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公共服务专题研讨会”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成功举办时间: 2021-06-04信息来源: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作者:长江战略研究院 责编:SJW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作者长江战略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推送研究院最新工作动态,包括论坛会议、研究成果、工作简报等
“智库带你听”云会议第四期
着眼战略前沿、着眼学术前沿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持续关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
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重磅推出
“智库带你听”云会议系列
关注重点领域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
“云”览前沿专家观点
本系列第四期走进
“乡村振兴与公共服务专题研讨会”
与大家分享主题内容
导 语
2021年4月17日,“乡村振兴与公共服务专题研讨会”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和保利(上海)城市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由公共服务智库承办。本次会议以“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公共服务”为主题,共同探究脱贫摘帽之后、“十四五”开局之年背景下,乡村振兴如何破题、如何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等问题,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库力量。
参加此次会议并发表演讲的嘉宾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原副省长张大卫,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原主任、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道根,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海鸣,《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兼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满传,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亚林,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智库研究基地主任高长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学文,浙江省嘉善县天凝镇党委书记马红屏,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勤等。
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勤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物业赋能”为题,介绍了保利物业服务乡村振兴、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空间、保利物业服务的具体实践、时代背景下物业行业角色转换以及面向未来的物业行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指出在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物业服务行业大有发展空间。他指出,保利物业结合人民群众对城镇服务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在乡镇环境卫生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同时,保利物业持续拓展物业服务的边界,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服务理论,创新实施“新基建+软基建”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各类资源整合等举措,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形成了保利“城镇全域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进一步实现全域业态、多元服务、党建引领、链接产业、链接技术的多维融合。面向未来,结合国家政策和时代背景,物业服务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生活服务、生产服务、乡村文化、乡村产业等方面大有可为。最后,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从而促进乡村治理精准度提升和社会治理效能更好发挥。
浙江省嘉善县天凝镇党委书记马红屏介绍指出,基层治理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基层合力缺乏。这是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村民自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合力的缺失导致了公共治理的不高效。第二,专业管理队伍缺失。从实际情况来看执法队伍的工作量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不相匹配,缺乏一支真正的专业管理队伍。第三,服务模式创新有缺少。过去政府社会治理一直是以管为主,而不是以服务为主。保利物业进驻西塘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模式的探索,是推动全域化的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的实现。政府单位、基层党组织应该具有监督的责任,将党的领导和社会力量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整个社会治理的布局的创新,编织社会治理末梢,进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应继续完善公众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一是要有“颜值担当”,街道、商店的整洁形象非常重要;二是提升技能水平,要做到全域化公共服务;三是加强服务品质,通过不断提高服务品质进而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原副省长张大卫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与现实要求,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社区治理的机理。他认为,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上看,中国当前正处于深度变革之中,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乡格局、社会格局产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社会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特别是疫情时期社会网格化管理使得社会治理问题更为凸显,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大局的总体战略。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来看,中等收入群体的诉求对政府公共服务保障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存在资金不够、政府定位不到位等问题,无法完全解决公共服务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并对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要求。因此,公共服务存在的矛盾和短板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重要,同时中央部委对社区今后应供给的公共服务产品也给出了具体的定义。他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社区治理的机理,指出社区是具有特定空间、社群互动关系、有共同的互动情感的地区,乡村社区中邻里关系的纽带是城市社区所不具备的。当前,乡村社区仍然是不成熟的,需要深入了解和判断乡村社区村民以及政府的不同需求。
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原主任、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道根指出,嘉善县西塘镇是企业和政府合作引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典范,保利物业通过“城镇全域化服务”打造了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平台。他认为,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市场手段,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能有效地把企业引入到乡村振兴之中;其次要实现“企业赋能社区”,就要培育物业管理型企业,在城镇、乡村的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引入专业化的企业来进行管理。过去依靠综合性的企业、行政手段来进行社会治理,虽然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条块分割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西塘镇引进全域化管理模式并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实施这一举措,有利于把分散化的管理模式整合起来,提高治理质量。他建议,第一,政府和企业要做好分工,梳理责任、权力、任务的清单。政府要建立起合理、合规、合法的委托程序,不能什么任务都交给企业,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企业要从百姓的需求入手,设立工作的目标,并脚踏实地的做好服务工作。第二,要理清社会中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基层治理要靠百姓、市场、政府等多重主体共同合作,理清他们的关系之后,才能确保工作的有序展开,进而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海鸣认为,物业服务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回归行业本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要有新的空间管理方式。公共服务最早的起源,就是替代部分政府功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涉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企业的成本收益问题。