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在搏击疫情风雨之后,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要点时间: 2020-04-22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20-04-18 作者:张占仓 责编:qgy
通过2019年底到2020年春季以来这一场对未来发展影响特别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搏击,全球可持续发展思路将出现重大调整,我们更加明白确实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涵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要点。
一、守牢基点——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
1.粮食安全是为政之要
今年3月,在美国这样的高度发达国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升级导致全国市场上食品类商品被抢购一空,让人感觉新冠疫情冲击空前。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大范围蔓延,很多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不少国际机构开始担心如果疫情拖延时间比较长的话,或将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而1月底到2月份,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爆发时期并没有出现食品类商品被抢购的局面。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都知道这些年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我们的食品供给保障程度比较高。这个最鲜活的事实充分说明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稳农业、稳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确实是国家安定、人心稳定、市场平定的重中之重。
2.人多地少是我们最大的国情
由于历史演绎的原因,我国人多地少是一个最为突出的基本国情。正是因为这一个特殊原因,确保粮食安全始终在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据统计,全球人均耕地0.37公顷,而我国只有0.1公顷/人,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图1)。因此,在我们这样
人口特别多的一个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非凡。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农业发展问题主要是粮食生产问题,粮食稳住了,农业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明确提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3.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一直高度重视,使我们在人均耕地资源较少的特殊情况下,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粮食总产量45264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55.9公斤;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增至66384万吨,人均474.2公斤,分别比2001年增长46.7%和33.2%(表1)。当前,
表1. 中国粮食生产与人均占有粮食情况
年份 |
粮食产品(万吨) |
人口(万人) |
人均粮食(公斤/人) |
2001 |
45263.7 |
127627 |
355.9 |
2019 |
66384.0 |
140005 |
474.2 |
增长率(%) |
46.7 |
9.7 |
33.2 |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稳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安全线以上,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95%以上,库存充足,部分进出口主要是消费品种调节的需要。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这些年我们不仅顺利解决了我们人口最大国家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4.保护耕地任务艰巨
今年2月25日,在抗疫最紧迫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既向社会传递了安定民心的信号,也进一步强化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从未来长远发展分析,毕竟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比较少,人口总量仍然在进一步增长,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依然繁重,而“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所以,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始终如一地保持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基层调研时,看到部分地区把大片耕地转换为林地使用,尤其在高速公路沿线一眼望去很多地方都种成苗木了。加上国务院3月份下文把建设用地审批权授权地方政府批准,也使耕地保护风险进一步增大。这些因素都是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念念不忘耕地保护问题,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千万不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有任何闪失。
二、聚焦热点——高质量发展与GDP增长速度协同
1.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状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这种战略研判,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旋律,需要我们聚精会神、竭尽全力为之奋斗。因此,我们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热点,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努力。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运行的核心任务,就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符合各地实际的大胆试验,寻求确实可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实促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
2.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包容开放的理念认真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做法,调动和集中更多社会资源,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全面加大研发投入,让R&D占GDP的比重达到2.6%以上,发挥我们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快、全国已经进入人才红利期的历史性优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各类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创新人才的创新主力军作用,制定更加优惠的办法激励35岁以下创新活力最充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其创新创业创造对经济社会进步的代际促进作用和对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的激发引导作用,在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形成更多的创新引领效应,在国际科技进步舞台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与标准制定权,稳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与整体科技实力。通过这一次武汉和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我国青年一代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靓丽风采让全球瞩目,我们对他们进入创新主力军前沿、创造一批核心技术应该更加充满信心。
3.保持GDP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同时,我们要统筹兼顾GDP增长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关系。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2019年,我国GDP达14.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与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四个主要发达国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体相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居第一位。系统考虑我们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特征,并考虑我们在全球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性需要,我们综合分析认为未来近期我国GDP增长速度预定年均增长6.0%左右较为可行(2020年受疫情影响,GDP增速较低属于特殊情况)。因为只有保持我们国民经济能够稳定、较快、可持续地发展,才能保障全国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大部分老百姓才会有较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们太平盛世稳定进步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可靠的经济基础。通过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保持我国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
