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专家: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能进能退时间: 2015-09-29信息来源: 吴建有  作者:wyg_admin 责编:

 9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上海浦东新区等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前沿阵地”,在2018年底前完成31项具体改革任务,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专家学者看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建立淘汰机制,真正做到有进有退。

  试验区探索出了经验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设立的承担国家层面综合性改革任务的试点地区。自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等12个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有一个重要成功的经验,就是先点上实验,然后面上推开。”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介绍,“这就是新改革的试验田,把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并结合本地情况,在全国推广,可以降低风险,少走弯路。”

  根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介绍,这些试验区从主题上可以分为:开发开放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厦门市、义乌市;还有统筹城乡的,包括重庆、成都;还有“两型”社会建设的,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还有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包括沈阳经济区;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包括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还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包括山西省。

  这六种情况,是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任务开展的,但是整个改革不是专项的,是综合配套的。

  十年来,各试验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造出了商事登记、教育“管办评”、市场采购贸易、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等一系列经验做法,孕育诞生了中国(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探索出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政策,破解了不少改革的难题,激发了试点地区的经济活力,为发展释放出广阔的空间,促进了结构调整,加快了经济转型,同时也加快了社会建设、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以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为例,近几年,武汉城市圈敢于创新,积极争取并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据初步统计,与“两型”相关的改革试点共70项。其中:“三网融合”试点、节水型城市试点等16项改革试点已完成验收,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推进。目前,武汉到八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一体化的物理平台逐步完善;产业双向转移和产业协作不断增多。

  武汉、孝感、黄冈、潜江等市在汽车、化工、纺织、食品等产业上有序流动与双向转移,形成了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圈内跨区域的“园外园”共建合作已达24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基本形成。目前,城市圈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主体准入政策体系,并初步建立了工商登记注册机关的协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冠名已基本实现同城化,圈域内异地冠武汉市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近千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成效明显。

  其他试验区也是如此。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不断创新,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积累了经验;在规划、土地、户籍等重点改革领域开展试点,为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了道路;在深化财税金融和对外开放体制改革方面有序推进,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主动作为,为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在推动“两型”制度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生态补偿办法等方面大胆探索,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典型示范。

  国家发改委认为,这些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探索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必须建立淘汰机制

  虽然如此,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因此,各试验区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和更为紧迫的改革要求。同时,试验区的成败关系着改革试验的得失,关系着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和社会各方面改革的方向。

  “所以,我们要总结以前这12个试验区取得的成效,研究试点过程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耿明斋表示,“总体上,试验区承担着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是改革的重要试验平台,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试验区没有什么大的改革与创新,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能成为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的对象。这不但增加了职能部门的负担,而且不利于优化出廉洁高效的组织机构,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降低了公众对中央宏观决策的信心。”

  为此,《意见》也强调,建立改革的试错容错机制,最大程度宽容改革失误,保护改革积极性。对长期等待观望、寄希望于给予优惠政策、试验多年而无较大进展的试验区取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资格。

  这在专家学者看来,能上能下的制度,将有助于试验区的快速发展。

  “放权与容错、优胜与劣汰、评估与激励机制的创新是机制改革的有力保障。”耿明斋表示,“试验区要想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必须建立淘汰机制,做到有进有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试验区的生机与活力,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

  同时,专家也表示,改革试验区不是依靠优惠政策养闲人的地方,也不是依靠优惠政策捞利益的地方。只有淘汰那些不作为、无较大进展的试验区,把资源、优惠政策提供给其他试验区,才能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改革试验功能。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