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会议速递】2015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时间: 2015-11-01信息来源: 李丽霞 林永然 作者:zlh_admin 责编: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古有滕王阁胜友如云,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今有南昌大学高朋满座,享中国区域科学研究成果2014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区域科学年会的盛况依然历历在目(详见20141019日推出的会议速递),而今我们顺江而下,在长江经济带的另一个中心城市迎来了2015年区协年会。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是中国区域科学界唯一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年会自然成为一年一度各位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者交流研究成果、碰撞出智慧火花的学术殿堂,2015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15)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创新、集聚与区域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近300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们参加了此次年会,盛况空前。

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的小伙伴们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会参加区协年会,下面,就由CCRL的小伙伴们带领大家走进2015年区协年会。

一、开幕之窗

1010日,RSAC’2015在南昌大学研究生院一楼117室正式开幕,RSAC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孙久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首先,由东道主南昌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徐求真教授致辞,徐书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介绍了南昌大学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区域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学科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优秀青年论文奖赞助人代表蔡晓兵先生第二个致辞,他提出在这个地理崛起的时代GIS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

接下来,举行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优秀青年论文颁奖仪式,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青年学者工作部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李培鑫、北京大学郭琪、东北财经大学陈翊、中央财经大学黄志基、中国人民大学岑俏、上海财经大学邓涛涛、广西大学盛玉雪、上海师范大学陶志鹏等八位青年学者获奖,杰出论文奖获得者、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李培鑫博士做了获奖感言,他非常感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为年轻的学者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幕式结束后,所有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们在迎宾楼前合影留念。

 

二、学术之果

1.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细嘉教授主持,黄细嘉教授非常幽默的称今天只有他一个人是细嘉,而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家,非常欢迎各位大家来到南昌大学。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王业强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展望的演讲,他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处于减速提升的水平,在战略转型时期,应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教授作了题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思路与设想的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第一,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第二,集约发展,高效率利用国土空间(我国的国土空间很大,但是适合人类发展的地方只有180万平方公里;第三,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第四,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第五,点、线、面耦合,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体系。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教授作了题为为什么是深圳——深圳创新创业成功的原因的演讲,赵老师基于创新基础、创新绩效、创新生态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为什么深圳的创新创业比上海成功,虽然上海有很好的创新基础,但是上海的创新绩效和创新生态却远远落后于深圳,研究结果发人深省。

最后,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刘耀彬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识别的演讲,刘院长非常体谅近午时分大家已经饥肠辘辘,非常高效的完成了演讲,刘院长主要从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为什么研究这个命题、如何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怎么来解释等四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述。

 

2. 分论坛综述

CCRL的小伙伴们将各论坛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带一路:

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白永秀教授作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和西部机遇的报告,他指出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双重矛盾,从而长远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它的定位应该是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主渠道,努力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载体,同时还是西部地区经济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亚平教授作了题为鄂东沿江城镇群体空间的成长机理及优化策略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的背景下,沿江城镇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城镇空间备受关注,然后以鄂东沿江城镇群作为案例,对鄂东沿江城镇群的阶段特征、空间成长机理进行了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高峰对话:

本次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高峰对话在11日上午举行,论坛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抓住国家出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机遇,利用形式和机制上的创新,在美丽的赣江之畔、前湖之滨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孙久文教授首先回答了关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异同点,孙教授指出两者同为国家级发展战略,虽然在很多地方存在相同之处,但是在行政归属、发展方向与产业选择以及战略性改革的方向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

谢宝河主任从江西发展的角度,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愿景,指出江西省的发展要做大南昌、缩小与湖南、湖北的差距,他介绍了江西省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形成长江中游地区三足鼎立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南开大学郝寿义教授通过中美发展对比,指出当前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软环境差异,他指出当前的地方发展应当从“招商引资”转向“招人引资”,在实现招人引资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要加强软件建设,而其中环境等就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核心优势,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刚结合自身的生活、求学经历以及研究内容,指出地区创新由以往的国际投资、国际市场开拓和廉价劳动力向当前的国内投资、开辟国内市场以及提高熟练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方面转移,同时指出加强自身的机制建设、建立绿色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地区创新中十分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黄亚平教授从武汉的战略区位以及交通条件指出武汉为未来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的地位,指出武汉要进行四个中心的建设。

 

空间分析论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梓原硕士汇报了题为东部地区出口贸易水平的空间计量分析的论文,文章利用东部地区地级市数据,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以及空间计量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湖南商学院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何文举教授汇报了论文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地方收入水平、人口迁移关系研究,文章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范宪伟博士汇报了题为“Land development,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的论文,文章认为以往GDP的考核制度导致了地方的土地大规模开发,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土地融资获取收益,同时土地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公共基础设施上,因此通过投资支出的乘数效应以及吸引更多外资促进经济增长。

 

青年学者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李培鑫博士汇报了获奖论文城市规模、劳动力异质性与城市收入不均等,文章指出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大城市的集聚可以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但这种影响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来说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的增大并不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恶化,城市规模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郭琪博士汇报了获奖论文出口集聚的溢出效应与企业出口动态——基于中国制造业1998—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文章将出口溢出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自我选择效应三个理论放在一个框架下,回答了出口溢出效应是否有利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以及进入出口市场后的学习和存活问题,文章结论显示出口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提高了当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出口集聚降低了当地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在出口集聚水平更高的地区,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更明显。

