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院: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升级的基础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责编:
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所倒逼的区域协调问题、地方债务问题、土地流转问题等,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世贤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不仅表现为产业升级,更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许多人把城镇化理解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似乎仅此一项就可以拉动地方经济40万亿~60万亿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城镇化是和工业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一起构成区域经济升级版的。要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升级版,仍需要从产业选择、发展模式、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园区经济、产业集群等方面统筹考虑,才能打造出比较理想的升级版本。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在产业选择方面,各个地区,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无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升级的战略支撑点。这在总体方向上应该是正确的,毕竟由中央政府经过反复论证所确定的七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包括新能源领域的新一代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节能环保等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制高点。
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生产体系,才能以大国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这些产业在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并不均衡,各自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不可能每个省市,甚至每个县域都来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果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费需求,那么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的许多产业可能更有希望成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如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中医药业、康体保健业、民间手工业、生物有机农业、职业培训业等。这些产业中,相当一部分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相当大,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园区经济是城镇化的核心依托
从我国现阶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现实条件出发,园区经济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依托,产业集群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将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有效推进城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园区经济的本质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可以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能源,集约和节约用水,集约使用原材料,甚至还可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园区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成长过程中的新型组织方式,产业集群的兴起、发展、成熟、衰退与城镇化发展的稳定、持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的产出达到美国总产出的近60%。
迈克尔·波特1990年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认为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内,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所形成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
我国东部地区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比较成功。如浙江海宁马桥镇经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拥有入园企业403家,拥有省批股份制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成为全国知名的纺织产业名园。早在2010年园区就已实现工业总产值175.05亿元。浙江有上百个这样的产业集群,有效支撑了浙江经济的健康发展。
城镇化必须要让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促进各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纵观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城镇化进程,都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升级密切相关。城市和城镇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现代的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没有前途的,鄂尔多斯[0.14% 资金 研报]的康巴什新城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此外,中国的城镇化要解决的是中国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过去几十年,村社内部大量存在的非农、兼业人口为城镇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部分学者认为,正是这些中国农村所特有的基础条件,使得大量农民可以进城务工,而一旦经济不景气,失业回乡还能有地可耕。这就使得中国农村能够帮助熨平我国的经济周期,使整个国家实现经济软着陆。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农村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未来这一缓冲机制将减少,这意味着未来的城镇化必须让农民市民化。
只有转型到以产业支撑的、能够有效形成人口就业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才能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升级版的坚实基础。
新型工业化亟待推进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虽然是社会发展目标,实际是和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升级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资源节约型是生产的概念,环境友好型既是生产概念也是生活概念。都是对以往低级版本的粗放型经济道路的矫正。
当前,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极为关键要素。面对华北地区的持续高度污染和西北地区的生态荒漠化,以厦门为首的福建的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业已经开始在北京“卖空气”。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说明传统工业化已经接近尾声,新型工业化需要展开。
除了建设两型社会外,对于广大中西部而言,“三农”问题始终是经济腾飞“沉重的翅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起来,协调发展。
统筹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用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释放出来的经济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所涉及的战略性问题远不止这些。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所倒逼的区域协调问题、地方债务问题、土地流转问题等,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如果把产业发展方向、园区经济、产业集群、城镇化、两型社会与三化协调等问题妥善解决,中国区域经济的升级版就有了健康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