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 2017-11-28信息来源:记者 王彩娜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十九大报告对前五年区域发展进程作了回顾的同时,也对下一步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安排。11月25日,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五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们就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研讨会上表示,十九大报告中,区域经济有很多亮点,比如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七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的“四大政策”中也将区域政策首次列入其中,这反映了党中央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这些年来各个层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所作出的贡献。
“十九大报告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战略规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指导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领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区域发展的系统论述和深刻内涵,贯彻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保障。
要把区域政策放在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位置
范恒山在研讨会上表示,首先,要按照新的环境特征、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工作任务要求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的划分。
从新的环境特征来看,由于经济机制的变化、动能转换的加速、创新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在空间距离大大缩小了。范恒山指出,在这样一些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区域空间格局划分需要重新考量。
其次,要着力推动形成点、圈、线、块区域经济协调联动的新格局,这里面的中心思想是把分类指导和一体化联动结合起来、把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点,更多的是指培育或者建设的新区、试验区这样的平台。圈,主要是指经济圈,主要是城市群等。线,既有轴也有带,轴是指主要的交通干线,带就是指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带等层面。块,则是指四大板块。
范恒山认为,既要发挥已有的平台和载体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培育一些新的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或者是一些支撑。他强调,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一体联动”是建设的关键,杭州湾区、上海湾区可能也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二是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的发展也成为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今后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这么一个带动城乡发展,融合城乡,借此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再次,要注意总结部分地区借势超常发展的经验,加快探索缩小地区差距的新路径。这些年的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变化很明显,就是一些原来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落后地区,借势新经济、新科技、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了新经济的重造或者是新经济的构造,现在在某些方面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这方面要好好总结,同时借鉴推广到缩小差距方面来。
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区域政策放在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位置。范恒山分析说,区域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落脚点,而各区域现有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不同区域的分类指导既是发挥比较优势的需要,也是促进协调发展的需要。这就决定了除特殊情况以外,一切政策都要考虑区域的特征,而从区域特征出发的政策就是区域政策。“应该把统一的政策作为特例,而针对不同区域细化的政策增强针对性、增强区别性应该是常规性的内容。十九大报告中,区域政策已经列入‘四大政策’之中,需要我们再做一些深化研究和论证的工作,再往前深化和推动。”
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不平衡的问题,而产业发展则是主要解决不充分的问题,把区域和产业这两个问题抓好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最主要的部分就应该可以解决。“从这个角度讲,建立更加有效协调的区域发展的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分,十九大报告相关表述中,放在首位的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接着是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的总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四大板块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至今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的时期,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促进四大板块间的协调,形成协调东中西、南北方的新格局。”
张大卫指出,我国在指导区域协调发展时,越来越重视开拓区域发展的经济空间问题,在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设立城市新区等方面也顺应了这一规律。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和一些地方提出的构建大都市圈的设想是符合十九大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因此,我们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由地理空间更多地转向经济空间的要求,破除行政区划等地理空间因素对按经济空间配置资源的各种限制,不断改革行政和经济管理的体制与方法,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
张大卫强调,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重要的区域经济布局的信号。参与全球现代供应链也必须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嫁接新模式,这些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能够找到支撑区域横坐标和纵坐标发展的空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城镇化。因为,从实际经济生活来看,不同区域发展的程度,与城镇化进程、水平、质量、布局直接相关。过去城镇化成为加快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未来十年左右,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应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最大红利。
基于此,迟福林认为,推进新时代或者新阶段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城镇化方面做文章,形成以城镇化为基础来推动区域协调化的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下,尽管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会有所差距、区域发展会有一定差距,但这是建立在不同要素禀赋、不同产业布局基础上,以制度基本平等、公共服务大致相当为重要特征的区域协调新格局。这个格局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能够保证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