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难题及其基本对策时间: 2016-05-05信息来源:胡子京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是落后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现代工业化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并存,农村发展和资源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向往现代生活的需要。因而,对于这一难题的解决,必须在解决城市发展与部分人口城市化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标本兼治,着力变革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其发展条件,走好城乡一体化道路。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一体化 标本兼治
继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1]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来,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也进一步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而今,随着新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和9大重点任务的安排,[2]这一问题也势必提上新的日程。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城镇化建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呢?
一、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
很多人习惯于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难题与我国现存的户籍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是,事实上,户籍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之所以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这一问题只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实质。或者换句话说,即便户籍问题获得极其圆满的解决,大量的人口可以完全不受户籍限制而流向发达地区和城市,充其量也只是片面地、暂时性地发展了发达地区和人口流入城市,而不是解决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恰恰相反,这种意义下的人口流动,不仅不是解决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反而是通过单方面发展城市地区而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而且,事实上,如果不是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非城镇化人口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大量地流入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并因而造成一系列由于户籍问题带来的城镇化问题。所以,由此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习惯于把我国现存的户籍问题当作城镇化的难题,实质是在乡村地区发展不够、乡村地区本身不能达到城镇化标准的情况下,单纯地把城镇化理解为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地区而进行城市化的问题。而这种对于城镇化的理解其本身就是并不完全正确的认识。由此,围绕城镇化建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要理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首先必须进一步理解城镇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对于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其一就是农村人口到城市去发展城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人口的城市化,进而达到全国范围城镇人口的增加,实现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到绝对优势而成为一个城镇化国家的目标。而另一条道路则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得农村地区不断向城市的标准靠拢,最终发展出一些新型的城市,使得农村人口就地向城市居民转化,从而使得全国范围的城镇人口获得大量的增加。相比之下,第一种路径更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心态和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因而也是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途径,人们对于这一途径的选择只是加速或者推进了这一城镇化过程。而后一种途径却需要人为的努力,需要中央政府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设计和推进才能够加以基本的实施。但是,这种途径无疑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惟其如此,我国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不断提出了城市人口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背景下,不断地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城镇化运动。正是如此,在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认为,从我国的实际和长远发展出发,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更多的是应该来进一步解决农村地区如何达到城市化标准的问题,而不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单方面地发展现有的城市。由此出发,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大的难题显然是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的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难题面对的是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
对此,并无户籍问题之扰的刘易斯在他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解释显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摆脱了单纯的户籍困扰的“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按照他的观点,所谓“二元经济结构”,就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不发达地区出现并发展了现代工业并形成“现代部门”因而呈现出“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立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只有不断地实现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或者说现代部门的转化和发展,才能够称得上是经济的发展。而具体到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时期处于农业社会时期,在建国以后,我国虽然实行了人类历史上最相近的社会制度,但是,农业国家的帽子一直挥之不去,而今,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我国虽然不断进行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结构合理、部门齐全的工业布局,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城市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长时期的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思路却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分化,拉大了城乡差距。而目前,党和政府之所以一再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之所以不断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号召,显然正是基于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由此,结合上文,可见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归根结底就是必须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现代工业化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并存而前者的生产能力与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后者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二元经济结构难题
既然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实质乃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村地区如何实现城市化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解决什么样的具体的难题呢?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的问题
首先,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许多农民工也在城镇化发展的大潮中投入到城市建设并获得了较高的农民工工资。但是,相比之下,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农村居民不仅单单依靠纯粹的农业收入和本地务工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显得绝对值较低,其增收幅度也远远低于城镇人口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即便把外出务工人员的“高收入”纳入到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中去,其总体的收入也远远低于城镇人口收入及其增幅。由此,还进一步导致了他们的实际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的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落后。虽然经过多年的农村建设,尤其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农村人口之所以要大量流向城市这一事实本身就无可置疑地表明了大部分农村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落后,农村群众生活状况也远不如城市人口的问题。由此也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其三,二元的户籍制度及其衍生问题。户籍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当户籍问题遭遇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并作为人口分野的一种标识,由此,也就衍生了一系列问题。在大量农村人口需要向城市流动并希望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的时候,在城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户籍作为一种资源分配的依据,就显得尤其突出。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城市资源分配的格局,也使得进城人员在精神层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歧视。由此也往往进一步引发出新的社会问题。
