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湘西文旅经济圈 打造湖南新引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晓红 许泽群 作者:admin 责编:
201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大湘西旅游经济圈。其实早在2012年湖南省经济工作务虚会上,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提出了建设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的设想。
优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2012年湖南省政府发布的《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湖南省要构建“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大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旅游带、六大旅游板块”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这个发展新格局即: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 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 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板块。
在构建完善发展格局的同时,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圈还大力加强文化产品的建设,通过旅游作为载体,将无形的文化形象化、聚集化,不仅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核心价值体系,还努力发展旅游市场,快速扩大产业规模,使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转化为经济效益。
以湘西州为例,在坚持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湘西州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目前,全州500万元以上的旅游投资项目共16个,其中11个进入湖南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凤凰古城创建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纳入湖南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凤凰古城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突出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大力发展以酒鬼酒、凤凰姜糖等为主的特色食品,以苗族银饰、土家织锦、湘西篾器为主的民族工艺品,以古丈茶叶、富硒猕猴桃为主的农产品畅销旅游市场。其中姜糖、银饰、茶叶等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产业。
打造发展新引擎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两大产业全方位、各层面、广角度的合作发展。“站在旅游角度来看,抓住文化 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来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湖南省旅游局文化发展处处长黄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必将产生潜力无穷的 “叠加效应”,给大湘西地区装上新的发展引擎。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主体少数民族苗、土家、侗、瑶的主要聚居地,有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流传的丰富的民俗艺术和民间工艺。通过旅游的载体,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变成了鲜活的旅游产品,进入文化市场。
湘西地区的印染蜡染工艺,本是即将失传的民间艺术。但自从印染蜡染布做成民族服装、装饰画之后,摆满了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获得了坚实的市场支撑。
文化融入使得旅游产品更丰富。以张家界为例,近年来,张家界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积极发展旅游演艺,相继推出了《天门狐仙》、《魅力湘西》、《梯玛神歌》等优秀演出节目,游客可以“白天看山,晚上看戏”,拉长了旅游产业链,也赢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湘西文化的特质,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乃至唯一性,不可复制,是大湘西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时,融入神秘湘西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统领湘西文化旅游的总灵魂,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神秘湘西文化旅游的巨大魅力,同时获得客观的产业效益,带动大湘西的全面发展。
建设富裕大湘西
近年来,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力融合,大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稳步前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使旅游业强者更强,另一方面将使文化产业由弱变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带来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兴奋点,从而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2012年,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13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固定投资1808.98亿元,增长32.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4亿元,增长15.3%;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增长9.2%;工业规模增长13.0%。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这两大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强,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湘西百姓的就业问题。
根据湖南省相关发展规划,2015年,大湘西年接待游客量将超过1.5亿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5%以上,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