三、突出重点——制造业与实体经济发展
1.制造业新的历史定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从哲学高度为我们指明了制造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以及我国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高瞻远瞩的一种历史定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突出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这个重点,妥善处理制造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努力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促进我国经济由量大逐步转向质强,顺利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既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基础必须不断巩固、不断加强、不断注入新动能、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稳固,才能够大有作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必须在巩固制造业基础地位上持续下硬功夫,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我们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的历史性跨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扎扎实实推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适应以5G为标志的新信息时代的需要,以先进制造业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能够更加稳固。要下决心通过一代人的孜孜以求,不仅在生产领域创造更多中国领先的产品,更要在实验室、医院、安全监控等敏感领域形成中国创新的新一代产品,为人类高科技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消毒、送餐、在感染病区配送药品、无人机在城市重要路口空中监控地面人员是否戴口罩、“抗疫应急物资无人机”顺利完成全流程飞行运输、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等智能、智慧产品集中登台,显示出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应用的明显技术优势,得到世卫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智能制造、智慧制造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将成为我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3.把实体经济高上去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既然是本钱,就必须有所保障,而且无论如何不敢弱化,更不敢丢掉。因为弱化,或者丢掉本钱,就意味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弱化,看家本领的丧失。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无论一个大国或者大省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到何等高的程度,如果弱化实体经济,甚至放弃实体经济,就意味着在理论意义上的偏离了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实践上将给国家发展、特别是给老百姓就业、提升收入水平造成不可挽回的困局。所以,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坚定不移。
4.打造制造业新的支撑点
当今中国,拥有全球体系最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但是我们并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大学、科研机构、医院、检测机构等使用的大量高端装备基本上都是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进口的,而且这一代高端装备已经被大量事实证明它们的科学性、先进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重大疾病诊断方面的技术缺陷已经比较明显。针对这种现实,我们也有责任发挥中国人传统上善于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优势,担当起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发挥我们制造业规模特别大、具有方方面面人才的集成优势,把先进制造业搞上去,把更多升级换代的高端装备研发并生产出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整体实力,构筑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优势,为全人类的科技创新文明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四、破解难点——生态保护与恢复
1.切实认清生态保护的紧迫性
回想2012年以来雾霾污染给我们广大老百姓造成的深刻影响,面对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施虐的沉痛教训,我们确实需要明确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紧迫性。历史已经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而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其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当代文明的兴衰演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进入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用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攻坚期,也正是有决心、有条件、有能力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三期”叠加,未有坚定前行,才能够打开新局面。因此,我们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定决心,乘胜追击,咬牙攻坚,爬上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坚定不移坚持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破解生态保护的难点,确实让全国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2.坚持铁腕治污
不可否认,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确实存在现实矛盾。我们在很多企业调研时也一再听到“一到冬季环境管控太严了”“环境管控不能搞一刀切”等呼声,甚至有部分干部认为环境管控严格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耽误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尽管我们管控这么严,可我们却仍然面临空气达标天数不足、冬季重污染天数较多等突出问题,而老百姓确实需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所以,要想让经过多少年传统方式发展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确实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为重点,通过科技攻关务实地破解各个方面环境污染的技术难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大人民幸福生活的支撑点。
3.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按照生态系统固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特征,统筹兼顾考虑自然生态各种要素、山上与山下、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海洋以及流域上、中、下游的关系,立足于进行整体规划,实现分类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本身的循环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稳步实施大江大河全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不断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石漠化区域的综合治理,有序扩大湖泊、湿地面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应用层面,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步伐。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加快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有效循环链接。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现代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大众化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确实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河美。积极组织开展全民绿色消费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与不合理的过度消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风尚。
