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著连载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题报告之一: 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第五章时间: 2018-11-13信息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金成等著 责编:柳敏 宋涛

五、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对于长江上游经济区来说,其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次区域承接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与成渝两大都市协调发展。

(一)发展模式发生转变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该区域的发展模式将发生转变。该区域将由各个城市的孤立发展转向区域整体推进,由经济总量扩张为主转向结构和布局优化为主,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由行政推动为主转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二)空间布局趋向合理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该区域的空间布局将逐步趋向合理。该区域将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保证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确保区域内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该区域以汽车、装备、电子原器件、钢材、名酒、中成药等为特色的机械、化工、食品饮料、医药、冶金行业将进一步巩固。以优质能源、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环保产品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产业集聚特征更加显著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该区域的产业集聚特征将更加凸显。该区域通过工业向城市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中,产业的规模效应更加显著;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加强,如旅游业凭借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而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区;第一产业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成为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五)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经济区中的九个城市,均具备商品集散、制造、服务等功能,在一体化发展中,各城市通过明确发展定位,合理分工,不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城市化过程中,明确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促进该区域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六)现代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该地区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构成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贯通区内各个城市,黔北、滇北的城市之间建设客货专用铁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快速交通网,将川南经济区纳入“1小时都市圈”。在航运方面充分利用宜宾、泸州的港口,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

(七)长江黄金水道得到开发和利用

通过加快长江航道的整治与疏浚,使长江上游干线和部分支线航道等级提高,形成以长江为主轴,嘉陵江、乌江、岷江为次轴,沱江、赤水河等支流为地区性干线航道的水运网络。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沟通东西部地区,同时借助铁路、公路和长江支流等多种通道实现向南“通江达海”的目标,形成与长江中下游联动发展的能力,也形成向华南和东南亚辐射的能力。

(八)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善

该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量供给地。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全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既是该经济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为此,要重点实施好三大工程, 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城市为重点的国土环境绿化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九)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十年该地区的基本社会经济指标将会达到:

1.经济发展水平。2012年,长江上游经济区的GDP为1.88万亿元,依据最近几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加之未来一体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增速为10%左右,预计到202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GDP总量将达到2.80万亿元。

2.人均经济水平。2012年,长江上游经济区总人口6252.48万人,若按人口自然增长率5‰测算,则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6965.9 万人,预计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40052元。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21483元,若按平均增速10%计算,预计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701 元。

4.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620元,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农民人数将减少,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将会提高,假定平均增长率为15%,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9446元。

 我们相信,随着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会不断增强,将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一体化发展的最终成果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为人民群众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资料:

毕节地区行署,《毕节行政区工作情况汇报》,2011年5月1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0年12月。

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在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年12月29日。

焕力,《成渝经济区视野下的川南城市群发展》,《城市》,2009年10月。

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在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年12月29日。

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

自贡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7日。

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

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人民政府,《调研报告汇编》,2010年。

中共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情况汇报》,2010年12月29日

谢杰,《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工作汇报》,2011年3月8日。

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在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年12月29日

易鹏飞,《川南都市圈建设模式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