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创新论
32.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分析时间: 2018-01-18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文献 作者:徐邓耀 何韵敏 责编:万山
专著连载三十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文献
区域发展创新论
主 编:罗布江村 陈达云 陈栋生
副主编:肖金成 郑长德
主 编:罗布江村 陈达云 陈栋生
副主编:肖金成 郑长德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分析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徐邓耀 何韵敏
(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徐邓耀 何韵敏
(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走城市化和现代化之路,不能仅仅依托几十座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01年,我国259座地区级城市中,有特大城市36座,大城市54座,中等城市132座,通过完善其城市功能,它们中绝大多数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一般城市而言,中心城市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带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市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组织和调控作用,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
城市功能主要是指城市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美国学者认为,城市的功能一般地说就是聚集、专门和综合。城市只有在综合(多功能) 的基础上,具有聚集性和专门性(主导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城市的功能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在我国各个城市由于所处的政治社会条件、地理位置、经济位置、产业特征、行政地位,居民生活方式以及自身的发展的时期不同,其社会经济功能是不同的,对城市功能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城市功能的定位,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管理之纲,是决定管理体系内在结构和管理方式运行演进的准绳。
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因而在功能上具有共性特征,但可由其影响力大小不同而分为地区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不同等级,故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国内一般认为,中心城市应具有交通中心、流通中心、生产中心、金融中心以及信息中心等五个功能。英国学者比特·霍尔(Peter Hatt)在《世界城市》一书中将其功能概括为政治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认为具有这些功能,才具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指的是地区性中心城市。
依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外部功能)是主要为本市以外的区域提供服务的功能,城市的非基本功能(内部功能)是主要为本市提供服务的功能,目的是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前者表现为作为区域中心的作用,后者表现为城市自身凝聚的作用。尽管事实上城市的任何一种功能都具有对外和对内两种作用,但必有一些产业和服务部门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区域提供服务的,也有一些产业和服务部门主要是为本城市提供服务的。前者主要起外部功能作用,后者主要起内部功能作用。
当前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多数地区级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相时滞后影响到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和发挥。总体来看,我国地区级城市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即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时落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设立的一批地级市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普遍偏低,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特别是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不利于形成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信息、文化和科教中心。二、城市经济实力与辖区面积不相适应,制约着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例如深圳市辖区面积只有1949平方公里,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城市的集聚水平很高,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城市实力强大与辖区面积狭小之间的突出矛盾。三、我国地区级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辖区面积等方面差异悬殊。其中,辖区人口最多者阜阳市是最少者嘉峪关市的86倍,辖区GDP最高者苏州市是最低者嘉峪关市的81倍,辖区面积最大者赤峰市是最小者海口市的381倍。四、全国地区级城市由1949年底的54个增加到2000年底的259个,增加了200多个。而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地区级城市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的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比例为1:1.35:5.53:9.76,城市等级规模体系比较完整合理。而西部地区城市体系是极不合理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足54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与东部、中部及全国水平比,小城市比重分别比东部、中部及全国水平高出8.3个、9.4个和7.2个百分点,而大城市比重低6.1个、8.2个、5.4个百分点。
由于一些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经济和社会条件所赋予的城市功能往往颇具稳定性、继承性,这种最先形成的城市的单一功能就演变成城市的主导功能。没有多功能的城市是不存在的,没有主导功能的城市是难以发展的。明确城市的主导功能,并对各功能体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才可能对城市发展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设计。研究城市主导功能与其它功能的关系,目的在于坚持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努力发挥优势。一个城市的主导功能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支柱,是城市经济起飞的动力,通过主导功能,形成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优势行业、优势产品,并利用主导功能的相互渗透开展经济交流,更好地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即使上海这样的多功能综合城市,也有它的主导功能,即放弃一部分传统工业而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科技、金融、信息咨询等部门,以发挥其全国经济中心的作用。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才能生存发展同样适用于城市功能问题的分析研究。
