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新的两难 新的挑战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培林 作者:admin 责编:


 一揽子计划在保增长方面见到效果
   国家统计局公布国民经济运行初步核算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人保部发布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也明显好于预期。

   但同时出现了通胀压力。居民消费价格逐月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新的两难,新的挑战

   如果说危机之初的决策难点在于把握刺激政策的力度的话,那么目前形势下的难点则还涉及到政策体系及内部各具体工具的作用方向。有两个两难。

   第一,尽管有了通胀压力,但外需增长前景不明朗、国内民间投资乏力。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远远快于第二产业26.9%的水平。而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则主要来自于铁路运输业(87.5%)、道路运输业(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2.9%)和地产开发(17.7%)。分地区看,中西部增幅均比东部地区的28.1%快10个多百分点。这并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增长更快,而是表明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投向了中西部地区。结合出口和国内居民消费增长乏力的情况,显而易见,目前为止的需求增长,主要缘于政府主导的国内投资增长。

   然而民间投资没有大规模启动。前三季度城镇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77.7%,国内贷款同比增长48%。2008年全年两个来源的投资同比增长仅仅分别为35.8%和14.8%。

   第二,稳定外需和控制国内通胀的两难。全球经济趋稳后,对美元资产作为较好避险资产的需要,让位于对美国大量增发美元刺激经济导致的贬值压力的担忧,美元贬值的趋势在酝酿。这种情况下,要稳定外需,汇率就不能升值;但同时就无法避免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压力向国内的传导。此外,在全球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如果国际投资者都看好,至少短期看好我国的增长前景,那么外资的流入会增多,进而导致我国国内货币供给增多,也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政策调整和深化改革宜早不宜迟

   面对这些两难,政策调整宜在密切观察中早调、微调。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机械地看待大萧条的教训。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Romer认为,刺激政策不能过快退出是大萧条的六条重要教训之一。该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也成为了G20峰会上形成的重要共识。但要看到,大萧条爆发后的刺激措施,远远无法和本次危机爆发以来的应对措施相比,后者既是全球性的,也是力度空前的,金融体系迅速稳定下来,债务危机和贱卖资产的恶性循环导致通货紧缩的机制被迅速遏止,总需求直线下降的势头也很快改善。此一时彼一时,因此,必须审时度势,而不能刻舟求剑。

   另外一点是,不能机械地认为增长不启动,就不会发生通胀。事实上滞涨的前车之鉴并不久远。以我国的情形而言,国外需求短期内很难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也非朝夕之功,政府主导的刺激计划在稳定了市场极度恐慌情绪之后,难以包打天下。未来一段时间内,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总需求增长,似不宜再出台新的刺激措施。“缓慢增长+微弱通胀”与“大起+高通胀+大落”相比,前者痛苦更小。

   当然,我国的长远增长前景并不悲观。深化改革、推动人口和劳动力的进一步自由流动和在城镇中真正“常住”,是长远解决之道。城镇化既可以带动需求增长,也可以带动供给增长。这也是我国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走出危机的后发优势之一。而发达国家唯有依靠高风险的研发寻找新的技术突破,来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