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第二期)时间: 2017-08-01信息来源: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mp 2017-07-08 作者:王哲、仲文娟、李大心、陈婷 责编:qgy

2017年7月1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第二期)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主题是“城市功能疏解与大城市病治理”。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肖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左学金、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景朝阳、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刚强、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张建清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新华社、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财新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本次论坛。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发起人之一的曹文炼主任主持,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围绕会议主题特别是“中国大城市病的现状、原因和解决路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雄安新区”、“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方法和路径”三个核心议题展开。



一、中国大城市病的现状、原因和解决路径

曹文炼认为,城市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城市病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其次是由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偏差。再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治理大城市病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另外一种观点是要对城市功能进行优化。樊丽明指出,上海的大城市病也比较严重,上海也面临着如何疏解、疏解什么、向哪里疏解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的问题。程必定在发言中指出,功能疏解标准是要协调发展。转移多少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标准。目前来看,中国区域处于不协调发展的“亚健康”状况。许宪春指出,城市病形成的原因,第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第三个原因是政绩评价不平衡。解决大城市病的办法是,第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第二,规范先行,多规合一;第三,公共资源配置要加强城市周边地区的公共资源配置;第四,解决大城市病也要分城施策;第五,解决大城市病要改革政绩评价体系,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张学良认为,上海城市病不一定非常明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解决城市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第一,限定城市边界扩张,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突破行政边界;第三,把单个城市内部的城市治理不完善转变成城市群为载体的协调机制;第四,政府主导变政府引导。陈建军指出,大城市病可能不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存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的体制;第二,中国的人口基数;第三,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杨刚强指出,大城市病重要的表征是公共服务的拥堵。除了劳动力转移引起公共服务的拥堵,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高铁的快速发展。张建清教授指出,中国的大城市病的确存在。近些年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严格意义上讲实施过程中很多做法和均衡发展相悖,违反了区域发展的初衷。左学金认为,大城市病部分与政府的政策有关。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城市规划有问题,北京的问题最典型,把单中心的空间形态做到极致;第二,中国城镇体系是一个金字塔;第三,价格方面的问题。


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雄安新区

程必定指出,雄安新区建设对全国城市病结构性治理有示范作用。首先,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引导各类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对其他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调整会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景朝阳认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是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二是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三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景朝阳对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二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体系;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四是增强创新对雄安新区驱动作用。五是提高智库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参与度。


三、上海城市功能疏解的方法和路径

关于上海怎样进行城市功能疏解,张学良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回答。第一,聚什么;第二,疏什么;第三,疏哪里;第四,怎么疏;第五,谁评估。对于“聚什么”,张学良提出了“四个象限”的理念。符合上海城市发展路径,具有较高经济效率能级、具有较强全球辐射能力、拥有高效信息处理能力、贯彻深化改革使命、能够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符合这六条的上海就要“聚”。上海非核心功能“疏什么”,张学良也进行了分行业分类分析。关于“疏哪里”,张学良认为,上海城市功能的疏解,应该跟周边区域来做匹配,应该考虑到周边区域的发展。关于“怎么疏”问题,张学良提出几个坚持、几个避免的原则,要注意避免上海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在“谁评估”方面,张学良认为,评估的内涵和思路要确定,要从变化率、提升率、达成率等进行衡量,对疏解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张学良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城市群规划太大,当前很重要工作是进行大都市区的规划,最为典型的就是“1+7”即上海加上周边的7个县市区。陈建军指出,上海城市功能疏解要有新的想法。从产业层面上,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多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会议最后,曹文炼进行了总结发言。曹文炼认为,与会各位论坛成员和专家都认为现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城市病问题,这是阶段性的,国际上也有普遍性。多数与会专家和成员认为中国大城市病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间,是规划、产业布局、公共配置不均、地方政府绩政导向、中央政府调控不力等方面造成的。会议提出了很多治理城市病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是疏解和优化,运用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曹文炼指出,区域政策愈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区域政策愈发精准化和细化。在现阶段,区域政策具有比产业政策更加突出的作用。

本次会议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的第二期,上海财经大学樊丽明校长在致辞发言中指出,把会议地点放在上海和上海财经大学,体现了论坛对于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关注。本次会议聚焦“城市功能疏解与大城市病治理”主题,致力于实现人、城市、环境三者的和谐共存、科学发展,不仅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支撑,更为上海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