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合作的思路时间: 2020-06-20信息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4期 作者:肖金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课题组 责编:qgy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以下简称四省交界区域)包括山西的长治、晋城,河北的邯郸、邢台,河南的安阳、濮阳,山东的聊城、菏泽,共8个地级市,总面积8.02万平方千米,占晋冀鲁豫四省面积的11.8%,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省际交界区域的基本特征是,区位的边缘性所导致的经济的欠发达性,区域经济分割现象明显,经济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冲突性。该区域人口密集,既是省际交界区域,也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快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拓展区域合作领域、丰富区域合作形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构筑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配置经济要素、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距离各省会城市比较远,由于受省会城市辐射较远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同构性较强,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2018年四省交界区域总人口4633.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8881.6亿元,分别占晋冀鲁豫四省的15.0%和10.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4%,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8.8∶48.2∶43.0。
(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占四省的比重有所下降
2010~2018年,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人口由4478.9万人增加到4633.8万人,占四省的比重由15.1%下降到15.0%;地区生产总值由10164.8亿元增加到18881.6亿元,占四省的比重由11.0%下降到10.6%。2018年交界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750元,从四省内部看,只有长治、晋城高于所在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其余6个市均低于所在省的平均水平。
(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具有一定的同构性
2010~2018年,四省交界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由12.6∶58.2∶29.2调整为8.8∶48.2∶4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2.6%下降到8.8%,这与全国发展趋势是一致的;2012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较快,6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97个百分点。这并不意味着2012年以来四省交界区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而是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导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上升,这与全国同类地区的情况是一致的。
“十三五”时期,四省交界区域多数地区第二产业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特色食品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为主,支柱产业表现出一定的同构性。
(三)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规模较小
2018年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4%,除晋城之外,其余7个市的城镇化率均低于所在省的城镇化率,说明交界区域城镇化率整体偏低。从城市建成区人口看,交界区域共有15个城市,2017年建成区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只有邯郸,建成区人口200.47万人,为Ⅱ型大城市;长治、邢台、聊城、菏泽、安阳、濮阳6个城市,建成区人口介于50万~100万人之间,属于中等城市;晋城、武安、临清、林州4个城市,建成区人口介于20万~50万人之间,属于Ⅰ型小城市;潞城、高平、南宫、沙河4个城市,建成区人口少于20万人,属于Ⅱ型小城市。
(四)区域整体环境状况较差
受产业结构和空气扩散条件限制,晋冀鲁豫交界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差。2018年,只有长治的空气优良天数超过200天,其余7个城市均在200天以下,最少的邢台只有160天,仅占全年的43.8%;重污染天气晋城为26天、邢台为32天、邯郸为25天;四省交界区域8个城市PM2.5浓度介于54~7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54.3%~111.4%。2018年7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对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考核,2018年四省交界区域的邢台居第167位、邯郸和安阳均居第164位、晋城居第160位。从2019年12月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对169个重点城市进行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和排序看,四省交界区域各城市对于空气质量的管理是比较重视的。
与空气环境质量相比,四省交界区域河流上游的长治、晋城水质较好,中游的邢台、邯郸次之,而河流下游的安阳、聊城、菏泽水质最差。2018年长治河流地表水17个国省级考核断面中达Ⅰ~Ⅲ类水质断面15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88.2%;Ⅳ类水质断面2个,占11.8%;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2018年晋城河流地表水9个国省级考核断面中,水质为优的断面5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5.6%;水质为良的断面2个,占22.2%;水质为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断面各1个,均分别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1.1%。2018年安阳地表水20个市控责任目标断面综合达标率为65.7%。2018年邯郸市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留垒河、卫河、东风渠、洺河、滏阳河、漳河。2018年邢台市按污染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依次是牛尾河、汪洋沟、滏阳新河、洨河、滏阳河、西沙河、小黄河、滏东排河、老漳河、卫运河、清凉江、七里河、午河、朱庄水库上游、临城水库上游。2017年聊城市徒骇河出境断面前油坊、卫运河出境断面油坊桥、马颊河出境断面董姑桥均为Ⅴ类水质。
二、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合作现状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同属于中原经济区,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中原经济协作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是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合作组织,1985年9月由邯郸市和新乡市首先发起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合作,中原经济协作区的规模逐渐壮大,成员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原经济协作区由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的13个地(县)级市组成,是一个跨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本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均在中原经济协作区范围内。近年来,四省交界区域以中原经济协作区为纽带,抓住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在完善路网布局、商贸物流、旅游、水利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共同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四省交界区域既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但也是近年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覆盖的区域。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粤桂、湘赣、川渝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城市间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跨省城市政府间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省际会商机制。”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把四省交界区域全部纳入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四省交界区域各市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了在区域合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连接东南西北的纽带作用。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晋城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发展区,交界区域其他七市为联动辐射区。之后,山西、河北、山东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实施意见),河南则出台了《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四省交界区域八市全面加入到中原城市群建设之中。