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如何互促互进时间: 2017-05-28信息来源: 沈 郁 作者:ws 责编:
【摘要】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结合发展,宏观层面表现为制定赶超战略,扶助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产业基础薄弱地区,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对经济发达地区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实行优势互补。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要素和配套设施,是区域工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产业集群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为城镇发展聚集了大量人力、知识等无形资源,成为城镇化向城市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集群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持续推动力。随着产业集群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凭借资金、劳动力等需求和内在引力关联的相互作用,工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城镇土地的合理开发,并带动了城镇工商业一体化发展,城镇规模延伸成为城市边缘地带,加速了城镇和城市的融合。产业集群具有强烈的知识溢出效应,集群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双向交流,实现技术与信息的共享,城镇吸纳了更多的知识要素和生产要素,可以扩大包括服务咨询、资金借贷、教育培训、商业、饮食等各项生活服务。
城镇化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服务设施的完善,会推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实现产业的高度多元化,加速产业集群的成长。首先,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原材料,通过分工协作将各种生产要素集中分配再加工,形成复杂的交叉网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次,城镇化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城镇化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了有效前提,最大程度降低外生变量对产业发展的阻碍,协调产业增长与消费和需求水平增长的适应发展。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式、商业中心式、汽车城式
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结合发展,宏观层面表现为制定赶超战略,扶助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产业基础薄弱地区;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对经济发达地区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实行优势互补。在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的前提下,挑战技术壁垒,避让市场壁垒,合理规划落实以提高聚集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互动发展模式之工业园区式。工业园区是指在发展早期政府在对地区经济外部性和竞争优劣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划定区域,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本国与外商企业投资入驻,利用条件设限和筛选打造园区聚集式产业中心。
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遵循“两个集中”,一个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一个是人口向城镇集中,不断完善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维持“一圈两翼”的协调发展,打通城市经济中心的关键路径。工业园区的建设需结合地方资源分布特点和主导产业类型,与国家政策动向相匹配,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资源实际为基础,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现有的工业园区,推动新工业园区的项目启动,实现有序协调互推互助的长足发展,并为城镇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互动发展模式之商业中心式。商业中心是富集商业资源、以高端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聚集区,是城市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物流的空间载体。商业中心作为第三产业聚集模式对城镇化影响表现在:第一,由于占据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高度聚集的优势,城市商业中心人流量充足、信息交流频繁、内外部互动频率高,区域经济活动集中趋势强;第二,商业中心人口分布密度大、城镇人口占比高;第三,商业中心业态先进、产业多样化且集中,综合服务能力强。
这种模式可打造以核心、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的商业中心,同时发展城市中心重要商圈的中央商务区、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区县商业区、以打造地区特色为主的商业特色街和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的社区商业点,实现多层次共同发展。
互动发展模式之汽车城式。汽车城模式是在近二十年来才得以发展的商业模式,汽车城为消费者在汽车交易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并维护了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由汽车制造业衍生的非汽车行业的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何促进城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通过对产业演化升级重置了人口在产业的分布,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并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素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吻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根据产业聚集和城镇化的理论、动力机制和互动模式的分析,得到启示有:
第一,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提升城镇化的进程和建设质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集中优势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城镇化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高增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准备。第二,产业集群有助于联动城镇间的协作效应。城镇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沟通可以提高区域产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全面进步。
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在政府政策上需要改进区域划分原则,由偏重行政区域划分向倚重经济区域划分转变。产业定位以区域资源特色为依据,通过比较优势确立合理的区域,并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以整体发展作为总战略目标,延伸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原则,即坚持小城镇发展要与乡镇企业、市场建设“三位一体”。考虑城镇劳动力容易扩力的前提下对城镇进行功能定位,构造“县城—经济强镇—一般城镇”的梯级分布结构,实现农村向新型城镇和城市转变的目标。城镇建设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施展平台,产业集群是城镇建设的重点实施内容,二者互惠互利,形成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联动体系。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包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着眼点是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借鉴大中型城市的技术创新模式,多提供产学研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打造高科技的研发平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广高新技术在相应产业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全面升级。根据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整合多方信息、人力、科技等优势资源,把分散的产业组织聚合成严整的产业集群,并重点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结构创新上突出产业关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比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不断提高产业配置的合理化水平。管理创新来自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需要综合包括政策、制度、市场、文化、技术等多方因素,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不断创新,鼓励技术知识成果向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转化,实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促发展。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
责任编辑: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