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均衡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空间时间: 2015-11-07信息来源:胡靖 作者:wl_admin 责编:

    目前,城乡发展失衡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表现为,在国家和区域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乡村建设却停滞不前,历史遗留的“二元社会”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扭转,有的地方呈现放大趋势。比如,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现代化,完全可以与国外发达城市媲美,但是数十公里以外的农村尤其是更远的粤东西北的农村,相对萧条、凋敝、缺乏生气得多,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二是农民对农村的失望、绝望情绪在蔓延,很多农民逃离农村,这将使得农村辽阔的农业生态、资源和环境失去必要的管理、维护,意味着目前已经很严重的农村生态问题将可能更加严重。三是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农民还是人口的多数,这将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多数与国家经济整体增长、产业调整毫无关系,反过来又会极大地限制一些产业、企业的发展。


  上述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城镇化问题,由于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而被长期掩盖了,以致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困难,但是又必须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国际竞争加剧,过去的一些“开放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面临驱动力下降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需要调整贸易结构、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并寻求新的发展引擎。这种新的引擎在哪里?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用好国内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方面。内需即国内的需求,它主要还不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需求,而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农业产生的生产性需求、建设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这些巨大的需求,由于城乡结构失衡的原因被严重压抑了。启动这些需求,将会成倍地放大国内市场,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空间。


  第一,农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应是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城镇化的本质首先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一直严重落后于城市,实现“均等化”就应该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相关建设,主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水平,农村的义务教育的软、硬件水平,农村的文化、体育、卫生等福利设施的建设等,都应逐渐与市民看齐,让农民同等享有国家发展的成果。


  第二,中、小城市是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它们的城镇基础设施应该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使中小城市在主要的城市元素上与北上广等大城市大体一致,从而逐渐改变我国城市结构明显的“金字塔”状态,使其逐渐扁平化。中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的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并孵化出大量的民营企业。由此,可以培养出源源不断的新增长极。


  因此,城乡均衡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一方面,农村福利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将极大地放大中国国内市场,从而为消费品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必然对建材、通讯、银行、咨询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建设性、服务性需求,从而改变这些产业的“产能过剩”状态,为其规模扩展和结构调整带来机会。最重要的是,城乡均衡发展,还将消弭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城乡均衡发展应成为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所谓“改革红利”的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