(二)导致和引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所以长期存在并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凸显出来,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学界对此也有过很多论述。但是,除了我们平时经常谈到的历史因素、历史问题的集聚和经济体制因素,在城镇一体化进程中,这一问题之所以变得越来越突出,归根结底乃是由于在农村生产力已经相对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在发展战略和资源分配方面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的需要。
首先,就农村的生产力发展而言,由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解放前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其生产力已经远远无法与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相比。建国后,虽然经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而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农业的现代化问题。而也正是由于农业活动本身的生产能力底下,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农村地区发展其他产业的条件,因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除个别地方由于第三产业和原材料加工工业得到发展而有明显起色以外,其生产力水平基本停留在小农经济时期。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模式又进一步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因而进一步加大了与发达地区和现代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凸显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其次,就发展战略而言,抛开特定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对于工业发展、城市发展的支持不谈。仅就“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也仅仅更多地关注于满足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或者生活资料的支持。这些支持其实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更没有使得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得到改变。而现今开展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就顶层设计而言,虽然有着大力发展农村的愿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城镇化思路就是把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获得在城市的生存方式。因而,由此执行的结果,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其三,再就资源的分配而言,正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人均资源相对较低,而这种情况下。资源的分配不仅有着地区的差异和制度差异,而且,也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本来就缺乏经济发展的农村只有依靠政府调控才能够在资源分配方面开始走向公平而根本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公平。
而也惟其如此,当我们开始关注于农村的发展并真正认识到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的时候,面对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和思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也就较前显得更加突出。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消解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解决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对此,学界已经有过很多有益的论述,我国党和政府也不断地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是,问题解决的力度却远远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这一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显得日益突出。正是如此,我们认为,在城乡一体化的视域下,要真正着力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解决,就必须在找到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原因的基础上,着力“治本”,标本兼治,不仅解决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而导致的表面问题,而且,更要加大力气解决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深层问题。
(一)必须着力于从提高生产力和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层面来解决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模式和生产力的差别。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模式的变革,一切发展最终都只能是空话,单单依靠输血式的反哺来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也只能是一种救治性的权宜之计,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惟其如此,党和政府不仅一再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而且也多次在技术层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在2014年的9大任务中,三次提到了农村问题的解决,其中“农村体制改革,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显然更多地就是基于经济发展模式层面来解决问题;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则更多地期望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中寻求着平衡发展和公平发展的支点。这些显然都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除此之外,本着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必须强调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解决,不仅仅应该局限于农业的发展,而是必须在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实体,提供条件,推进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向农村地区转移,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发展能力,就地解决劳动力的出路,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并最终使得农村地区成为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在此基础上,诸如“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给予农业经济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保护”等等一些常见的基本措施才能够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必须通过加强政府调控和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完全依赖于市场化作用的城市化只能更多地使得农村人口到城市去发展城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全国范围城镇人口的增加而达到城市化国家的目标,但是,面对我国大面积的农业地区,这种方式显然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因而也不能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因而,在城乡一体化的视域下,我国党和政府更应该着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和重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双向流动,帮助农民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占领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市场价值和附加值,同时把真正符合农民消费需求的工业产品销往农村,扩大内需。同时,要通过制度改革,真正打破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三)必须解决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问题并使得农村人口能够有效地融入现代生活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之一就是落后的农村地区承担着巨大的人口负担和由于农村生产条件的不足而导致的劳动力剩余。面对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的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对此,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城市本身发展的平衡,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结合人口流动需要和城市自身的发展来规划城市人口的吸纳问题。同时,还必须通过制度改革等手段解决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问题,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实现身份融入和心理融入。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农村人口能够有效地融入现代生活并不仅仅只是需要解决能够在身份层面被城市接纳的农村人口的融入问题。而是必须既考虑到消除身份差异的制度改革,也必须考虑到在没有实现制度改革的同时大量缺乏相应身份的人口的融入问题,尤其还需要考虑使得并没有转移的农村人口也同样地能够不经过转移就融入现代生活的问题。可以说,唯有这样一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才能够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对此,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有可能最终圆满的加以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抓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根本问题,明确思路,标本兼治,就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2]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四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N]. 2014年03月15日,01版。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