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美国高官密集窜访亚洲国家 旨在编织反华包围圈时间: 2022-10-18信息来源:中国网 2021-08-10 作者:陈文玲 责编:SJW
时间:2021年8月10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网:今年5月以来,美国多位高官先后窜访亚洲多个国家,从日本、韩国、蒙古到印尼、越南、柬埔寨,再到印度、新加坡、菲律宾,也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来华访问。据媒体报道,所有这些访问,其内容都与中国有关,因此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那么,美国这些外交动作目的何在?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这些问题,中国网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跟网友们交流看法。
陈文玲: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今天主要就大家关心的中美关系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关注点谈一谈我的一些研究和看法。
首先,可能大家非常关注,这次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那个满头白发的高官到中国来,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的交锋;非常关注在她来(的)前后,(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本人)、美国的国务卿布林肯、美国的国防部长奥斯汀这几位高官在中国周围的这些国家,他们的外交活动。这些活动之频繁、密度之高、力度之大,还是超出我们各位网友想象的。
大家有一种感觉,美国把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在织网,好像越织越密,似乎这个网收拢了就要对中国下手,大家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也看到,外交部的副部长谢锋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对美国来访的舍曼毫不客气,非常强硬。我想这可能是超乎美国想象的。美国政府主动要求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礼仪之邦,当然欢迎你来谈,但是舍曼在来之前已经造访了三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蒙古,中国是她的第四个(到访的国家)。离开中国,离开天津,她就到了阿曼。
我们看这位女同志也是够辛苦的了,去了五个国家。在这些国家,实际上她的主要议题不是全球抗疫,也不是帮助这些国家脱贫减贫,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复苏,那她唯一的、核心的、最大的目标就是对华关系。她想把这些国家拉到美国这一边,使美国在这一场构建反华包围圈、反华统一战线(的斗争)里面能够站到美国一边。在她造访这五个国家的同时,布林肯到了印度。(在)印度,布林肯不仅高调,而且会见了印度的高官,包括外交部长(等)一众高官。特别重要的是他还会见了达赖喇嘛的代表,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而且布林肯到印度之后,在8月2-6号这几天要出席东盟“10+3”会议,一共五场视频会议。除了他之外,奥斯汀也造访了三个国家,包括菲律宾等这些国家。
我们看到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告,8月份,美国印度裔的副总统哈里斯将要造访新加坡和越南;之前奥斯汀也造访了新加坡、菲律宾这些国家。我想现在美国这些最重要的政府高官全军出动,而且就在亚洲密集地进行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我们说从外交上无可指责,哪个国家对哪个国家进行访问,都是这些国家的主权。但是围绕中国议题,围绕中国周边国家,围绕挑拨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这样大力度地在周边进行一系列的所谓“访问”,它就超出了外交上国家访问的原有的意义。
在我们周边国家这样大做文章,实际上是美国整体战略的一个步骤。我们不是说它最近一段时间来得多了,网织得密了,它就这一段(时间)有什么意图。实际我认为,(这)是美国整体战略的一个步骤或者一个组成部分。前一阶段,拜登执政以后,就在几个方面调整了打法,我们可以说策略。但美国作了战略转向,把中国作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政府,而且把特朗普的外延和内涵都大大地扩大了,或者是向纵深发展了。
比如说拜登明确提出来,中国是唯一一个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可以和美国为首的国际价值体系进行挑战的对手。所以,拜登执政以后,首先回归国际社会,重新拾起“国际领导者”这面旗帜,拉盟友。实际他在这儿之前已经先在欧洲召开了G7会议,和欧洲领导人频繁对话。在安克雷奇和杨洁箎、王毅会谈之前,日本的首相菅义伟就到美国访问,然后签署了《美日共同声明》,这个共同声明里面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针对中国的,美日共同对中国的态度。
美国的高官也到了日本,也到了韩国,韩国的总统文在寅也到访了美国。所以,美国实际上在外交上已经布了一轮阵,这是布阵,形成所谓从实力角度出发和你们会谈。这次舍曼到中国来,这是第二次在中国周边布阵,它不光是盟友体系,包括非盟友,只要是周边它认为是重要国家,有可能被美国拉过来站在反华统一战线上的,它都去做工作。
越南是它做工作的重点,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奥斯汀到越南,下一步哈里斯8月份还要到越南,这是它做工作的一个重点。越南因为是南海声索国的带头国家,我想他们的“潜台词”是让越南站在美国一边,在南海问题上能挑头和中国干。