政府公共服务由市场替代后供给效率得以提高,对全社会可以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第二,从社会效益层面来讲,保利模式是标准化物业服务的拓展。乡村精准治理在商业层面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因此要在成本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公共服务替代问题,引入文化水平、社会素养等变量,进而探讨各类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第三,模式升级问题。模式创新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技术积累成熟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面对现实需求,提供物业管理中的创新服务和专项服务。在技术条件成熟时,顺势而为推动社会治理的升级。其中的难点在于寻找企业和政府的均衡点,因此要着重分析市场交易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的均衡问题。第四,可持续问题。目前居民物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存疑,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在定价机制上存在较大分歧,这与政府调节机制的缺失有关,将来可能会进一步规范。对于公共服务的价格变动问题,着重关注物业服务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完善理论分析体系,结合大型案例引入学理分析,并提供行业参考。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指出,西塘镇在保利物业入驻后,街道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物业管理既是企业、市场和专业行为,同时也自带公共物品性质。城镇化地区物业管理的内容方式和物权性质本身十分复杂,在传统乡村地区引入现代物业管理往往会产生观念和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为实施镇域物业管理带来许多新的困难。保利集团保利物业在西塘探索的关键一点,就在于将物业管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着眼于乡村振兴赋能。这并不是一般的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形式,而是切入全域化管理要求,在其中体现公共服务的职能。这可以是物业管理与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的一种跨界融合。周智强副书记进一步提出“再造公共服务”的概念,一是在全域范围内,以物业服务为核心和基点,延伸拓展服务内容、领域、产品,突出公共服务,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二是协调利用好各类资源。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关系,通过打造专业化的技术平台、人才平台和服务平台,打通社会各项资源的配置通道。三是公共服务要体现需求导向。社区组织通过生活服务外包,形成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四是借力于公共服务,带动迁移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产生社会治理的独特效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满传教授详细分析了保利与西塘镇合作模式的重大意义与可探索的问题。他认为,保利与西塘镇合作模式对乡村振兴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有助于解决公民权利的政治问题和基层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第二,有助于解决农村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长期问题。保利的企业服务模式部分解决了乡村振兴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第三,保利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探索解决了成本效益问题。第四,对于基层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王满传教授还针对保利的公共服务探索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保利公共服务提供的边界问题,服务边界的具体范围还值得进一步探究。二是相关法律问题。保利公共服务模式使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法律的完善来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三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四是保利模式的可持续、可复制问题。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宗族不同,保利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复制值得进一步探索。五是欧美国家存在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企业,而保利更像是市场企业,如何辨析两者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亚林指出公司专业化管理带动地方专业化管理,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来带动社区的治理。西塘充分做到了“墙外开花墙内香”,实现了物业服务和社区治理的一体化,带动、激活和重构了治理的模式。他认为,专家学者要助力治理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并做好专业化的提炼。他认为“全域党建+镇域治理现代化”模式应有四个阶段,并持续以党建来统领治理模式的成长,在未来做好运营这一维度工作。他指出,第一阶段“借鸡生蛋”模式,通过做好旅游景点来提升当地收入,振兴乡村经济;第二阶段“借管促治”,以专业化管理的方式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第三阶段“管治服”一体化;第四阶段则是将区域一体化深化到镇域这一空间单元。具体来说,就是先做好城乡融合,然后探索镇域治理现代化、乡镇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进而实现“振兴中国”这一伟大目标。同时,他提出应思考“党建如何引领治理?管理如何动员社会?服务如何回应群众?合作如何创造绩效?发展如何改变中国?”等问题。他认为,要通过党建工作来激发起人民群众参与到公共治理、公共服务工作的热情,并要通过合适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地动员起群众。此外,政府要构建起德治、法治的新格局、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找到合适的行政和管理的边界,从而提升管理绩效。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智库研究基地主任高长春认为保利物业与西塘镇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是用文化认同撬动社会资源。以文化认同撬动社会资源主要基于背后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风俗和习惯,是群体意识所折射出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欧洲的很多特色小镇发展的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积累的是故事,传达的是情感,特别容易引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但目前国内小镇发展,主要以旅游业为主,缺乏地方特色,缺少文化认同。第二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社会治理存在管理边界的冲突以及利益的不一致问题。保利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注重进入后效益提升的对比。要用大思维理解大文化,实现文化和地方、企业发展的融合,以文化管理实现更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注意文化亮点的打造,让游客记住小镇特色文化。第三是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微小的人文关怀就可以触发城市的记忆,可以从小处着手,增加人们对小镇温度和热度的理解。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加强制度设计特别是顶层制度设计,避免特色小镇一哄而起,争夺资源。第四是建立平台经济。他认为,小镇的发展、乡村的振兴要由小到大,不要大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西塘具备一些稀缺资源和唯一性资源,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国内文旅融合发展还不够成熟,线上规划内容单一,互动性不够。在小镇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从镇域到区域的过渡,要在平台经济中找寻对应的内容。
此外,4月17日上午还实地考察了保利物业浙江省嘉善县天凝镇城镇公共服务管理项目、浙江省嘉善县西塘讲习所及西塘景区公共服务管理项目,深入了解了保利物业赋能乡村振兴、深化全域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供稿:彭壮壮
供图:韩惠敏
研究院简介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范恒山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孙海鸣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以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为核心,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持续发挥资政启民作用,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系列指数,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等多个系列著作,研究团队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50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26篇,近40篇理论文章与学术活动被“学习强国”平台刊发、转载或报道,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0年以来,上报或完成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上海市与各地政府约稿9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常委以上领导批示21篇,决策影响力日益显现。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