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陈耀:应对疫情冲击,增强区域韧性,做好分类施策时间: 2020-04-22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20-04-18 作者:陈耀 责编:qgy

非常高兴参加我们50人论坛的第一次云论坛,刚才听了几位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尤其范秘书长概括了疫情对区域经济几大影响还是非常到位的。昨天刚刚发布了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今天这个会议非常及时,正好赶上这个时间点,一季度虽然公布的情况都是全国性的,没有分地区的,但是总体上我们从中判断出一些区域性的特点,经济、产业、投资、消费和贸易等特点可以跟各个地区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

首先,我们看这次疫情影响特别大的产业和区域。从产业及行业上来看,很多人讲这次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但我们看统计数据,1-3月份冲击最大的还是二产,不是服务业。一季度我国GDP-6.8%,其中二产增加值是-9.6%,三产是-5.2%,在疫情下我们有些服务业不尽没有下降而且增幅很大,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服务业有13.2%的增长,金融业增长6.0%。应该说这跟我们很多人的看法不太一样,为什么?这从两方面看,二产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疫情下除了医疗设备和医护用品生产开工外大都停工了,服务业受影响大的是餐饮、旅游、交通等,但不受人员隔离影响的信息网络电商服务等数字经济发展得很好。

从区域上来看,肯定是聚集度比较高的城镇要比相对分散的乡村受冲击更大,我们看一季度的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是-19.1%的增长,乡村是-17.7%的增长,这个城镇密集度高的地方肯定受影响更大。同时,发达的地区经济受到的冲击要比欠发达地区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数据,东部地区1-2月份工业增速同比下降了16.9%,其次是中部下降了16.7%,东北下降11.5%,西部比较小,下降7.6%,这个数据其实是符合梯度发展规律的,即经济越发达遭受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力度也越大。

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其实也会有一些特点。我们总的看法是,受冲击越大,经济复苏反弹也会越大,特别是城市要比乡村反弹大一些,发达的地方比欠发达的地方反弹大,东部比西部反弹大,也就是说经济恢复的速度要快一些。

而行业上恰恰相反,二产遭受冲击大,但是反弹比服务业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制造业的外向度要比服务业高,很大程度上像机电行业、加工贸易企业的恢复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相当一部分还要受制于国外,现在国外的订单大量取消、减少,国际供应链断裂,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复苏影响要大一些;除了外向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造业的生产组织要比服务业复杂,恢复起来相对不太容易。

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应对措施,现在提到比较多的一个概念是“韧性”,包括经济韧性、城市韧性,还有“区域韧性”。所谓“韧性”也就是指系统应对危机,恢复平衡,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和能力。昨天中央政治局会议讲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有巨大韧性。这个韧性体现在整个国家经济的各个层面,体现在城市,体现在区域。一般说,韧性强的主要是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大都市区,而相对来说,欠发达地区、中小城镇的韧性要小一些。因此,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就是要重点加大对韧性弱的地区、中小城镇、小微企业的帮扶,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恢复元气,增强他们的发展韧性;同时,也要发挥好那些韧性强的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快速复苏过程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如何应对疫情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我们觉得还是要在区域政策上分类施策,有三类地区可以作为我们考虑的一个时序和重点。

第一就是疫情重灾区和扶贫攻坚地区或集中连片的特困区。它是当前我们的“问题区域”,武汉及湖北是这次疫情的“震中”,“封城”等严厉措施也对经济影响最大;脱贫攻坚是今年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因此国家应重点加大扶持,包括加大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减免各种税费,在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布局上给予倾斜。

第二是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区域。在全球疫情暴发及未来国际环境极大不确定背景下启动内需,增大内循环发展,无疑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这次疫情各国总结经验教训,不光是加强自身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更重要的可能会从全产业链布局上去考虑,很多产业链要收缩,会有相当一部分产业要减少对外的依赖,并对基础性、关键性产业及核心技术加强控制。我们国家内部市场规模大,要启动内需,重点应该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其中特别是中央规划的七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是内需消费的主体,激活这些重点城市群当前的消费对于国家尽快恢复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其次,“新基建”应重点放在这些大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在这些大都市区能够更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这也是培育未来新经济的战略重点。

最后,第三类地区就是外向型出口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这些地方的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全球疫情暴发后贸易投资中断,对这些外向型地区经济冲击最大,估计未来随着美欧日国家的制造业回归,还会不断受到很大影响,这些地区企业不仅受到国际订单缩减取消的影响,而且出口转内销也面临难题,如何解决这些出口型企业生存的困难和地区长远发展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区域政策认真考虑和研究。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