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引擎要“熄火”?专家:三个新动向要警惕!时间: 2019-04-11信息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9-04-11  作者:顾阳 责编:qgy 刘维

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重要引擎,这一点恐怕谁也不会否定。

改革开放4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中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40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城镇化仍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基于上述共识,“释放城镇化红利”等字样的表述常常见诸于媒体,似乎城镇化就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让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难题“药到病除”。可是,当城镇化自身出现问题时,又该咋办?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关于“防止中国城镇化提前进入停滞期”的一席话引发广泛关注。

在马晓河看来,之所以要防止提前进入停滞期,是因为目前城镇化出现了三个新动向:一是不少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收缩趋势;二是许多城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升反降,出现了反常下降;三是城镇常住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明显放缓。

城镇化的三个新动向,客观上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是部分城市资源枯竭导致主导产业收缩,继而引起人口收缩。此外,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等,也对农业人口市民化形成了阻碍。

既然找到了原因,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上述变化?马晓河从学者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解放思想,放开特大城市以外城镇的人口落户限制条件,除了特大城市以外,应该为外来人口落户创造制度条件。

二是要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地方政府不应该只享受流动人口的红利,固化在旧体制下的利益结构。

三是要消除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歧视。事实上,中国城市二元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对城镇外来人口从体制歧视向社会文化歧视的转变,这将引发包括福利制度等在内的对立。

就在这一议题持续升温之际,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细读这份新型城镇化任务书,不难发现“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贯穿全文。

比如,在取消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应当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应当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再如,为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任务书明确提出,对暂不能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要确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证,以此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并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的含金量。

当然,《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定位于年度、阶段性的目标,一些举措具有明确的时效性。从长远看,新型城镇化不只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多的应是人的城镇化,是人们所承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生存态度的变化。要知道,只有明确了努力的目标,才能找准我们出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