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物价调控成重中之重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林春霞 作者:admin 责编:

    专家预测,明年物价可能在高区间运行

时值年终,回顾2010年百姓最关心的话题,物价调控当属热点和难点。

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轮番上涨,前三季度CPI持续走高,到了11月竟出乎意料地“破5”。这使得调控物价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出台稳物价十六条措施,国家发改委自11月20日以来,5天之内连续发出的9个管控物价的相关通知,媒体呼声也如雨点般密集。在政策作用下,近期物价虽见顶回落,但留在百姓心中的不安情绪始终挥之不去,这从一些问卷调查中可见端倪。

2010年北京居民最关心的十大社会话题调查日前揭晓,结果显示,“物价”和“房价”成为居民共同关注的最热话题,受关注率高达78.7%,创历史新高。

今年4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4季度以来最低。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民意调查所反映的物价指数满意度,考验政府明年的工作部署侧重点。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本月14日召开的全国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充分认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价格调控监管。

CPI结构性上涨

食品是主要拉动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建伟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提高,从结构看是食品价格、居住价格和医疗保健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但内在因素依然是成本上涨、水电燃料提价、投机性炒作和自然灾害影响所致。此轮物价上涨为结构性上涨,其中食品是主要拉动因素。

李建伟对CPI上涨特征及成因作了着重描述。他认为,2003年1月份以来,我国CPI出现三次持续大幅度上涨,分别发生在2003年1月到2004年6月、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和2010年1月至今三个时期。从结构看,每次CPI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均是由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的。2010年1—11月份我国CPI月度累计涨幅从1.5%提高到5.1%,从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八大类消费支出物价涨幅看,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拉动因素。

另从八大分类消费支出价格对CPI涨幅的贡献看,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历次CPI涨幅提高的主要推动力。按2005年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32.65%)估算,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提高到10月份的10.1%,对CPI涨幅的贡献从1月份的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1—10月份CPI累计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有2.12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占今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70.9%。

“当然,除食品因素外,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价格的上涨对CPI涨幅也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李建伟说。

据李建伟分析,成本推动是我国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种粮成本提高推动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养殖成本的上升,引致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

北大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物价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虽然也有需求方面原因,譬如2008年货币发行量大了些,但在供给方面主要是劳动力生产成本提高所致。”

涨幅前低后高

从平缓骤然向高位跳升

对于今年物价攀升特点,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研究员袁钢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评价:“今年前三季度物价基本上处于平缓上涨趋势,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运行,而近两月却出乎意料,从平缓骤然向高位跳升。”

袁钢明分析,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从1月份的1.5%到3月份的2.4%,是个好的变化,表明经济回升,呈强劲势头。第二季度CPI涨幅达2.6%,延续了第一季度上升趋势,物价基本稳定。第三季度CPI涨幅2.9%,其中9月CPI达3.6%,涨幅创23个月来的新高,增幅相比前两季度要大些,但若按年初确定的3%目标,也还属于合理增长。前三季度涨幅呈缓慢、波动性上升,月度涨幅起起落落,没有形成直线上升,这样的物价水平还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而10月、11月有些突然,CPI从9月份的3.6%攀升到4.4%和5.1%,一下子上升了0.8和1.5个百分点,这让消费者有些承受不了。

袁钢明说,物价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安定,价格节节攀升的农产品让一些低收入群体感到一筹莫展。因此,自11月20日来,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出台抑制物价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抑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估计12月CPI将回落到4%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严峻局势,但明年春节前后物价可能还会出现上涨波动。

明年CPI目标4%

专家预测可能在更高区间运行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确定2011年的物价调控目标为4%,比去年的3%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涨价目前虽见顶并逐渐回落,但专家认为,在今年基础上明年物价还会惯性上涨,可能在超出4%甚至更高区间运行。

据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预测:明年的物价涨幅在5.5%,将超出4%的预定目标。全年物价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其中上半年单月最高超过6.5%。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由于中国近期仍然可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通胀“警戒线”不应该局限于3%,可以上涨到4.5%。

袁钢明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说,“今后物价合理空间应设置得宽些,达到3%—5%是合理的,2%太低,CPI目标设置太低,不利于经济增长。目前我们的CPI目标设置得不合理,正常运行区间太窄。”

袁钢明还认为,通胀并非洪水猛兽,不要把它看得过分严峻,这是经济复苏后的合理变化,今后物价可能仍在高位运行。因此,政府应将民生、社会安定、提高公信力等作为发展要务。只要措施运用得当,通胀还是能控制好的。

而蔡志洲认为,“中国CPI不可能达到5%—6%,否则经济就完了,而且也没有理由这么高。”他认为,今年经济增长建立在出口恢复的基础上,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投资在下降,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也不能排除潜在危险,特别是通胀预期成为现实。通胀会带来恶性循环,需求、竞争可能会受遏制,因此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慎重。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