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四省交界区域的邢台和邯郸是京津冀的重要组成部分,邢台提出立足京津冀三地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吸引京津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邢台提供有力支撑。邯郸提出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建设京津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地、食品工业扩能首选地、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合作优选地和旅游目的地,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治和晋城提出努力推动与京津冀合作共进。聊城提出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要素资源、较好的产业基础,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生态屏障和养生度假基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菏泽提出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空间,承接好产业转移。安阳提出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养老功能区、文化融合创新示范区,京津冀产业转移、现代物流、科技成果转化、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送、通用航空综合服务基地。濮阳提出充分利用与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积极争取与天津石油化工、新材料企业和北京中关村服务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争取一批项目落地。
(二)联合改善交通设施,构建区域联系纽带
近年来,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瞄准影响和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着力改善区内交通状况。20世纪80年代联合投资修建了馆(陶)聊(城)地方窄轨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跨省的地方铁路;1994年架起了豫鲁边界上的东明黄河大桥,结束了两岸人民世世代代无桥的历史。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现在市与市之间基本实现了高速互通。区内(北)京广(州)铁路、(北)京九(龙)铁路、太(原)焦(作)铁路、邯(郸)济(南)铁路、邯(郸)长(治)铁路、(北)京广(州)客运专线穿越而过;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北)京昆(明)高速公路、青(岛)兰(州)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邯郸机场、长治机场都已通航。2010年,邯郸机场在安阳设立了首个异地航站楼,使安阳及周边地区的旅客享受到安全、便捷的航空服务。郑(州)济(南)客运专线、(北)京九(龙)客运专线、鲁南客运专线、太(原)焦(作)客运专线正积极推进。2020年1月,邯郸、聊城、长治三市签订了《聊(城)邯(郸)长(治)高铁项目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尽快结束三地没有快速客运通道的历史,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高铁网东西方向的一条客运大通道。
近两年来,邯郸、濮阳两市依托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分别将天津港、日照港口岸服务引伸至内陆城市,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全力打造四省交界地区物流中心和重要出海通道。
(三)各类商贸活动不断,旅游合作日趋紧密
以开发资源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为目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联合与协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促进区域内商品流通。先后举办了安阳春节物资调剂会、长治轻纺产品交易会、聊城农副产品交易会、邢台协作项目洽谈会、菏泽林业产品博览会、邯郸食品博览会、北方糖酒博览会、国际建材博览会等百余场大型会展活动,其中“邯郸国际建材博览会”已经成为我国建材业标志性展会。区域会展经济为各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相关产业起到了强劲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促进了各市经贸交流。积极打造合作平台,加快行业协作网络建设,四省交界区域已成为中原经济区交流与合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块。在文化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掘区域民间共有文化资源,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现代物流方面,2009年组织召开了中原经济区(邢台)物流业合作恳谈会,开创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盟助力”的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全新发展模式。
2014年,山东聊城与河北邯郸、邢台、衡水,河南安阳,山西长治在邯郸共同签订了《四省六市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同建立紧密的旅游营销合作联盟,开发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各地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根据协议约定,将建立四省六市旅游工作会商机制,联合促销、打造联盟城市品牌,充分利用各市旅游优惠政策吸引客源。
(四)积极开展水利环保等方面合作
在水利方面,2003年濮阳与聊城密切协作,共同争取国家支持,顺利实施了金堤河干流疏通和彭楼引黄入鲁灌溉工程,较好地解决了灌溉排水问题。2010年11月,邯郸、濮阳两市密切协作,引黄入邯(郸)水利工程竣工通水,供水范围包括邯郸7个县的部分地区,惠及30多个乡镇、400多个自然村、80多万人,控制灌溉面积5.33万公顷,不仅改善了邯郸严重缺水的局面,而且为河北省实施引黄西线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交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环保方面,2005年邯郸与安阳联合查处了岳城水库上游的一些污染企业,解决了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污染问题,保证了邯郸、安阳两市人民的饮水安全。2009年在山东临清签署了《关于联合加强漳河、卫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协议》,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联防联控方面,2004年初禽流感期间,建立了区域内百县联防联控机制。2009年长治、邯郸、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安阳三省七市气象部门在河南省安阳市正式成立区域减灾防灾协作区,联合抗旱、蓄水、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少协作区域内的气象灾害。
在信息方面,四省交界区域定期发布统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05年开通了“中原经济区网”,2009年《中原瞭望》创刊,同时不断提升《今日中原》画报质量,通过“一网一刊一报”,全方位反映各成员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广先进经验,寻找拓展合作互补领域。
三、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合作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核心带动,打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邯郸位于四省交界区域中心位置,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厚实,城区人口规模较大,科技教育发达,城市竞争力显著高于周边城市,是四省交界区域唯一的大城市,把邯郸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合作发展的突破口,强化邯郸的产业发展功能、吸纳就业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人口集聚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以推动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四省的中心城市。
(二)重点突破,推进交界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是省际交界区域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把深化区域合作作为推动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发展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和部门间协调配合,协调处理好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其他各类城市的关系,创新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抓住促进合作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序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近期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为重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促进资源要素汇聚流动;随后,逐步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组织、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区域合作发展的合力,推动交界区域协同发展。
