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新格局下我国结构调整面临新挑战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趋势性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形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七届“2013京都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发表演讲认为,我国产业升级动力和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生成,但产业结构调整遇到“速度型效益”加速缩水以及综合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系列挑战。我们应该加快转型,挺过阵痛期,借此淘汰落后产能,而不是在短期内追求经济高增长。

    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卢中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国内经济增速出现了趋势性放缓,这是中长期预测,当然不排除短期会有所上扬,例如今年的经济增长就可能高于去年,明年还可能高于今年,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经济从中长期来看不会继续放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将中国经济的这种趋势性放缓称之为增长阶段的转换,即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趋势性下滑?卢中原分析,从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需求面基本稳定,但从供给角度分析,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效率提高这三大要素都在放慢。首先,据预测,“十三五”开局期间,中国劳动力增长为0,出现绝对停止。实际上,在2012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已经出现了负数,开始绝对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就是为0,甚至为负。其次,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在减弱。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储蓄会减少,投资增长会放慢,因此,中国经济增长遇到人口红利的弱化,甚至消失。若以上两个因素都在放慢,经济增长必然放慢。

    再次,能否通过提高效率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趋势抵消一部分?这就需要加快转型,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改善、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强化民营经济竞争、继续扩大开放等等,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卢中原认为,我国经济未来增长主要动力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而是效率提高带来的贡献。当然,效率提高也不是人为想要提高多少就能实现,会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制约、结构制约以及技术创新的制约,这是客观规律,即使通过宏观调控也无法改变中长期经济趋势性放缓的事实。加快转型,可以扩大效率改进带来的贡献,能够把经济增速下滑的幅度抵消一部分,如果不加快转型,下滑的速度就会更加明显。

    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第二大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效应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去年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调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程中,非制造业活力越来越强。去年我国经济增长7.8%,但新增城镇就业比预期的目标多了360万,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就业。

    另外,非制造业的PMI指数这些年一直在55%以上,去年制造业连续几个月低于50%,同期非制造业高于55%,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很重要一部分来源于非制造业,特别是服务业。

    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也非常明显。去年,东南沿海出口下滑,但在深圳,高新技术出口没有出现下滑,而传统制造业下滑明显,主要是因为如富士康等产业转移到成都等西部地区,而深圳公司则致力于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经济形势变化的第三大特点是,经济转型内部动力增强,压力加大。

    对国际经济形势,卢中原认为也出现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通信和新能源;二是美、欧、日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必定影响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格局;三是新兴经济体日趋活跃。

    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以上一系列变化,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卢中原说,第一个机遇,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生成。

    第二个机遇,我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综合竞争优势明显。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综合成本在上升,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效率、劳动者素质等都在提高,所以中国的综合竞争优势较为明显。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促进产业组织和布局合理调整。

    第四,助推产业分工深化和供应链整合。

    第五,新兴经济体合作潜力巨大。

    当然,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导致“速度型效益”加速缩水的挑战,原有盈利模式整个被打乱,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不再稳定。

    第二,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重心可能转移。美、欧提出重振制造业,如果我们和其同类竞争,在技术水平、研发投入和品种等方面没有足够竞争力,就要通过结构调整与其形成非同质竞争。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增强。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比2015年减少40%—45%。

    第四,外需下滑,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盈利空间急剧缩小。当前社会上呼吁减税的声音很大,推出了营改增,扩大了营改增的范围,引导结构调整,减轻企业税赋,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技术改造发展后劲等等,当然这方面政策还有很大空间。

    第五,我国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谁都不愿意做实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加工制造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最近一直在下滑,纷纷转向股市、楼市。要改变这种局面,单靠减税无法解决,还需要一系列金融、财税、资源价格的改革等政策,这样才能正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六,挺过“阵痛期”与追求短期目标的矛盾。中长期增长趋势放慢的过程中会暴露很多深层次问题,如“速度型效益”严重缩水,利润分配严重失衡导致实业投资下滑等。我们要做的是,忍过这段“阵痛期”,借此淘汰落后产能,而不是在短期内追求经济高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