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3 4 17 作者:周绍朋 责编:admin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大力发展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长远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就是要大力发展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长远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它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长期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40%多一点徘徊,这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提高四个百分点。这是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定量指标,它的实现和超额完成,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这就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同时,还要做好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它实质上是一个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问题,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极其重要的方面。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一个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问题。它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极其重要的方面。

    更多依靠技术进步驱动,不仅要发挥技术进步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而且要大大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提升的贡献率;更多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改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从企业层面讲,这一点对应对收入倍增计划,人口红利减少带来的挑战意义重大;更多依靠管理创新驱动,就是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使社会资源、企业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主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上一条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主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存在着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高、消费率低的问题外,由此还带来了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问题。这种发展格局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上一条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把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很好地结合起来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靠企业的努力,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强微观规制,使企业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同时有利可图地实行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并实现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相互促进,其前提条件是要实现各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并实现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相互促进。长期以来,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并相互分割。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在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和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发展,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党的 “十八大”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关键是要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使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都能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与作用。

    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其前提条件是要实现各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除了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外,还严重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缺少特色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上述经济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特别要注意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方面,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突出区域特色,另一方面,在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时,不仅要注意到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协调,还要特别注意各产业的区域布局。区域之间的发展要有差异、有特色,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必须遵守一些共同的规律。

    一般来说,要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要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同时,要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逐步形成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镇)群,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水平;二是产业体系建设。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三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既要确保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协调,又要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特别保证建设质量,防止建了拆、拆了建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生态环境建设,要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不仅要有利于本地区环境的改善,而且还要考虑到它对周边地区和全局的环境影响;四是民生工程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这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