(三)错位发展,构建交界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分工是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一是行业错位发展,在四省交界区域总体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下,各地可以发展不同的行业,共享区域要素和配套资源。二是产品错位发展,虽然各地区发展同一行业,但是其产品可以不一样,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可以专业于不同产品。三是功能错位发展,即按照“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的中心—外围分工理念促进同一产品的产业链分工。以邯郸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大量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应着重发展公司区域性总部、研发、设计、培训及营销、批发零售、商标广告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由此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形结构;长治、晋城、邢台、聊城、菏泽、安阳、濮阳等中等城市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由此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结构;而周边其他小城市、县城、小城镇则承担一般性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等,由此形成中间粗、两头细的棒形结构。
(四)开拓创新,探索交界区域合作发展新路径
主动适应新形势,拓展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完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服务共享、制度保障等合作新机制。充分考虑各地利益,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各地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丰富区域合作手段。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构筑区域开放合作平台,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加快破解各省和地级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与做法,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碍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流动壁垒,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四、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合作发展的区域分工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城镇化和中心城市规模、未来发展方向,把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中部突破、两翼支撑、东西联动、错位发展,共同打造“一体两翼”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一)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长治、晋城两市,面积2.34万平方千米,占四省交界区域的29.2%。2018年常住人口58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997.5亿元,分别占交界区域的12.5%和15.9%。这一区域海拔较高,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均比较丰富,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较好,地处沁河、漳河中上游地区,环境压力较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四省交界区域平均水平。未来,西部地区要保护好水资源,与中部地区共同建设太行山生态屏障,打通东西向快速交通干线,加强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产业协作与联系,构筑一体化的产业分工格局。
长治要以四省交界区域合作发展为契机,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太(原)焦(作)客运专线建设;提升长治机场客运能力;做好聊(城)邯(郸)长(治)客运专线、国道208线改造、长治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轨道交通、壶关—陵川—云台山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立足“一城四区”大城市格局,充分发挥主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制造企业的改造,布局建设现代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唱响“山西长治·壮美太行”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把长治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山西向东开放的枢纽型门户区域。
晋城要按照“提升、保护、延续、注新”的理念,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功能。通过打造新外环、新框架,形成“六区联动、组团发展”城市建设新格局,同步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管理升级,使中心城区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坚持把工业作为驱动全市产业转型的主引擎,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抢抓国家支持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的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国家煤层气产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全国煤层气开采技术研发推广基地、京津冀和中部地区应急调峰保障基地和全国煤层气交易中心。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不断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挖掘、整合、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面展现太行旅游名城新魅力,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
(二)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包括邢台、邯郸、安阳三市,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占四省交界区域的39.3%。2018年常住人口2207.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998.6亿元,分别占交界区域的47.6%和42.4%。这一地区地处京广发展轴,农业基础厚实,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交通四通八达、制造业基础较好、城市规模较大、具有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良好条件,但中心城市规模不大、工业化进程不快、县域经济薄弱、环境污染严重。未来,要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周边省会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城市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制造业的集聚,打造四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邯郸要加快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完善高质量城市功能,促进人口集聚,打造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龙头城市。加快高端商务区、高科技园区、区域性总部基地和高教区等高端功能区建设,推动高端智力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加快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引进京津科技成果、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冀南新区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把转型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任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做强做优钢铁、装备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安防应急、电子信息两大潜力产业,大力发展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及物流、金融、保险、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
邢台要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一城五星”城市发展格局,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扩大中心城区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按照集聚、集约、生态、循环发展的思路,推进钢铁、煤化工、水泥、玻璃、电力等重化工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依托雄厚的重化工业基础,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将邢台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宜居、产业结构合理、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中心。
安阳要继续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增强中心城区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组团和卫星城人口吸纳能力和产城融合水平。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构建集铁路、公路、航空港、陆路港于一体的现代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培育商贸业新载体、新业态,建成四省交界区域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以提升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高端技术人才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曹操高陵保护展示工程、大运河文化带展示提升工程建设,完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重点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强景区互动,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旅游竞争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城市。