南充又名果城、果州,全国山水园林城市,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的中游。南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7.5℃,春季花明,夏日风清,秋熟香溢,冬至温润,空气湿度大,云雾多,阴天多。下辖5县3区1市,481个乡镇。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人口760万(居四川省第二位),南充市区城市人口62万。从公元前202年汉朝设安汉县伊始,南充已建城2200多年,自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南充人陈寿,以其所著的《三国志》,使故土成为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等亦出生、成长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南充曾是川北行署(省级行政区)所在地,现是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经济、文化中心,四川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川北心脏"之称。
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应为集聚、生产和服务功能。
集聚功能—南充应具有在区域内外经济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能力,作为区域经济循环和对外经济交往网络中的重要中间节点,真正形成为川东北区域商品、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的集散中心。尤其要充分发挥南充川东北几何中心以及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嘉陵江航道等交通优势,加大对川东北地区的资源聚集和产业辐射。
生产功能—南充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具有较强的工业作为支撑。2004年南充市工业产值占GDP的31.1%,比重比全省低9.9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省低13.1个百分点。但作为地区性的中心城市,不应该也没必要要求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南充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一些有特色的产业作为工业支撑,如丝绸、纺织业等。
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为城市工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技术、设计、管理、培训等后勤配套的生产服务;二是保证人员和商品在市内外安全、方便、快捷、高效流动的综合性立体化交通运输服务;三是为企业、机关等各类公私机构及个人提供国内外各类经济技术信息汇集整理、分类、检索以及传递的通信信息服务;四是为国内外客户及个人提供完善的法律、会计、财务、经纪、评估等中介咨询服务;五是通过提供会议、展览场所,为召开各种地区性的大型会议以及贸易、技术展示和交流提供会务展示服务;六是为各类企业、机构及个人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种学历、职务、岗位、技术资格以及发展兴趣等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服务;七是通过发展零售商业、旅游业、娱乐业等,为市民和国内外来南充旅游观光的客人、商务活动人员提供高水准的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服务,促进南充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开展中外文化的交流。
面对东部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南充市委和市政府于200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南充建成为川东北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战略。南充已具备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但其基本功能还相当薄弱,其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均比较小,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突出。就川东北区域的首位度而言,这一地区的首位度S = 1.38 (首位度计算公式为:S = 第一位城市人口/ 第二位城市人口),川东北区域中不存在一枝独秀的首位城市。南充市2003 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2004年出口总额分别占该地区的23.8%、27.6%和40.1%,该地区尚未形成具有强大主导作用的经济中心,也不具备超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不到核心辐射源的作用。
首先,应加强第三产业建设。要在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规模和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造就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均须加强与改善,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与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教育文化科学研究事业等,而针对南充现状,应优先发展的是旅游业、交通、房地产业、市场建设和教育文化科学研究事业。做大旅游产业,南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朱德故居、三国文化,4个省级风景区和2处省级森林公园,以及2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市到县、县到县“一小时交通经济圈”,结合嘉陵江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好嘉陵江的旅游资源。
第二,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南充优势的产业,如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传统的优势产业——丝纺行业,积极吸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支撑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汽车汽配产业和水电能源产业。
第三,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使之成为南充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产业。城市居住功能与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两条腿”。房地产业还带动建材、装饰、家电、通讯、教育、餐饮等4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四,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扩大投资需求,而且能相应带动建材市场的扩大,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收到一石数鸟的效果。通过增发国债支持城市建设是一条途径。另一途径是政策性银行发放城市建设贷款,由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承贷,市财政担保。二是广泛采用BOT方式。BOT方式在中国始终难以推广,根源在政策上,就是不允许地方财政担保投资者的收益。如果国家能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或实施细则,将会有力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扩大中心城市的投资需求。
第五,鼓励加强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其集聚范围和辐射范围已超出了其行政区域。国家应鼓励并支持这些城市加强联系并开展协作,在交通通讯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适当时机设立中央或省级派出机构,以加强经济协调的力度。区域性城市和所属各县镇的交通通讯应尽可能实现一体化,市镇公路应由市统一规划和建设.形成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的公路网和通讯网,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和通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