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推动山东省能源转型的思路与对策建议时间: 2017-02-25信息来源:王安 高福一 于吉海 作者:hjr_admin 责编: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能源科技孕育新突破。作为东部沿海经济人口大省、环渤海地区第一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山东省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一、山东省能源供需现状分析

  (一)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1.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扩张,增速逐步放缓。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尤其是2003—2007年,GDP增长率持续维持在13%以上,2008—2014年间年均增速依然高达10.8%。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也维持持续上涨趋势。2014年,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65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20.9%,是全国能源消费最多的省份。从增长速度来看,2005年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42亿吨标准煤,以其为基期,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0.14亿吨,年均增长率为4.7%。

  从变动趋势来看,山东省能源消费增速经历了先降低、后提高、再降低的过程。“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增速大幅下降,由2005年的20%迅速回落至2008年的4.48%。金融危机时期经历了两年的反弹,2010年能源消费增速提高到7.54%。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实施,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十二五”前四年比“十一五”年均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了0.35。

  2.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有一定优化。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来看,原煤占比缓慢下降,原油占比缓慢上升,其他能源占比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受资源禀赋的影响,煤炭始终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13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所占比重依然高达73.82%,比2005年下降6.45个百分点;原油比重达到23.67%,比2005年提高了4.89个百分点;包含天然气、水电等在内的其他能源占比仅为2.51%。与全国及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比重较高,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占比明显偏低。

  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山东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明显,体现出多样化、清洁化特征。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不断下降,由2005年的53.03%下降至2013年的47.32%,年均下降0.71个百分点。油品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较为稳定,在经历了缓慢的下滑后,占比又有所提高,由2005年的24.09%下滑至2010 年的21.86%,此后又进一步提高至2013年的23.43%。电力这一优质的二次能源在山东省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电力在全省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为13.7%,2013年时这一比重达到16.94%,年均提高0.41个百分点。自2010年开始,油品、电力及其他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超过50%。

  3. 第二产业能耗总量最大,生活用能增速最快。与山东省产业结构相类似,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行业。2014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达28148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7%。从工业能耗结构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业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超过5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20.4%,比201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18%,比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11.7%,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占比7.2%,比2013年降低1.9个百分点。

  与第二产业相比,山东省第一、三产业及生活用能消费绝对量较少。2014年,第三产业、生活用能、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分别为4088万、3196万和609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2%、8.8%和1.7%。

  从能耗占比的变动趋势来看,第二产业能耗占比不断下降,尽管与2005年相比降低了4.3个百分点,但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依然高达77%,生活用能占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比2005年提高了3.7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能耗占比最低,且波动性不大。

  4.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消费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在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节能降耗措施的带动下,山东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下降至2012年的0.82吨标准煤,降低了37.88%。“十二五”前四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1.87%,超额完成进度目标。从各产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变动来看,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名义水平)由2005年的1.88吨标准煤下降至2014年的0.98吨标准煤,降幅为48%;第一产业由0.15吨标准煤下降至0.13吨标准煤,下降了15.4%;第三产业由0.51吨标准煤下降至0.16吨标准煤,降幅高达67%,为能源利用效率改善最为明显的部门。

  受此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32下降为2014年的0.38,降幅达到71.3%。

  (二)能源供给现状分析

  1. 能源资源储备情况。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近年来,胜利油田钻探范围逐步进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钻井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油田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累计探明煤炭地质储量405.13亿吨,占全国的2.2%,剩余可采量大约为50亿吨左右,主要有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临沂、巨野和黄河北等矿区。当前煤炭生产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开工规模不足,产能压力大。“十二五”规划的开工规模为1260万吨,比“十一五”减少了1080万吨,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到2015年底,山东将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生产矿井,将淘汰产能约1500万吨。二是剩余可采储量少,服务年限短。按照目前可开采量,以现有年产1.5亿吨的能力,仅能维持20年左右。三是现有煤矿开采条件越来越差。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开采受水、火、冲击地压、高温热害等地质自然灾害影响越来越大。四是矿区、矿井接续严重脱节,陶枣、官桥、淄博、临沂等煤田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新汶、肥城、龙口等矿区已进入衰老期,枣滕、兖州矿区进入减产期,将有一大批矿区面临减产、减员、关闭报废,矿区接续问题日益突出。