(三)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聊城、菏泽、濮阳三市,面积2.52万平方千米,占四省交界区域的31.5%。2018年常住人口1844.9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885.5亿元,分别占交界区域的39.9%和41.7%。这一区域是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好,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棉油主产区,远离周边省会城市,交通条件在逐步改善,工业也有一定基础,但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未来要以工业化为主导,提升城市产业功能,促进人口向聊城、菏泽、濮阳、临清等城市聚集;按照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以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创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实现大运河沿线区域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聊城要通过“中疏、东进、北拓、南展、西优”的思路,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力争用10年时间,中心城区人口突破200万人,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千米,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北方高品质示范城市。推进聊(城)茌(平)东(阿)一体化发展,实现茌平撤县设区,适时启动东阿撤县设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新能源客车、氢燃料电池为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培育世界一流的铝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全国特种光电线缆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鲁风运河”“水浒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大运河(聊城段)文化带建设,推进京杭运河旅游产业综合开发,打造国家健康旅游、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菏泽的主城区和定陶城区要相向发展,聚焦聚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积极推进曹县、单县、郓城撤县设市,通过营造宜人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田园城市;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提升和凸显城市特色,统筹协调重大交通设施布局,把菏泽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区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牡丹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促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化工、牡丹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依托菏泽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菏泽牡丹农业科技园区等载体,打造全国医养健康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和全国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濮阳要综合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促进中心城区、濮阳县城、清丰县城组团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借助区位优势,坚持交通对接先行,加快推进与山东、河北的铁路、高速公路的对接;积极与日照港、黄骅港合作,建设濮阳无水港,打造集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商贸中心、开放前沿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汇聚人流、物流与资金流,加快完善错位发展、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现代家居、新能源等产业,依托中原油田等龙头企业,建设千万吨石油化工基地,推动石油、煤、盐、天然气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装备制造基地、能源化工基地、中部地区家具产业基地。
五、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界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1.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国家铁路网、国家公路网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客运专线、航空等现代的运输方式,加快建设交界区域与周边省会城市之间、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复合型快速通道,推动交界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层级明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发展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完善长治机场配套功能,推进邯郸机场三期扩建,增开新航线,提升空运能力,把邯郸机场打造为区域性门户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晋城机场、邢台军民合用机场扩建、菏泽机场建设步伐。加快交界区域连接性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连接,构建交界区域纵贯南北、东出西联的铁路网络结构,提升铁路运输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济(南)郑(州)客运专线、太(原)焦(作)客运专线、(北)京九(龙)客运专线(雄安新区—商丘段)、聊(城)邯(郸)长(治)客运专线、邯(郸)邢(台)石(家庄)城际铁路、长(治)安(阳)城际铁路、邢台—和顺铁路等项目的实施。规划研究安(阳)濮(阳)、安(阳)邯(郸)城际铁路。促进河北太行山高速公路向南延伸至河南安阳和焦作,加快晋城—鹤壁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公路网与区域交通干线相连接,提升干线公路技术等级。
2.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强化水利支撑系统,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以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实施引漳入牤工程,研究论证引沁(河)入卫(河)工程。完善综合减灾体系,加强沁河、漳河、卫河、滏阳河等蓄滞洪区工程建设、行洪排沥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堤围达标加固,提升汛期泄洪能力,建立防洪抗旱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
3.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以实现区域互联、智能感知、数据开放、融合应用为目标,推进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适度超前布局。联合共建四省交界区域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建设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应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大数据发展工程、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整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健全交界区域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衔接机制。
(二)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完善产业协同机制。
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鼓励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加强晋冀鲁豫四省区交界区域产业政策对接,建立健全投资、产业承接、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等促进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和利益协同机制,逐步统一土地、环保等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集聚区(园区),搭建交界区域产业合作平台,探索建立园区合作联盟,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要素集聚高地。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和合作模式,积极推行园区整体开发集群引进模式。建立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产业化配套政策,合理确定税收分享范围、比例和方式。健全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共同举办招商推介活动。
2.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制造企业的改造。以提高制造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智能电气、轨道交通、金属冶炼、机械装备、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由零部件加工配套为主向成套整机带动、设备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规模扩张向创新发展转型。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邯郸、长治、菏泽的创新优势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统筹布局和分工协作,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节能改造,鼓励余温余压利用技术、节电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自动控制节能技术应用;开发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污染物预防、可吸入和细颗粒物治理等技术和设备,扩大空气净化和环保监测设备的生产,打造国内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3)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合作建设一批现代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现代供应链、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具有较强融资能力的交界区域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通用航空与制造、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通用航空产业新型综合体。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代商贸、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服务体系,挖掘特色生态文化景区,联手开发漳河、沁河、太行山、大运河等跨省旅游资源,加大联合旅游营销力度,推动形成区域性旅游联合体。
