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协调性研究时间: 2015-10-07信息来源:广小利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本文选取1990-2010年内蒙古环境与经济数据,运用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二者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三废”排放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环境质量的改善并未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因此,要促进内蒙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以及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内蒙古


  环境既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活动空间,又承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质。然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开始恶化。环境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也制约其改善环境质量的能力,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常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来定量描述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对于区域环境经济发展态势的识别,以及相应地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国外很多学者运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截面、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对环境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普遍适用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国内学者也纷纷利用EKC模型对环境与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二者关系并不完全是倒“U”型曲线特征,在某个阶段,曲线还可能是N(倒u+u)型[1][2],“U+倒U”型[3],还有可能是水平的,甚至是弯曲的。内蒙古是我国的区域大区、资源大区,近年来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加剧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内蒙古1990-2010年环境经济数据的分析,探究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验证内蒙古EKC曲线是否越过了转折点;同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1 内蒙古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


  1.1 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1990-2010年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1990年的319.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72亿元,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俱乐部”行列;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迅速攀升,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九年时间,名义GDP增长6.01倍,实际GDP(以1990年价格计算,下同)增长3.95倍,实际GDP人均增长3.82倍。2010年,内蒙古地区的人均GDP达到6978美元,远远超过全国4832美元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六位。


  1.2 产业结构特点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如图1)。从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变迁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在前期的小幅回升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增长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在2004年之前不断增长,之后出现了回落,表现为发展相对不足。三次产业结构由1990年35.25:32.08:32.67调整为9.38:54.56:36.06。2010年内蒙古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2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增加值6367.69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增加值4209.0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以上数据表明,内蒙古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4],第二产业依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1.3 内蒙古环境污染水平现状


  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运行特点。近几年已经形成的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内蒙古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左右。可以看到内蒙古基本上是以资源型的重型化工业为主,工业生产方式粗放造成了资源耗费高、环境污染严重。2010年内蒙古能源总消耗量、煤炭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1%、7.83%和3.66%,均高出内蒙古的生产总值占全国2,91%的比例。同期内蒙古自治区的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39.4万吨、64.7万吨、16万吨和1699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38%、7.80%、3.57%和7.05%,与内蒙古人口总量占全国1.84%相比,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内蒙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 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计量模型的构建


  前面已经对内蒙古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现状作了描述,下面通过计量模型来定量研究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1 指标选取


  当前内蒙古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因此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Ys(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Yq(亿标立方米)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Yg(万吨)三个主要指标表征环境污染状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元)表征经济增长状况,并且分别以环境指标为因变量,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自变量构建模型。


  2.2 模型构建与指标评价


  选择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几种模型:线性函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等,来模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迁曲线。同时遵循“最简原则”来处理、分析及选择模型。


  基本模型为: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运用内蒙古1990年-2010年的历史数据,借助EViews系统软件,分别作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各种拟合模型,然后根据模拟的图形结果和检验参数,在各个函数模型中进行优选,结果见表1及图2~4。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2.3 拟合结果分析


  从上面得出的拟合方程和图形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工业废水曲线呈比较明显的“U”型特征,在2004年前处于缓慢下降趋势,之后几年又迅速攀升;工业废气曲线近似“倒U”型的上升阶段,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一直呈现增加的态势;而工业固体废物曲线呈现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近似于“倒U+U”型,表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而后又陷入恶化的境地。


  可见,内蒙古的环境曲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而是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态势,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丰富的煤炭、电力和矿产资源优势,相对滞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扭转。这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技术进步、环保投资与环保政策等相关制度的安排对改善环境质量的积极作用,尚不足以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从而决定了内蒙古地区的大多数污染物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态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内蒙古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加速恶化的趋势。从内蒙古地区21年污染数据所描绘的环境曲线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存在“倒U”型曲线的特征。内蒙古的工业废水曲线近似“U”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工业废气曲线近似于“倒U”型的左半部分,还未越过转折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曲线呈“倒U+U”,目前处于上升阶段。总体来看,内蒙古的环境污染水平呈扩大趋势。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内涵,典型的EKC只是一种可能而并非必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EKC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转折点以及达到转折点的不同时间跨度。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肯定存在着环境质量好转的“拐点”,但内蒙古地区目前还没有达到拐点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3)对待环境污染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而要靠积极的人为努力。对于环境问题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必然会导致环境问题的近一步恶化,因此内蒙古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污染排放和防止资源枯竭。


  3.2 建议


  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内蒙古地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1)推进技术革新。由于科技进步对环境和经济的作用都很大,因此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挖掘科技潜在能力,提高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贡献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推进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环保投资的规模收益递增,从而扭转当前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的递增关系,实现内蒙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的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由于内蒙古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相应环保制度安排的效果,导致了内蒙古地区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因而内蒙古地区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坚决禁止新建和取缔已建成的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业企业要结合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内部环境管理,促使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污有机地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内蒙古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机遇,加快地区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区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地质遗产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力争使第三产业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环保投入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资占GDP1%-1.5%,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2%-3%,可以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内蒙古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15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9%。可以看到环保投资力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环境质量改善阶段。加之内蒙古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开发型企业,因此,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内蒙古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导致环境污染总体水平呈加剧趋势的重要原因。


  (4)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要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推进污染治理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物处理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事业。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建立鼓励使用污染处理再生水的价格激励机制,鼓励专业化集中治污和污染治理产业化,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企业化、市场化进程。


  (5)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脆弱区域和流域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遗传资源效益共享的机制。矿产资源开发要征收生态补偿费,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覆垦保证金制度。


  综上所述,内蒙古地区必须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和途径,降低和减小内蒙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值和曲率,促使目前环境随经济增长恶化的发展趋势扭转,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满洪,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4):53-57.


  [2]张云,申玉铭,徐谦,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113-116.


  [3]邢秀凤,刘颖宇,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58-61.


  [4]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