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刘亭:“新型城市化”六题之我见时间: 2021-04-26信息来源:刘亭随笔  作者:刘亭 责编:SJW


           

#总953#新观察系列

图片
有幸就久违的“新型城市化”主题,接受了《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网》)的采访。现将为此草拟的答问素材发布如下。
——2021年3月18日


1

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建议》中论述的要点



我的学习体会是:第一,和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完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这次全会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第二,完善的主要任务和取向,还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三,为了提高“人的城市化”之综合承载能力,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第四,为了让新老市民都安居乐业,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第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六,完善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抓好两手“建设”:一手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另一手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图片

关于新型城市化
和浙江“四大建设”的交集



“四大建设”是一个带有浙江地方特色的提法,其中“大湾区”是指以杭州湾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建设好杭州湾高能级经济区;大花园”是指“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建设好“诗画浙江、美好家园”;大通道”是指以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建设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都市区”是指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建设,建设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金南翼”。
“四大建设”是浙江省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性布局。但从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理念来看,其实也是一个践行新型城市化的总体性安排。“大都市区”是全省深度城市化的核心主引擎,“大通道”是城乡全覆盖发展流量经济的关键硬支撑,“大湾区”是全省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大平台,“大花园”是城乡一体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美好新家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浙江的“四大建设”布局,或许对兄弟省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我接触城市化研究20多年来,一直强调要去除“只要城市不要化”的偏见和误区。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必然要出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趋势。城市化固然会“化”一部分农村地域为城市空间,“化”很大一部分农民为市民,但更重要的是,是全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城市文明和现代社会。

图片

3

关于浙江省“十四五”
新型城市化的谋划



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浙江在推进城市化方面的确是“勇立潮头”的1998年,浙江在全国第一个将“不失时机地实施城市化战略”,写入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报告,形成了战略决策;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代表省委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理论命题,全力推进全省的新型城市化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这次中央关于“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任务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我觉得这个提法比较符合浙江城乡发展相对比较均衡的实际,也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取向。
现在看来,城市化发展中“城市”本身的问题基本上都有个说法和出路了,譬如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大中小相结合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的发展,等等。但是在“化(化人,转移转化农民)”这一部分,似乎还有点困难。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专门系统调研并主持制定了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同时他也认为,“三农”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们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不能囿于城归城、乡归乡、城乡“两张皮”的传统思维。照他的原话来说,就是要“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他亲自力推“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结果浙江的农村发展得也相当好。
2020年浙江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397元,虽然浙江的GDP总量远不如江苏,但浙江的人均收入却是长年高出了江苏一头,位居全国各省区榜首。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为1.96:1,也是全国最小的。现在浙江在规划中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深度融合,下决心要“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率先走出促进浙江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而这也正是全省健康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的观点,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与其说是推进城市化发展,还不如说是深化城市化改革。因为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固然有伴随人类社会工业化发生的共性,但还有破除计划经济僵化模式下体制性城乡分割、城乡对立的个性。事实证明,改革到哪里,城市化的推进也往往就会到哪里。市场化的农业大包干和农民进城打工出现了,城市的面貌随之大变,人口也越聚越多。
但当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遇到了一个瓶颈,就是出现了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半拉子工程”。农民工城乡两栖的问题久拖不决,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富裕都是极其不利的。当然,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挑战,也是下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之一。
为此,我们欣喜地看到,省里将“深化城乡融合改革”作为完善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之一,单列一条专门加以阐述。要求“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资源有偿转让。”这也就是要推动一向以来浙江的“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农村产权“活化”改革,坚决落到实处。
农民为什么在整个家庭的迁徙上犹豫不决呢?主要是体现在承包地、宅基地和人均一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就是“三块地”上的合法权益,目前还不能进入政府有效监管的规范市场进行定价流转或公平交易,还得不到价值体现和法律保护,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还远未到位。从“人地钱”三要素来看,现实的出路就是一个“三必先”的逻辑:一是“化人(农民)必先化利,不化利无以化人”;二是“化利必先化地(三块地),不化地无以化利。” 三是“化地必先化制,不化制无以化地”。“化制”就是改革,浙江的改革如能在这方面取得全省性的突破,那新型城镇化的最大难题就解决了,连同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最大的难题也就都解决了。

图片

4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 背景下
新型城市化的亮点


最大的亮点就是长三角地区各地的城市,开始跳出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狭隘眼界,学会从世界级第六大城市群的“高大上”的站位和格局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了。各城市会在更加注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单个城市的开放式、特色型和差异化发展,从而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在“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的大背景下,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一个弥漫型的高城市化水平区域,再从而更好地实现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央赋予长三角地区的五大发展定位: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图片

5

关于新型城市化中的
“数字化治理”



城市和乡村都要“建管结合”。现在我们强调多元参与、协商民主,管理也越来越多用治理这个词儿来替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是一阵子,治理是一辈子;三分建设,七分治理、治理太重要了。尤其是城市,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和二三产业,如此高密度地集聚在一个狭小的地理空间,我们在把这个空间叫作城市的同时,其实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它的复杂性、精密性和脆弱性,以及相应治理的多元性、挑战性和艰巨性。
好在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来到了人间,我们面对城市这样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大系统甚至是巨系统,已经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新手段来加以治理了。动态变化的城市在实体性运转的同时,它一定会在虚拟层面“被记录”下来,并无时不刻生成海量的信息数据。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个万物互联、高效运行、及时反馈、动态调整的信息网络及平台,来集成数据、配置资源,就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治理的效能,降低失误率,提高精准性。这就好比城市的经济很强大,有如“四肢发达”,但过去我们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数据的能力太疲弱,有如“头脑简单”。现在补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那就文武皆备、相得益彰了。阿里云所推出的“城市大脑”,就是这样一个帮助人们“聪明而高效”地治理城市的平台网络信息系统。它和今后类似“行业大脑”“事业大脑”诸如此类的总体架构,道理上都是相通的。

图片

6

关于“未来社区”和旧城改造



未来社区建设,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一个载体,也是浙江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创新。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在我看来,未来社区和旧城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比,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即“一三九”模式),还是一个很有未来感的总体谋划和设计。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未来社区从理念到实践,还会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社区既有新区建设,也有旧区改造,但都会按照未来社区的理念和精神来打造。未来社区中的旧区改造,和原先开展的旧城改造,从实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回事。
至于归为哪个部门牵头来抓,那是整体政府决策分工的事情。目前虽有一些交叉,但各自的主攻侧重点还会有所不同。待未来社区的试点成功,到了面上全面推开之日,我想也就是按未来社区理念开展的旧城改造升级之时。在现有工作格局下,发改和建设两部门都会按省里决策的要求,加强沟通协调,互相学习参照,共同合力推进。因为让更多市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和期待。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社区就是未来城市的细胞形态。结合旧城改造,稳扎稳打搞好试点,我们一定能把未来社区建设好,并对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而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2021年2月4日成稿

图片






新朋友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图片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刘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