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刘尚希:以降成本为抓手 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时间: 2022-04-08信息来源:尚希观察 2021-05-11 作者:刘尚希 责编:SJW


            


编者按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市场主体是重要支撑。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中央正以一系列降成本的实招助企纾困。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并进行解读。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合理降低税费负担、深化金融让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激励企业内部挖潜等八个方面要求。而最近一个多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聚焦小微企业,议题涉及金融支持、税收优惠、降低成本等。

目前,我国有超过1.38亿户市场主体,仅9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2亿多人就业。不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虽然沿续复苏态势,但大部分仍未恢复到疫前水平。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困难,如果成为一种群发性、普遍性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微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很可能沿着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等进行横向、纵向蔓延,或将引发企业或实体门店倒闭,进而波及就业、金融和财政等领域,衍生出新的公共风险。


刘尚希认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过去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发展下资源环境约束、人口老龄化和加大科技投入等带来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研发成本等成本的增加。当前的“降成本”政策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制定实施的,主要借助一系列政策性减负举措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

近年来,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相继落实到位,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尚希指出,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在短期内表现为企业成本的下降,长期则表现为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双增强。下阶段,一方面应重点关注各类优惠政策的落地效率及实施效果,并着力推动各部门政策的有效协同,确保小微市场主体的资金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整体稳定,避免出现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应推动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鼓励开展适当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性;与此同时,加大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力度,帮助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升级工艺设备、改善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刘尚希认为,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在继续实施现行有效减负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宏观政策并积极探索政策的创新。通过一定时期内的政策实施,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并让企业能提前应对及有时间均摊刚性成本。同时,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对刚性成本的承受和消化能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现阶段的重点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

刘尚希指出,降低制度性成本的责任主要在于政府,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一是优化部门职责分工,减少职能交叉、重叠;二是构建数字政务平台,打通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梗阻;三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作者简介: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尚希观察 2021-05-11) 

图片

图片责任编缉:祁国燕


阅读 154
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