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兵: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时间: 2021-07-06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4-26 作者:董雪兵 责编:SJW
编者按:2021年4月26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九次专题会议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郑洛西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现将特邀嘉宾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在圆桌会议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城镇化具有两个演进趋势:一是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镇流转集聚,是为一次城镇化;二是生产要素向大城市及城市群转移集聚,是为二次城镇化。2013年后,我国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次城镇化成为我国城镇化主导趋势,不同层级城市间梯次“虹吸”效应显现,“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1]”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原城市群建设就成为推动中部崛起、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权重,作为中原城市群“副班长”,洛阳市肩负着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
一、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
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既面临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也面临中原城市群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机遇。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时代机遇值得把握。
区位优势带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演进,先后经历区域均衡发展阶段、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新导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离不开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与带动。洛阳地处黄河流域各节点城市中心地带,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首部,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具备跨行政区、经济区、类型区推动沿黄城市多城联动、协同发展的潜力,可以通过自身发展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破解省域内部分化、行政交界区发展落后的难题。
数字技术带来的区域跨越发展机遇。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及依此形成的数字经济,可以突破地理区位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超越经济发展时空界限,改变区域分工格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塑区域竞争格局。未来区域分工格局将不再取决于“江湖之远”“地理之别”,而依赖于“线上线下”“数里数外”。洛阳市可以借鉴贵州、杭州等地发展经验,强化数字赋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兴业态、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发展。
“三链”重构带来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深度衰退、逆全球化暗流汹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从“经济效率”主导转向“经济安全”主导,“三链”重构已是未来区域分工重要趋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加速这一进程。洛阳拥有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的高端功能平台,拥有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集群,拥有中欧科创园、中德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在“以我为主”进行“三链”重构的历史进程中,洛阳市具备走在前列、再谋新篇的基础与条件。
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议
“洛阳都市圈、河南副中心、区域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要求洛阳市把握时代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当好中原城市群“副班长”、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
变“地理中心”为“高质量发展中心”。要唱好郑州和洛阳“双城记”、推动洛阳和济源、洛阳和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的一体化。将洛阳联通内外、沟通全国的地理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化内外联通,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形式加快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对接合作;依托自贸区优势,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区域开放制度优势,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集聚高端要素,以超常规力度推动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集聚,提升高端要素全球性配置能力,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高端要素集聚高地;打造现代产业社区,在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等功能平台的基础上,打造相对独立、配套完整、互联成网、相互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社区,探索筑实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层组织和“产业细胞”。
变“历史名都”为“数字新城”。以全方位数字化改革释放洛阳发展潜能,加强大遗址文化保护、古都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干部学院以及隋唐大运河建设,助力古都“变道超车”。赋能城市治理,弘扬“运河精神”、加大洛杭对接,充分借鉴杭州市在城市管理、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改革举措,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壮大经济能级,加快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数字技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政务数据聚通用,加快数字产业化应用;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产业、技术、人才等跨区耦合发展,全方位壮大洛阳经济能级。提高民生品质,围绕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变“老工业基地”为“‘链主’企业集聚高地”。主动参与“三链”重构,培育智能型、创新型、敏捷性“三链”集群。培育本土“链主”企业。聚焦军民融合、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产业、新材料等区域优势产业集群,鼓励领导型企业从产业链“嵌入者”转变为产业链“链主”;推动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基于产业链在全球市场整合资源,实现补链、扩链、强链,提升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地位,打造全球新一代产业链建构者与价值链主导者,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集成电路、新一代芯片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数字科创中心、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瞄准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大力吸引高端科创资源协同攻关,打造原创科技策源地,营造“链主”企业集聚良好环境。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2018-11-29.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9/content_5344537.htm.
责任编缉:祁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