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从金融弱国走向金融强国(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admin 责编: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如何管理2.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夏斌:从长远看,长期保持不断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并非是件好事,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大概7000亿美元左右足矣。

中国政府从平衡国际收支目标出发,应采取政策措施尽可能减少外汇储备增量,在“藏汇于民”增加民间外汇持有量的前提下,官方外汇储备的使用应用于: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满足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满足调节汇率水平的需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取战略性利益,包括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再有多余的外汇储备,用以获取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

外汇储备管理原则是“安全、流动、保值”,建议增加“战略性利益”原则。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其使用应以宏观经济的平衡及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的福利为终极目标。只要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关键性、长期性、重大性因素,均应视为战略性利益。

从中国的利益出发,应凭借雄厚的外汇储备实力,支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包括扩大新兴国家在IMF的份额、扩大SDR(特别提款权)等的改革,尽早争取把人民币纳入SDR的篮子。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中期,人民币应该能纳入SDR的货币篮子。由此可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信任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09年底,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中,黄金储备约仅占1.5%(1054吨),其余均为各主权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国家相关部门应贯彻“逢低吸纳”的方针,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增加收购、储藏黄金储备,为谋求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战略核心利益构筑战略性储备。到2020年末,国家黄金储备应达到3000—3500吨,对在海外购买的黄金等贵金属,应尽可能运回国内储藏。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有何看法?

夏斌: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中国未来金融才有希望。未来10年我国金融体系必须实现两项重大转变:金融体系更加市场化和更加开放。   

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有众多问题需要改善:融资格局以银行体系为主;资本市场中缺乏多层次融资结构,特别是债券市场的不统一、欠发展;融资对象结构中为中小企业、三农服务的金融体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境内外资产运用结构中,境外资产收益率明显低于境内资产收益率;等等。

要实现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市场化进入和退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政府保护,特别是政府的隐性担保。实现资金和风险的市场定价。在推动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降低银行存贷业务在我国融资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引起市场重大波动的情况下,渐进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要在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加大国债市场的活跃程度后,形成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并在此基础上理顺中央银行利率、商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上海、香港两个国家金融中心的建设有何期望?

夏斌:中国要把握汇率、资本管理逐步开放的节奏与次序,享有人民币区域化的好处,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必须充分利用香港的独特优势,通过创设境外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中央政府可控的、风险相对隔离的境外人民币市场,以配合、支持内地汇率、资本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开。

中国要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战略过渡期内的重要支点,加强上海、香港两地金融中心的紧密合作。香港是亚洲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但香港金融有越来越“内地化”的倾向,只有充分借助人民币国际化之力,利用国内金融市场仍有所管制之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提高亚洲甚至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借此聚集亚洲甚至全球的金融供需资源,方能为未来的结构大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香港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是加速香港转型的重要契机。通过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使中国内地顺利推进渐进、有序的开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最后达到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尽快确立。这不仅可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也意味着中国资本管制在放开,汇率管理可进一步融入全球浮动汇率体系,人民币国家化进程中的障碍逐步减少,自然促进上海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2020年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应主要定位于境内各种人民币资产的交易中心。香港应主要定位于自身传统的金融交易业务和境外各种人民币资产的交易中心。沪港两地分别定位于境内、境外人民币市场。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