(4)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合作创建农业区域品牌,积极争创“三品一标”,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加强农业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合作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完善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以农业科技园区等为代表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共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全链条、高循环、高效益、低碳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共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标准化特色优质产品,建立全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和最终产品可追溯。
(三)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1.完善城市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聚产业和人口,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辐射带动交界区域整体发展。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市场潜力等因素,推动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2.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把邯郸打造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邯郸要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冀南新区建设。提高邯郸在交界区域的首位度,提高城市融合高端功能、集聚高端产业、汇集高端要素的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成为交界区域最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城市。
长治、聊城、安阳、菏泽要发挥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等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半径,培育形成支撑交界区域发展的副中心城市。长治要在潞城、长治县、屯留撤县(市)设区扩大城市规模的基础上,以创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城市扩容体质,带动晋东南地区发展,打造成为交界区域西部的中心城市。聊城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城市,要大力集聚人口和产业,加快向大城市迈进的步伐,积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北方高品质示范城市,塑造“江北水城”新形象。安阳要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钢铁加工、食品医药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菏泽地处晋冀鲁豫和苏鲁豫皖两大交界区域的枢纽位置,腹地很大,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产业将加快聚集,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要加快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机场、港口、内河航运、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物流园等,建设区域性现代制造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旅游服务中心,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
3.提升中等城市功能。
中等城市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突破发展的重点,要将中心城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县城、县级市市区通过撤县(市)设区的方式纳入城市组团,优化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提升节点支撑作用。吸纳足够多的、高质量的就业人口,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梯度转移的过程,积极引导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等城市适度转移,加强承接周边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科学规划、相对集中、功能有别、错位发展,以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物流产业等领域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转移升级。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税收、信贷、投资、土地供应、人才等政策,确保交界区域产业协作平台的高效运转。中等城市要立足自身发展特点,避免产业趋同化竞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着眼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防止淘汰的、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转移到中等城市。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富民产业”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支持和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晋城要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邢台要加快邢东新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濮阳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现代家居、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
4.加快发展一批小城市。
坚持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公共资源向小城市倾斜配置,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规划设计水平,突出自然与人文特色,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专业化分工,推动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完善综合交通、供热供气、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人口集聚,着力打造一批20万~50万人的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小城市。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生态宜居区域
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共同构筑生态屏障。
加快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加快生态林建设,加快植被修复,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果木经济林,构建太行山生态屏障。构筑以沁河水系、漳河水系为主体的网络化生态廊道,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完善东部平原地区生态林网,推进林果基地建设,实施平原地区黄河故道沙化防控,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加强铁路、公路、河流等沿线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干渠和生态水网防护林建设。
2.推进环境共治。
建立健全区域内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和合作平台,建立区域应急预警机制。统筹推进工业企业、清洁采暖、城市扬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强钢铁、火电、建材、焦化、锅炉等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提标改造,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库水污染防治,严格入河排污管理,开展海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
(五)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省际交界区域合作示范区
促进流域上下游合作发展。建立健全沁河、漳河、卫河等上下游毗邻省际规划对接机制,协调解决地区间合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流域内相关省市级政府协商合作机制,构建流域基础设施体系,严格流域环境准入标准,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动流域上下游地区协调发展。
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区际公平、权责对等、分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流域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支持在具备重要饮用水功能及生态服务价值、受益主体明确、上下游补偿意愿强烈的跨省流域开展省际横向生态补偿。
作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肖金成; 课题组成员: 安树伟、申现杰、马燕坤、刘保奎、陈梦筱、李博雅、洪晗。
(此版本略去了参考文献和图表,若有需要请参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