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预计2019年GDP增长6.3%左右时间: 2019-01-25信息来源: 中国发展网 2019-01-25 作者:记者杨虹 责编:qgy 刘维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月)举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总经理袁海霞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题为《下行不减经济底部徘徊,政策托底需平衡多方面风险》的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展望2019年,新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加大。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或将进一步减弱,中美贸易冲突虽有缓和可能但大国博弈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的态势未改。从国内情况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压力,在内外需求有所放缓的情况下生产继续回落概率较大,虽然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对经济增长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出于防范杠杆率再度攀升的考虑,政策大幅放松的难度较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依然有限,全年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预计2019年GDP增长6.3%左右。从全年走势来看,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半年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基数的回落,或将略有企稳。
报告指出, 2018年经济底部徘徊,2019年经济下行或将持续。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内部去杠杆和外部贸易战的双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GDP增长呈现逐季回落的特征,全年GDP同比增长6.6%,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局面,下半年以来,宏观政策再次出现调整,去杠杆逐步转向稳杠杆,宏观政策逐渐由“严监管、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监管、宽货币、结构性宽信用”再进一步转向“稳监管、宽货币、宽信用”。报告还强调,在此经济下行期,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投资回落、通缩或带来企业盈利恶化、新动能是否持续等短期问题。首先,投资仍将下行或继续拖累经济: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或回暖,但考虑到地方债务监管难大幅放松、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放缓,受制于资金来源约束,回暖力度有限;受土地购置费增速回落、房地产销售规模下行等影响,房地产投资面临多方面制约,但稳增长压力下政策边际调整,或对房地产投资带来一定支撑,房地产投资整体将温和回落;此外伴随环保约束边际放松、企业生产利润放缓和产能利用率回落,制造业反弹可持续性存疑,存在进一步回落可能。其次,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环保力度边际放松的背景下,同时考虑到翘尾因素的影响,2019年存在较大的通缩担忧,煤炭、钢铁、原油等行业利润增长或进一步放缓,将进一步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企业内在现金流压力的加大或引发企业信用风险。此外,当前我国新旧动能的转化尚未完成,未来能否持续增长依然需要高度关注:经济低迷背景下,投资者投资风格趋于谨慎和保守,新动能的资金来源或受到影响;叠加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美国等加大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新动能持续发展面临的限制和压力将加大。
报告同时提醒,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中期风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远未结束,而仅仅是刚刚触及本质性问题,同时,新旧动能的转换也远没有结束,政府扶持型新动能向市场型新动能的转换才刚刚开始。在此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旧结构、旧动能开始衰退,而新结构、新动能在政策推动虽然崭露头角,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替代旧结构、旧动能。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面临的过程,是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所必须面临的阵痛。而在经济放缓的趋势下,经济运行中各类结构性风险也将进一步凸显,加大了经济平稳转型的难度和压力,甚至处理不善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错失结构转型的窗口期。因此,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期,宏观政策“变中求稳”需要重点关注四类宏观风险:(1)全球经济回调,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的风险;(2)经济下行和财政收入放缓下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风险;(3)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不畅背景下的实体经济信用风险;(4)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经济下行期有可能出现失业与就业质量急速下滑的风险。
此外,报告提到,金融危机后十年,中国经济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结构性因素制约,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宏观杠杆率约束、高资产价格约束以及环保约束等多重制约。在这些约束条件下,稳增长政策的实施空间面临的制约明显加大,传统的依托基建、房地产稳增长的路径难以为继,基建投资的增长面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突出的约束,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较高和居民部门较高的房贷负担水平也导致房地产若大起大落对整个经济的风险加大。综合考虑到经济政策面临的多重约束,新的一年尤其要注重稳增长、防风险与促改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防止走“债务-投资”驱动模式老路,托底经济的同时注重 防风险的平衡协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尤其加大改革力度,激发经济活力。政策层面上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通过“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着力疏通政策传导机制;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降成本”和“补短板”,重点关注贫攻坚、铁路、公路与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九个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房地产调控要保持定力,避免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过度放松调控政策导致对市场预期的误导。此外,考虑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需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稳就业、稳预期、稳经济。与此同时,中长期仍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继续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改革,促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