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陕县: “四大战略”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吴建有 作者:admin 责编:

     地处河南西部、黄河之滨的陕县,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双重机遇,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借势发展,积极呼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县委县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对执政能力的一个全新考验。

    陕县如何实施“四大战略”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河南省陕县县长赵勇。

    工业经济起宏图

    “陕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压力巨大,任务也更为迫切。”面对记者,赵勇侃侃而谈,近年来,陕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农、三产活县、城市带动“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用实际行动呼应并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

    “工业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他说,陕县牢固树立工业的核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膨胀工业经济实力。

    近日,记者来到陕县硖石乡卫家沟村附近,一个个已建成的风力发电机组均匀地分布在山丘上。目前,陕县投资4.3亿元的大唐豫西燕山风电场工程项目已经建成两个,其余6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大唐豫西燕山风电场工程项目设计容量4.7万千瓦,年设计上网电量9501万度,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据了解,该集团在陕县境内开发的清源风电场一期、二期项目已陆续投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央企巨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的陕县风电项目一期响屏山4.95万千瓦和雷震山4.2万千瓦项目进展顺利,两个项目总投资8.3亿元,是陕县新型洁净能源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据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陕县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8万千瓦,总投资25.8亿元,陕县正向着河南省乃至全国绿色能源“领跑者”目标冲刺。

    陕县按照“抓经济重在抓工业,抓工业重在抓项目,抓项目重在抓招商,抓招商重在抓环境”的指导思想,加强了与大企业、大财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实施了恒康铝业、骏通专用车、风力发电、鑫邦汽车轮毂专用铝棒、方泰高精铝箔、鸿美铝型材、锦荣干法水泥、捷马电化、缘份果业、兴浩石油催化剂等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形成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果蔬制品—特色食品和矿温泉等产业链。

    为进一步做强县域工业经济,陕县借助交通、区位、矿产资源等优势,科学布局,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全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量向园区进一步投入、政策向园区进一步倾斜、服务向园区进一步延伸,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使园区成为工业项目聚集的良好平台和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目前,以精细化工、高端化工为主导的陕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1家,初步形成了1200万吨清洁煤、10万吨烧碱、10万吨PVC、10万吨氯乙酸、8万吨氯化石蜡等相关联产品循环产业链。

    2012年,陕县工业项目建设再次以风起云涌的态势,先后实施工业重点建设项目34个,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建成17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56亿元,增长19%;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9.2%;实现利润6.14亿元。

    特色农业天地宽

    徜徉在陕县西李村乡起伏延绵的群山上,一个个蓝色屋顶的养殖小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这是雏鹰农牧集团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50万头生态猪饲养项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生态养殖项目。该公司以先进的放养技术和经营方式,积极吸引农户加盟,给周边农民带来了先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效地促进群众增收。

    在西张村镇丁管营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村民张来庭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香菇。在食用菌生产方面,陕县提出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建设、培训及各项奖励。目前已建成4个百万袋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17个栽培规模在10万袋以上的示范村,引进试验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20个食用菌新品种。

    同时,陕县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让农产品在区域内实现梯度增值。金秋果业公司是河南出口规模最大的鲜苹果出口企业,全年出口额可达1500万元;缘份果业12万吨果品综合加工项目,单线产能亚洲最大,年可消化35万吨鲜果,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1.4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这里的一个苹果最高可以卖到十多元,而且供不应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业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获得了国家无公害标志证书和欧盟GAP认证,并远销欧盟市场。

    “农业乃国之命脉,民之根本。”赵勇说,陕县深入实施“特色富农”战略,围绕把陕县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定位,创特色、打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陕县初步形成了果、烟、林、菜、牧、菌六大支柱产业,叫响了“二仙坡苹果”、“大营麻花”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了龙飞公司、雏鹰农牧、人和牧业、天顺牧业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全县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7060元,同比增长14.6%,在三门峡市排名第二。

    繁荣三产促转型

    总投资2.1亿元的河南御汤温泉国际酒店,融合了简欧、地中海以及豫西地域特色等多种建筑风格,目前工程已基本竣工;计划投资26.2亿元的圆方物流城项目于去年在陕县张湾乡七里堡村开工奠基,建成后可年创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作为三门峡商务中心区首批入驻的建设项目,陕县商会大厦已顺利开工建设……

    “陕县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如此红火的势头,主要得益于‘三产活县’战略。”赵勇介绍,该县抢抓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建设的机遇,围绕 “中原地区温泉休闲度假区、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三产活县”战略,着力构建大旅游、大商贸产业格局,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推进“大商贸”方面,陕县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壮大商贸、房地产、餐饮酒店三大重点产业,培育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实施了御汤温泉国际酒店、温泉风情商业街以及温泉小镇、圆方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新型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市场体系。

    陕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空相寺佛教文化、天井窑院和剪纸民俗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甘山森林公园和黄河湿地生态文化交相辉映,崤函古道、周召分陕、石壕杜甫题诗处等历史人文古迹远近闻名,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陕县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大力发展旅游这个朝阳产业,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了东线文化古迹游、西线休闲度假游和南线山水生态民俗文化游三条特色鲜明的黄金旅游线路。东线文化古迹旅游,以空相寺为龙头,与安国寺、石壕古道、观音堂钟鼓楼等文物古迹连点成线,打造文化古迹旅游品牌,集中体现着陕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南线生态民俗旅游,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井窑院、雪花谷漂流等景点为支撑,打造生态民俗旅游线,荟萃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西线休闲度假旅游,以高阳山温泉神水和白天鹅观赏园为重点,集中凸显清逸、休闲的情调,特别在温泉开发方面,陕县以优质的温泉这棵“梧桐树”,引来投资创业的“金凤凰”。除投资2.1亿元的河南御汤温泉国际酒店完成基础建设外,由河南泰宇集团投资50亿元的高阳山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城市美景入画来

    陕县县城是黄河岸边的一座新城。1994年陕县县城从三门峡市区搬迁,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在不到20年的建城历史上,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陕县县城,特别是近年来,陕县深入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围绕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大三小”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紧盯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品位高档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举措,主动承接三门峡城市新区建设,积极把陕县打造成 “承接三门峡城市新区建设的主力区”。

    2012年,陕县按照“北扩东延”的思路,组织实施包括道路、保障性住房、城市水系景观、房地产开发、绿化亮化等在内的城建重点项目34个,年度完成投资14.93亿元,再创陕县城市建设历史新高。目前,陕县城市框架拉大到3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长到13万,一个风景如画、生态宜居、流光溢彩、魅力四射的陕县县城呈现在人们眼前。

    “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振兴陕县任重道远。”谈起陕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赵勇说,陕县在今后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发展,在优化提升盐煤化工、铝深加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专用汽车暨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能10万辆、产值350亿元的专用汽车暨装备制造产业园,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把陕县建成郑洛三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节点。

    他说,“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及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的建设,为陕县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紧盯目标不动摇,扎扎实实抓好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件事情,全力加快富民强县进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