5.推动依法治污
针对目前我国处在污染治理攻坚期的现实情况,按照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生物安全立法步伐,把生态文明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尽快从当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铁腕治污走向制度化的依法治污,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创造稳定的法制环境支撑。
五、医治痛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1. 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亟待加强
我们发挥体制优势,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动员,众志成城,初步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战,并且正在驰援全球战疫,为相关国家发挥力所能及的帮助作用。但是,痛定思痛,其实在我们战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也是很明显的。在武汉这样平时大家看起来属于大学、科研机构、高端医院等科教和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也显得措手不及,出现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虽然,我们通过紧急驰援,调动全国的医护资源帮助,为武汉和湖北疫情防控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未来遇到更大的疫情怎么办?医护资源不丰富的地区遇到区域性疫情怎么办?在防疫过程中,曾经出现全国性“一罩难求”的尴尬局面,疫情防控压力何其大?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也必须有所改变。
2.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立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居安思危,站位更高,考虑更加长远,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覆盖全国的传染病医疗机构和服务体系,储备足够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培训足够的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队伍,做好应对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
3.重新思考公共医疗机构的改革方向
近些年来,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其市场属性,淡化了其社会职能,让公共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大大限制了这些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受这些思路的影响,全国医院数量从1978年的9293个增长到2018年的33009个,扩大3.55倍,但同期GDP增长240倍。二者增幅落差明显,说明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投资明显不足,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运行严重不同步。通过这一次重大疫情防控的实际验证,让大家进一步看清了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我们如何用合适的体制机制保障医护人员行使救死扶伤的天职,特别是公共医疗机构必须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而不仅仅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要突出其社会属性,淡化其市场属性,让其确实能够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公共卫生服务。
六、强化亮点——数字经济发展
1.抗疫中数字经济大显身手
一是云服务加速发展。云办公快速普及,百度远程办公、阿里巴巴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用户均增长数倍、甚至10倍以上。云学习快速扩展到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云购物快速发展,第一季度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的情况下,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显示出新消费模式的强大动力。云娱乐快速发展,成为年轻人娱乐的重要方式。云服务的普及,使服务绿色化浪潮席卷全国。二是大数据向基层渗透。这次抗疫中,我们利用大数据追踪人群接触史、排摸相关人员、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情、进行社区管理等,受疫情所迫,大数据应用已经深入普通百姓生活之中。三是人工智能产品进入百姓生活。消毒智能机器人、5G测温巡查机器人等;抗疫应急物资无人机、公共场所监控无人机等;无人消毒车、无人配送车等;无人零售商店等;各种人工智能产品进入防疫一线,直接影响百姓生活。这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数字经济迎来全面发展的特殊机遇。
2.乘势加快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
这一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迫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大家想方设法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之中,加快了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也确实改变了全社会的观念。乘这一次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的历史趋势,我们要加快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步伐,特别是在党政机关日常管理、社会基层的精细化管理、重大社会活动运行、企业管理、线上线下销售、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之间的日常联系等领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大有可为,商机无限,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有眼光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等在这个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七、初步结论
1. 科学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是我们经济发展多少年没有遇到过的严峻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态势及经济表现,预计今年全球经济下降3%,中国增长1.2%。我们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第二季度较大幅度反弹是肯定的,GDP恢复正增长也是可期的,全年GDP或可增长3.0%以上。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所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要有信心,对我国各地采取的复工复产的重大举措也要有信心,对搏击疫情风雨之后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更要充满信心。
2.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点至关重要
守牢基点,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聚焦热点,统筹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与GDP增长速度的协同,是我们国家发展阶段与发展内涵的历史需要;突出重点,推动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构筑未来发展新的战略优势;破解难点,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坚决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医治痛点,要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强化亮点,乘势加快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这六个方面的要点,相互交织,将共同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3.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
近一段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结合当地实际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确实在想方设法为企业渡过难关寻求切实可行的出路。面对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8%的现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的政策实施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为基层各种各样的企业需要着想,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办公、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加快全社会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不仅让企业跨过当前这道坎,也为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越的软硬环境,真正让我国的营商环境更具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