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广西经济发展影响分析时间: 2015-07-29信息来源: 作者:wyg_admin 责编:
2013年12月28日,广西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列车的自治区。至2014年底,广西高铁营运里程达1600公里,约占全国1.65万公里的10%。高铁经济赢在当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升级了传统的商贸模式,城市群间的人流、物流的流通效率大幅度地提升,为沿线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广西建成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开发的战略支点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但高铁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对经济后发展区域影响日益显现和极其深远。
一、赢在当下,高铁经济效应初具雏形
(一)高铁客运快速增长,便捷出行惠及民众
一是高铁主导中远程客运市场。2013年底广西开通高铁以后,高铁运量大、速度快、发车密度大、公交式运营、安全性能高、节能环保等特点,主导了中远途客运市场,旅客选择高铁出行趋势明显。近几年铁路、公路客运量增减变化反映了该特点(见下表)。
年份 |
铁路客运量 |
公路客运量 |
||
5月增长(%) |
1-5月累计增长(%) |
5月增长(%) |
1-5月累计增长(%) |
|
2012 |
-4.0 |
-2.3 |
10.5 |
10.3 |
2013 |
-3.2 |
1.8 |
7.0 |
7.5 |
2014 |
53.5 |
21.8 |
8.0 |
-5.5 |
2015 |
59.6 |
44.5 |
-2.9 |
-2.7 |
二是初步形成了“12310”高铁经济圈”。广西目前形成的南广线、柳南线、贵南线、南钦线等4条高速铁路网,贯通区内10个设区市,通达全国13个省市,初步建成以南宁、桂林两市为中心的高铁经济圈。以南宁为例: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左右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左右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三是促进交通运输的良性竞争。高速铁路加入,形成客运市场的高铁、航空、公路新一轮的竞争,促进服务质量提高,多方位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让百姓受益。四是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围绕高铁车站,旅客流量的来得了散得去,高铁与机场、地铁、长途客车和公交汽车的“零距离换乘”将日益完善,促进城市交通体系更趋合理。
(二)经济格局谋变,区域经济扩容
1.高铁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更加紧密。高铁使广西通达13个省市,广西区域经济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如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走廊经济带”,与“珠三角经济区”,与大西南各经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动进一步加强,共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辉煌,带动城市间、区域经济的扩容,各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流动更为频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增长,为广西 “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经济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2.增强旅游发展后劲。随着高铁开行,相对封闭的广西旅游业进一步开放,相继成立的“两广十市旅游联盟”、“广西西江旅游联盟”、“湘桂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合作联盟”等,使过去的点状辐射、近程为主客源流向,逐步改变为以高铁线路为主干、以停靠站点为集散地、以沿途周边为辐射的客源流向新格局,缩短广西与华北、华中、华东等地的距离。桂林市1—5月,国内游客人数达到1458.65万人,增长了14.4%。初步形成了“上山、下海、出国”的快速旅游带,2015年1—5月,广西入境旅游人数增长10.2%,比1—3月提高2.8个百分点,为广西旅游经济扩容增添了活力。
3.商贸业更趋活跃。表现为对内的招商引进和对外的连锁扩张并驾齐驱。201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虽然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但从产业的投资情况看,1—4月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52.3%,比1—3月增长快49.4个百分点。特别是高铁与商贸旅游业协同共振,促进商贸发展。如高铁压缩了过去游客路途上的时间,相对增加人员往来人次。抽样调查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的旅客到桂林的路途时间比过去少0.5天至1天,但在桂林购物和食宿等费用不减反增。统计资料显示,1—5月,到桂林旅游的国内游客增长14.4%,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979元/人,比上年多82元/人。
(三)产业转移提速 均衡发展机遇来临
高铁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沿线各经济区域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经济区域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新的基础。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有利于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腹地延伸到广西,产业链扩展至广西。1—6月,广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广西的制造业处在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进入新常态后,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0个月的月度增长速度都在1位数。虽然2015年前4个月累计有逐月增长回升态势,但增长压力较大。高铁经济为广西制造融入到广西区域外,甚至全球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升广西制造业制成品竞争能力。三是西部内需市场越来越重要。在外需回升缓慢的情况下,西部内需市场越来越重要。2015年上半年,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未来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四是广西枢纽作用愈发突出。广西已经成为打通西部出海大通道、连接东盟的桥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配套合作的经济区。2015年上半年,广西出口总额增长11.3%,新增本外币银行贷款同比多增0.23亿元。以南宁、桂林等高铁交通较好的城市较快崛起,对实现广西三区统筹和双轮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区域间界线弱化,共享与融合成为现实
1.资源结构重整,交流与融合更为紧密。随着城市间交通的便捷和时空距离的不断缩短,各个城市行政边界趋于模糊,同城效应显现。表现为就业同城化、产业布局同城化、异地置业同城化、商务办公同城化、异地教育医疗同城化、文化休闲娱乐同城化等。就广西区内而言,过去往返南宁至桂林、南宁至梧州(贺州)是非常劳累的事,高铁运营后,一天中南宁往返桂林、南宁往返梧州(贺州)成为轻松惬意的旅程。高铁让人们实现工作在南宁,居住地则可能从南宁市区和郊区移至消费成本更低的1小时城市圈中,带动周边城市的消费和经济发展。高铁打破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阻隔,促进和推动了城市间、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构筑起近距离、相融合的新文化时空概念。
2.提供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强有力支撑和服务。高铁激发了广西的区位、交通等优势,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等进一步增强,给企业带来生产经营成本、商务成本等的降低,以南宁为节点的广西经济板块,北上连接贵阳、重庆、成都到西安再到兰州,南下连接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促进物流资源最大化发挥。铁路班列网络延伸至更加内陆的地区,北部湾港承接内陆与东盟港口间的衔接,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丝绸之路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优质服务。
3.有利于促进中心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和城市发展转型。中心城市最基本的功能是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取决于城市在国际、国内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高铁经济将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高端化、服务集聚化的城市空间功能重构和结构转型,最大化推动现代城市发展契机与增强城市现代服务的发展。
二、高铁对未来区域经济的考验
(一)高铁使广西面临要素被流出的考验
