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评论》 > 期刊目录
期刊目录

《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总目录时间: 2017-04-22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总目录
     总第19—24期(括号内分别为期、页)
 
■区域经济理论
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孙久文(3-4)
从区位论的演化看区域的本质张永恒  郝寿义(4-5)
新常态下区域规划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吴殿廷等(4-6)
“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热点问题的研究动态  刘玮等(4-7)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政策若干基本理论要素研究  马先标(1-1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构想  李曦辉王卓东(1-6)
“十三五”时期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取向研究  孙浩进 王博(1-5)
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  宣晓伟(2-6)
发达国家应对通货紧缩及通缩预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研究  杨阔 郭克莎(2-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管理创新  张可云(3-5)
推进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的构想  李靖宇等(3-10)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溢出效应研究  王家庭等(3-9)
沪港通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甘易 谭思(3-5)
论国家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耦合  蔡继明 张圣君(4-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展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4-11)
开放政策与区域不均衡发展
——以广东和重庆为例  张建清梁爽(4-7)
 
■区域格局与产业发展
中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与集聚差异
——基于EDSA和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刘友金 曾小明(1-9)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刘大勇(1-6)
“十三五”时期河南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路径探讨  杜明军(1-6)
江西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  毛小明等(1-4)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阈内“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略  刘美平(2-10)
“四化同步”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
——以河南为分析样本  孙德中 吴一平(2-8)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吴振坤 杨雪萍(2-6)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困境与对策
——以四川广安为例  侯小菲(2-6)
工业经济新常态愿景下的分化与突破
——2015 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与2016年展望  黄群慧 张航燕(3-8)
京津冀经济区内外部经济关联研究
——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吴三忙等(3-8)
特大城市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京、沪、穗三城市为例  吴传清 宋筱筱(3-8)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选择与评估  盛毅等(4-7)
中国统计生产方式变革对提高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  李军林 张威(4-10)
临空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  曹允春等(4-9)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高璇(4-5)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陈晓东(4-6)
优化内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研究  宋歌(4-7)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何育 静陈磊(4-6)
河南构建“1+1+3”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5-8)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选择研究  李停(5-10)
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研究  高卷(5-6)
岛屿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倪建伟等(5-7)
环境设施邻避效应发生机理
——基于杭州余杭事件的分析  杨雪锋 孙震(5-8)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分析研究 秦中春(6-12)
基于与京津冀比较的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李蕾(6-8)
“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制造化研究  袁博(6-6)
 
■区域转型发展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特点与推进策略  杨荫凯 刘羽(5-9)
加快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  黄征学(5-8)
渭南打造区域经济次中心经验借鉴  刘英奎(5-5)
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白卫星(5-5)
区域房价运行结构性的理论分析  杨阔(6-7)
新常态下河南经济发展特征与经济转型研究  王文斌(6-7)
 
■区域协调发展
航空经济引领地区发展研究
——以郑州航空港为例课题组(1-14)
北京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  刘建国(1-6)
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张平 张鹏鹏(1-8)
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陈自芳(2-9)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胡在铭(2-6)
海洋经济对海南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张尔升等(4-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谭秀阁 王珏(4-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发展
——第四届中原智库论坛综述  赵执(4-5)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京津冀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崔民选 阎志(5-9)
交通·产业·空间规划协同创新研究  张国华 秦迪(5-5)
拉日铁路区域影响及相关政策探讨 李 青等(5-11)
 
■区域合作与创新
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战略措施  张占仓(1-5)
“一带一路”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  罗清和 曾婧(1-7)
技术创新促进河南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吴银毫(1-5)
西部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贵州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陈英葵 丁伟(2-8)
“3T”理论与“3S”理论的比较研究  安树伟 倪君(2-6)
新常态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李庚香 王喜成(2-6)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思考  周柯等(3-7)
苏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陈建清 徐盈之(3-6)
创新河南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  郑志宏 杨恒智(3-5)
中国新城新区现状与创新发展重点  冯奎(6-11)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新体制  刘戒骄 薛晓光(6-6)
联合开发区运行机制研究  苗洁(6-6)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董昕(6-8)
 
