者认为,未来几年当地依赖重工业的现状恐难有改观。

    本报曾经报道过位于黄河“咽喉”处的陕西韩城市龙门镇,就因过于倚重能源化工业而导致当地常年笼罩在因污染带来的雾霾天气中,居民生活苦不堪言。而在经济发展的冲动下,这个陕西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百亿元镇似乎还找不到转型的出路(详见本报2013年1月28日1997期B11版“黄河‘咽喉’龙门成‘排污沟’”)。

    目前龙门镇工业产值接近300亿元,占到了整个韩城市工业总产值的90%。2012年龙门镇的GDP超过百亿元,成为陕西省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百亿元镇之一,龙门镇的GDP占据韩城市GDP的半壁江山。不要说短期内找不到替代的产业,即使找到了替代的产业,短期内产生如此大的GDP也不可能。如果短期内一下取缔龙门的重化工产业,必将重创当地经济。

    数据来源:陕西省历年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