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一是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员)择业将从低工资区流向高工资区。广西在全国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人才流出的压力加大。二是企业(产业)将从高商务成本区,流向低商务成本区。过去广西劳动力资源优势、地租优势而吸纳来的产业、企业、技术、资金等要素,亦会被资源禀赋相同西部省市更低成本所替代或分化,投入到广西的比重减少。三是消费则从高成本区流向低成本区。如受商品房价格影响,工作在广州,生活可能就在桂林,或者工作在南宁,生活可能在北海或桂林。四是总部经济影响更为突出。即总部在中心城市,在成本比较优势突出的区域设立工厂或分厂,分解或重组技术、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生产要素成本。如加工蚕丝在广西,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区外。因此,高铁不仅带来了劳动资本在择业区域与消费区域之间的范围扩大,影响国内不同经济板块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格局的一次洗牌性重组或重构。高铁沿线中基础好、实力强、投资环境好、行政效能高,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城市,对资源和生产要素具有吸引、支配和调度能力,更容易获得高铁正效应,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反之,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城市,将面临资源、生产要素流失的窘境,很容易产生高铁负效应。
(二)高铁带来的区域经济竞争更趋激烈
广西和西部省市的资源禀赋基本相同,竞争多于互补。可以预见,高铁经济进一步加快西部省市的经济发展和相互竞争,如加快向服务中心、管理中心、信息研发中心等新功能转型,不断提高高铁时代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调控区域内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与资源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在稳增长方面,西部省市出台一系列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大型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的财税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在西部省市之间,除了助推本省市经济发展之外,无疑对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这块蛋糕分割或截流产生新一轮竞争。立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省市,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居有利位置。
(三)对高铁综合交通配套设施的考验
高铁满足乘客快速、便捷、舒适、安全到达异地的需求。但广西高铁的最大效能发挥受高铁配套设施和城市综合交通的影响,高铁站与其他火车站的对接、高铁与机场对接、高铁与城际铁路的对接、高铁与城市公交的对接、高铁与城市中心、商务商贸中心、旅游景点的对接等方面必须高效、合理,这些是高铁正效应发挥出来的基础。目前我区很多高铁站点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备。
(四)高铁对现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考验
高铁既带来城市发展契机,也对提高和增强城市现代服务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把广西构建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战略支点的定位,对强化广西城市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商务会展、物流、旅游、信息、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就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广西一产比重呈现逐年下降,到2014年已降至15.4%,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虽然2014年三产(服务业)比重达到37.8%,但仍然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从产业空间结构上看,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了产业布局雏形:中心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产业高端和集聚区建设为主,中心城区边缘和远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功能区为主的城市功能架构。但整体功能尚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期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效应。
三、促进高铁助力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正视高铁时代带来的考验
高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高铁经济意识,紧紧抓住高铁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作为、加紧谋划、务实推进,努力推动高铁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要积极策应“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主动对接大西南中南各经济区,主动对接中南半岛相关国家。提升广西高铁沿线产业布局水平,加快高铁站点新城新区建设,鼓励和引导高铁沿线城市科学规划高铁经济带,全面打响旅游升级战,为经济发展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二)增强各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放大高铁同城效应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一是进一步增强人才本地竞争力。重视人才引进、安置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输入输出等方面的制度,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二是突破性地增强广西环境竞争力。抓住国家支持广西环境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开发、西江经济带,增强广西的环境竞争力,抓住国家促进高新区发展的契机,增强广西创新竞争力。三是提高商务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的竞争力和本地企业竞争力。顺应高铁带来的商务服务业发展契机,建设好城市综合交通和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务会展业,着力创新商务环境,提高商务竞争力;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改进和完善公共部门服务水平;必须花大力气办好企业,加强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本土品牌的提升,形成围绕重点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
(三)增加广西综合交通能力,加快互联互通建设
目前,广西已经初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为一体的对外综合运输体系,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要打造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要借助高铁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沿海大港、沿边口岸和西江黄金水道,重点建设“一中心一枢纽六通道”,完善和提升连接西南中南、直达东盟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走向港澳、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建成以南宁、桂林为中心,沟通其他地级市的城际铁路网,推进和实现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将钦北防的港口建成重要的近海直达港和远洋喂给港,实现北部湾“六市一关”通关效率大提速,更好地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将吴圩、两江机场建设成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枢纽机场,北部湾航空公司占领支线航班市场。南宁尽快完成现代轨道交通网络,实现高铁、轨道、地铁三网无缝衔接。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转变发展方式,进而推进广西经济转型升级。
(四)增强广西综合服务功能,重构服务业产业高端
一是搞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好双核驱动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抓手,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中心区的商圈建设。
二是在现代服务业行业上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信息会展、创意研发、现代物流、旅游、专业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业态上,各集聚区要注意错位发展,形成功能上的优势互补、良性协同发展。
三是重视高铁旅游产品的整合和营销,做好高铁旅游的各项服务,提高广西旅游承载能力。星级酒店的数量和质量都要快速提高,旅游市场要整顿,服务素质要提高,旅游景点要交通便利,易于通达。
四是挖掘和拓展广西高铁产业链,重视与高铁建设相关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高铁产品、零配件、辅助产品研发、设计与服务外包,以及高铁物流等,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