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发言时间: 2018-07-05信息来源:中国网 2018-04-01 作者:胡鞍钢 责编:张杨 qgy
我觉得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的地区发展,而且我们放到国际视角上来看,也是世界最大的。实际上从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学者都在探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两分法,沿海和内地,到了1995年,江泽民同志首次讨论地区发展不均衡提出了三分法,东中西。十多年前“十一五”规划基本实现四大板块,加上“十二五”是三大战略,因此形成了现在的“4+3”。刚刚杜鹰同志对协调性的评价我是比较认同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均差距,按照GDP计算的话,实际上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持续多动现象,1978年达到高峰,而后实际上是下降。到1990年达到最低点,但在整个九十年代是持续上升,一直到2004年达到高峰。这就是为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到2020年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要流转,因此谁也没有想到2004年以后。关键是2004年以后持续下降,他下降的程度有所减缓,但是总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客观地去看,或者从历史上来看,也就是说真正解决中国发展差距,是中国之难题,更是世界之难题。我们在座的专家、学者,包括我们的公务员官员,能够对它进行深入地系统地动态地研究,我觉得这个公共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参加这个论坛的。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界定为确实是跨越式的发展,你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为什么这么讲呢?亚洲发展银行在总结中国四十年的经验,首次将基础设施现代化放在第一个成功的经验,为什么呢?因为对所有亚洲国家,或者说所有发展中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从一个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国家,我这是有大量数据的,现在变成世界基础设施现代化领先的国家,我们如果看一下过去十几年,从“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从国家的发展规划,我们假定把基础设施,像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不包括我们说的水利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一共是有13项,但是到了“十三五”规划,特别是把信息化作为重大工程加了六项,一共加在一块,已经达到了26项。另外从分析来看,实际上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世界最大规模,也是最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转变,不管是你按照几类基础设施来计算话,我们仅从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四大类我们做了一个分析,投资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16.5%,提高到2015年的20.3%。“十三五”规划还会进一步提高,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这样的话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结果呢?我认为就是带来了一个我们所说的重做世界经济,这个经济地理就突出表现为集聚要素功能发挥,经济一体化包括区域一体化功能的发挥,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中国的互联互通基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地区发展格局,也解释了为什么2004年以后地区差距是有所缩小的,我们更关注的是经济一体化。上个礼拜我专门到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去做调研,一张图一下就显示出,我们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县,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很多地方你没有办法做到。因此他们的基础设施还包括通讯基础设施。这样就告诉我们中国可能在解决自己的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上,我们现在最大的抓手之一,就是如何将“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如果我们再包括水利的基础设施,一共是将近30项,占了全部165项中的不到五分之一。如果我们到2020年,就像“十三五”规划所规定的,我们能够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话,我们充满信心,就是说地区差距还会进一步地缩小,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了经济一体化。
从未来来看,我认为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核心观点仍然是“四化”,现在看来我们需要“五化”,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来合力促进中国的区域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