第二个重点,我认为是印度。因为印度这个国家是比较势利的。基辛格在《世界秩序》里对印度人的评价,就是印度人是走“平衡木”走得最好的,所以它可以在国际社会左右逢源,在大国之间寻找缝隙,来寻找对印度有利的这种安排。实际它是非常势利的。在这个平衡中,它是站在美国一边的,始终是站在中国对立面的,尤其是最近几年。所以,印度是他们的重点,我们周边的重点国家,用印度挑起和中国边境的争端、贸易的争端、意识形态的争端等等,又在印度接见了达赖。所以,它是在印度打了一种组合拳,从领土纷争、利用印巴矛盾,然后到贸易施压——印度在贸易战中跟美国也跟得很紧的,网络战时也跟美国跟得很紧的;包括也利用价值观、价值形态,他们所谓的“民主国家价值观联盟”。印度是他们亚洲非常重要的首选国家。
对于日韩,是它的盟友,它现在也是不会放过的,盟友它要让它更“盟”,要让它关系更紧,在反华的问题上态度更坚定,反华的力度上要举措更多。还有它现在比较重视菲律宾,菲律宾在杜特尔特任总统期间,这几年中菲关系基本是稳定的,但是现在菲律宾面临着总统换届。菲律宾实际也是美国的盟友国家,只不过这几年,杜特尔特在对华问题上和美国是不一致的。所以,他们要把菲律宾作为一个反华的桥头堡,利用菲律宾打南海的牌。
除了菲律宾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几位高官特别重视的是东盟。这次布林肯参加的五场电视视频会议,其实和美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美国这次空前积极地参与这次会议视频对话。还有两场,包括美国和澜沧江国家的合作,实际上我认为,它是看到我们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对于和东盟国家的关系是进一步密切了。而且在疫情中,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往现在是快速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现在美国在东盟峰会的表现就和2011年希拉里在东盟峰会的表现几乎是如出一辙,那时候她明确提出来“重返亚太”,现在他(布林肯)是明确提出来要参加这个会议,也表明“我又回来了”,还拓展了和东盟的合作内容。他实际上是要瓦解这些国家的对华态度,插入美国这个“楔子”,用美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来拆散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至少是把这种合作的紧密性给你疏散、疏解。
美国这次窜访的国家还有蒙古。蒙古是我们“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里最主要的国家。蒙古人民共和国既是我们的邻国,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几条重要经济走廊里面重要的参与国。所以,(美国)对于蒙古的访问,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北边建立一个反华的前沿,这也是美国的一个意图。
可以看到它对我们这些周边国家的访问,已经超出了国与国之间的双边意义。它具有多边的意义,就是把多国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反华包围圈,形成美国现在所要的第一目标,就是打击中国、遏制中国,逼迫中国在几个方面向美国低头。
美国现在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我觉得这表现了美国的一种焦虑、美国的一种癫狂、美国的一种非理性,它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国家交往的概念。
我们看美国的核心战略是什么呢?美国对华的核心战略实际就是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或者说唯一的战略竞争对手。因为在他执政之前,美国总统拜登竞选演说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俄罗斯是美国的敌人,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这是他原来的定位。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重回世界,重回盟友关系,重构盟友体系,现在可以特别明确地看到,一是在中国周边拉紧织密包围圈;二是对于原来作为美国敌人的俄罗斯,力图把俄罗斯作为它的合作伙伴。在(拜登)6月16日在瑞士和普京总统见面,实际对华议题也是重要的议题,稳住俄罗斯、拉住俄罗斯、利用俄罗斯,我觉得美国的这个战略目的没有达到。
现在所谓的美国盟友也出现了很大的分化、瓦解甚至解构。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这些国家都和中国有了难解难分的经济联系。比如说欧盟,我们现在已经取代了美国在欧盟的贸易地位,已经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我们和欧盟的贸易额达到2.52万亿人民币,已经远远高于美国了。所以,中欧之间的关系,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选边站队,就绝对地站在美国一边。在对华态度上,默克尔是坚决反对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敌人,而是要作为合作伙伴。我们看它的盟友关系实际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把盟友体系重新构建起来,坚定不移站在美国一边反华,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就在中国周边国家,你别说他来了一次两次,我说他来了十次二十次,可能有些国家会搭便车,会有一些战略诉求,如果美国答应的话可能被利用,但是它不可能形成整个中国周边的反华包围圈。
责任编缉:祁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