东北财经大学陈翊博士汇报了获奖论文非正规就业与市场化进程: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文章采用2002-2009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市场化进程指数,应用空间计量的方法,考察了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市场中介和法律制度五个衡量市场化进程的构成要素对推动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岑俏硕士汇报获奖论文中国人口流动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研究,文章利用五普六普的数据,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从市级层面对我国人口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省内流入人口分布则不存在这种集聚性。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邓涛涛研究员汇报了获奖论文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地理集聚——基于中国省级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文章根据企业外向度和轻、重工业两个指标将制造业细分行业,分析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直接影响极其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有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陶志鹏汇报了获奖论文基于AIC准则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变量选择研究,文章以空间自回归模型(SAR模型)为例,定义描述了变量选择问题,利用Kullback-Laible信息量,给出了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AIC准则值计算式,研究结论显示AIC准则在大样本条件下是有效的。

中国人民大学孙翔宇博士汇报了论文“探析产业转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1个省市的实证研究”,将产业按要素密集度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类型,在描述中国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产业转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周玉龙博士汇报了论文“论区域发展政策的空间属性”,讨论了“空间中性”和“基于地区”两种发展思潮,指出“基于地区”的思路强调地区的独特性,要求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政策,而“空间中性”的思路则承认地区之间的共性,希望用普适的政策促进发展。将两种思潮应用于中国发展,如何针对中西部地区制定精确性较高的区域政策仍然任务艰巨。

在大家汇报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石敏俊教授、主持人上海财经大学的张学良教授、北京大学的张波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

 

优化国土空间论坛:

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刘耀彬教授汇报了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文章基于DPSR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建立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应用GIS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我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中部地区新型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西部地区新型城市化水平偏低,东北地区新型城市化水平一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文余源教授介绍了题为中国巨型城市区的识别与格局的论文,文章利用县域数据,从人口密度、非农产业人口占比及其城镇人口比重、从业人员比重、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以及网络联通量等方面识别巨型城市区域,并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为基础,识别出了十大巨型城市区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黄志基老师汇报了获奖论文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政治关联与工业用地扩张机制,文章基于2005-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地方政府企业关系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与企业政治关联对工业产业用地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工业产业用地扩张,但地方政府干预动机、能力和水平对工业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不同。

 

首届区域科学院长/系主任论坛:

区域科学院长/系主任论坛是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新推出的论坛,该论坛主要邀请国内各大院校区域经济学方向的院长和系主任,探讨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博士生培养、科研等方面的内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从课程设置、核心师资队伍、主要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招生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区域科学学科建设。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教授首先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两方面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的情况,特别说明了近年来在博士招生、博士培养等方面的突出改革,分享了大数据时代对区域科学发展方向与研究平台的一些思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赵儒煜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智库建设的情况。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白永秀教授以永秀智库为例,介绍了如何加强区域咨询民间智库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久文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翔教授介绍了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如何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经验。与会其他院长也进行了分享,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区域科学发展论坛:

张学良教授首先作了引导性发言,指出互联网和大数据为研究城市与区域问题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对此张老师提出要建立“互联网+”时代研究的共同平台,发展众筹众包的科研组织形式。赵作权研究员也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即使面对面也可能处于不同的空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石敏俊教授对大数据和互联网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程度需要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同时把数据转化为知识、理清事物机理才是区域科学的研究范式。孙久文教授则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区域科学的任务是使用信息以此为基础提供决策参考,如果大量精力投入到数据挖掘中,是否会走入极端?二是关于特惠与普惠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对外企和开发区等给了大量优惠条件,但是现在大量企业已经消亡,而开发区外的企业更加创新进取反而更加有活力,是否可以利用新手段进行更科学的判断?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郝寿义教授也强调了协会应该对大数据和互联网加强重视,区域科学协会是跨学科的协会,本场论坛的主题与之非常契合,他幽默地指出老一代学者是“互联网+”的平民,青年学者是“互联网+”的移民,而未来学者则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三、中国区域科学之夜

区域科学之夜是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的特色节目,1010日晚,中国区域科学之夜在南昌大学前湖大厦一楼举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赵作权教授担任此次晚会的总策划。在进行学术交流之间歇,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艺术的语言进行了更加亲切的交流,人情味十足。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学以及南昌大学经管学院的同学们纷纷展示才艺。晚会开场,多才多艺的南昌大学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舞蹈、茶艺和唱歌表演。接着,老师们纷纷一展歌喉,四川大学的邓翔教授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两首诗《废园里的植物》和《存在》,沈体雁教授献上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沧海一声笑,赵作权教授献上了一曲美妙的爱情歌曲艾里甫与赛乃姆,张耀军教授献上了一曲描述一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情故事的戏曲朝阳沟,最后曹鼎新院长献上了一曲《中国之最》,在大合唱难忘今宵中,中国区域科学之夜圆满结束!

 

 

四、会场内外

这次区协年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会场内外辛勤付出的会务组人员以及南昌大学的同学们,会场内外处处都可以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这里感谢他们为协会所做的贡献。同时,会场内外还有一些精彩的花絮,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积极的交流自己的学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