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市圈为地域依托实现乡村振兴——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发言时间: 2018-07-05信息来源:中国网 2018-04-01 作者:杨开忠 责编:张杨 qgy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绿色空间。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它的基本单元是什么?是都市圈。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地域依托是都市圈,所以我今天的发言重点讲我第二个主张。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以都市圈为最主要的地域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家知道乡村振兴要落到地域空间上,乡村振兴在哪儿?落到哪儿?现在实际上有两点相互对象的倾向,第一点倾向就是乡村振乡村,第二点片面强调乡村振兴要以城镇为依托,我个人认为,乡村振兴是以人为中心的,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基本上要落在都市圈,为什么呢?第一,都市圈是乡村振兴最有利的地域空间。大家知道都市圈本质上是生活地域上的地域一体化,地方要素和产品的统一市场,在这里乡村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经济机会,降低内外交流成本,最大限度地彰显自身的特色,它是这样一个空间。
第二个,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好处,所以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乡村发展主要都落脚到都市圈,乡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都市圈,例如美国为了适应城乡均衡发展,他们1949年正式提出来大都市圈的概念,2003年进一步提出小都市圈。据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的统计,2010年全美共有大都市圈569个,人口合计占到2.3%,小都市圈是36个,人口占全美人口的23%,合计占全美人口的95%以上。大家可以想象,美国的乡村人口基本上集中在这样一个都市圈里面。
第三个理由,都市圈作为乡村振兴的最重要的地域依托,已经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最近在甘谷县、河南的兰考县进行一些调研,我们发现这样一种趋势无论城市的大小,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城乡之间的分离,特别是现在本村,工作在城镇的人是越来越多。第二是返乡创业的其实没有返到村里,主要落到村所在的都市圈的城市里面。
第二个问题,怎样以都市圈为地域依托,实现乡村振兴。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想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我建议全面树立都市圈的理念,划分和统计之后。我们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打造工程高效发展的都市圈,“十三五”进一步强调这个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理念和政策仅仅限于一百万以上的城市及其周围,特别是特大城市,而且还没有提出划分的指标标准,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统计思路,这一状况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所以我建议要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向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推广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不仅仅是大都市圈,也有小都市圈。第二个建立健全统一的划分标准和统一思路。第二着力建立健全都市圈的房地产和就业统一市场。第三个建议,都市圈要统筹布局和个人消费和公共服务的分布,因为都市圈本质上是一个地域生活圈,如果高效、公平、可持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都市圈的重要问题。要突破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形式,规划建设上的城乡之风,各自为政,有利形成都市圈统一高效、公平、可持续的生活服务体系。
第四个建议,要把都市圈与特色小镇有机地结合起来,2016年我们开始的特色小镇建设,大家只要睁开眼睛看看你们就会发现,这些特色小镇绝大部分都在村里,我们要把它和都市圈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功能转型,多节点网络化、一体化的都市圈功能体系。
第五个打造高效的通勤交通体系。我现在特别强调两个,第一个我建议尽快把研究规划建设适合中小都市圈的通勤交通体系全面系统地提高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第二个要重新评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公路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从城乡关系来看,是有利于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的,为了规避公路收费带来的成本,企业和家庭前往中心城市,这种安排有利于过去几十年的执政一体化的,现在我们进入新时代这种办法已经不利于我们城乡居民有效地获取效益最大化的空间,不利于企业在都市圈的有效成本最小,不利用引导资金人才上山下乡,影响都市圈的发展。所以建议研究这样一个收费制度,当然这个是很难的,所以我建议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率先对在农村就业的居民,在郊区就业的居民,或从中心城区转移到郊区发展的企业,他们的货物、人员的往来免收路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