■区域财政与金融
政府干预视角下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  廉龙等(1-8)
影响主体功能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财政因素研究  王晓玲 周国富(1-7)
河南省科技金融产品的供需对接研究  李雅莉(1-4)
经济治理现代化与“十三五”税制改革  王军等(4-9)
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跨境融资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宁薛平(4-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王淑云(4-6)
 
■城市经济与城市群
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  宁越敏(1-7)
湖南省城市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吴平等(1-9)
大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及实现机制研究  陈耀 汪彬(2-7)
“十三五”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  冯娟(2-6)
新时期河南城市发展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柏程豫(2-5)
论可持续城市  赵弘何芬(3-6)
集聚是否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
——基于262 个地级市的SBM-DEA分析  踪家峰 潘芬超(3-8)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研究  胡艳等(3-6)
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城市职能识别及其优化研究 
——以成都城市群为例  龚勤林 郭帅新(3-8)
郑州生态型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吴海峰(4-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城市生态效率研究  魏海涛 刘玲(4-9)
超大城市服务业动态演化及空间分布研究  侯景新 贺佳晶(6-8)
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与思考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6-6)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孙博文等(6-6)
 
■新型城镇化发展
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角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  郑长德(1-10)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路径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何文举(1-5)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路径与方向  张占耕(3-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问题探析  高昕 张冬平(3-7)
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黎鹏等(3-8)
河南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1979—2013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朱焕焕(3-8)
论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  钱津(5-5)
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问题研究  姜长云(5-5)
 
■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
湖南省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研究  梁锷(1-6)
以“五化”协同引领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田文富(2-6)
国外典型流域开发模式与经验对长江经济带的启示  马静 邓宏兵(2-7)
生态文明建设:一个研究进展述评  石莹 何爱平(2-9)
中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基本要素与机制构建  陈向阳 卢淑敏(6-7)
区域节能减排成熟度与经济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  陈晓东等(6-8)
新时期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研究  赵维良等(6-6)
 
■区域经济增长极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SWOT分析  李曦辉 狄洪旭(6-6)
 
■区域经济研究综述
从《区域经济评论》《经济地理》看2015年我国区域经济研究  新进展 白卫星(2-7)
我国“一带一路”研究脉络与进展  安晓明(2-12)
中国开发区向综合新城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韩玉刚 王丹丹(3-7)
产品空间理论及其对“中等收入陷阱”解释研究新进展  张美云(6-8)
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与评述  齐爽(6-10)
民族地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综述  邓光奇等(6-6)
 
■区域经济论著评析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探索》与李小建教授的经济地理研究特色  樊新生(6-4)
 
■“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专题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特点  龙永图(5-4)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新阶段  张汉亚(5-6)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全球价值链合作  张茉楠(5-5)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历史趋势  张占仓(5-5)
 
■笔谈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区域发展(四篇) (1-9)
实行多中心网络开发支撑长期中高速增长  魏后凯
科学促进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肖金成
智能制造与地方政府产业组织作为  罗仲伟
协调发展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郭军
●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四篇) (2-8)
“十三五”时期对全面创新的几点思考  李佐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难点与策略  刘治彦
区域创新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夏永祥
加快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李国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优化升级(六篇) (3-15)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制度供给的思考  贾康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王小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辩证论  汤正仁
市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基调  杨丹辉
论全面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茶洪旺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张世国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四篇) (4-10)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要务  金碚
增长极概念的演化与区域发展重点的转变  苗长虹
大力实施“多点多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郭正模
培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思考  杨新顺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英合作(七篇) (5-17)
“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中英深化合作新篇章  陈耀
“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中英全面合作新时代  王学峰
中英创新伙伴关系的特点与建议  张敏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英产业合作  孙彦红
略论英国脱欧对“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影响  储殷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英合作的新契机与新模式  姚勤华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英区域合作  [英]迈克尔·敦弗德
 
■特别策划
规划高效发展的航空大都市   [美]约翰·卡萨达[美]麦克·卡农(5-18)
 
■特别专题
●沉痛悼念中国区域经济学奠基人陈栋生教授(四篇)  (6-10)
三带划神州双足遍华夏——回忆我的挚友陈栋生研究员  程必定
一代宗师风范永存——回忆我的导师陈栋生教授  肖金成
区域经济学大师的中原情——陈栋生教授关心支持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些往事  喻新安
走好!在天边的世界  崔民选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