  2. 能源供给渠道变化情况。随着山东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且重工化特征明显,能源自身供给能力不足,大部分能源需要省外调入或依托进口。2014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5220万吨标准煤,占供给总量的41.6%;外省净调入能源7567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20.8%;国外净进口能源13381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36.7%。从变化趋势来看,山东省能源供给经历了由主要依靠自身生产供给到主要依赖外部输入的转变,调入量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从不同能源种类的供给渠道来看:石油产量维持稳定状态,约2700万吨左右;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比2005年增长55.8%;库存保持相对稳定。2005—2012年间,煤炭生产量缓慢上升,但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外省净调入量增长较快,2013年比2005年增长了69.2%;由煤炭净出口省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省份,2013年煤炭净进口量达到3712万吨。电力生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2014年间年均增长7.3%;外省净调入量由负转正,“十二五”时期增幅较大。

  3. 自身能源生产种类及结构。2014年,山东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5220.4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8.7%,年均增长0.9%。其中,2014年原煤产量为10699.8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6.77%,年均增长0.7%;2009年原油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4040.4万吨,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2014年原油产量为3876.1万吨,仅比2005年增长了0.7%,比历史最高点下降了4.1%。2014年天然气产量为62.89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了48.9%;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较快,2014年达到133.1万吨标准煤。

  二、山东省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能源供需缺口逐年加大

  2013年,山东省能源缺口为25649.69万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37.19%。从变动趋势来看,2005—2013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增长58.98%,但能源生产量在经历了缓慢的增长后,2013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与2005年相比仅增加了8.5%,能源缺口扩大了1.19倍,能源自给率下降了17.3个百分点。可以说,仅仅依靠省内资源开发,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外能源依存度将持续攀升。2013年,山东省煤炭消费量高达4亿吨左右,其中省外净调入量2.5亿吨左右,占煤炭消费的60%以上,电煤消耗的省外调入比例更是高达80%

  (二)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煤炭在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核电建设短期内很难突破,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

  (三)电源装机仍以煤电为主,小火电机组仍占有相当比重

  以煤电为主的装机结构尚未发生根本转变,煤电装机占全省装机比重仍高达8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占全省煤电装机的比例高达18.1%,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性不断加强,以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实施,电源发展与煤炭资源、环保空间及节能减排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虽然山东省2013年单位GDP能耗为0.82吨标准煤,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但仍高于全国0.06吨标准煤,是广东的1.5倍,是日本的7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5吨标准煤,山东省能源消费重化工业特征比较明显,能源单耗仍然比较高,节能减排的任务繁重。

  三、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加快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推动能源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针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应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二)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持续提高。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世界发电用煤占比约为62.7%,发达国家比重大多在80%以上,美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即使俄罗斯与印度也都超过了60%。未来,实施电能替代,通过大力推进电气化建设与改造,将各种工业和生活散烧用煤向煤电集中,将有助于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能源系统从现有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模式向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新模式转变,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清洁化,将成为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打破能源行业行政性垄断,消除能源价格的结构性失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同平台竞争。

  (四)加强国内外能源合作

  针对能源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加快完善省际政府及企业间合作机制,积极开拓省外、国外能源供应渠道,构建开放合作的能源供应体系。一是加强与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省份的合作,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和储配中心建设,加快铁路建设和现有煤运铁路扩能及电气化改造,大力争取运力资源,积极引进煤炭资源。二是加快天然气、石油及成品油输送管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骨干油气管道途经山东省,大力引进油气资源。三是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重点建设内蒙古锡盟、陕西榆横特高压交流通道和内蒙古上海庙特高压直流通道,积极争取国家批复建设新的送电通道,形成多元化电力保障格局。四是深化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山东省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资源储备基地,拓展能源发展空间。

  (五)完善能源政策体系

  利用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创业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能源产业开发。积极支持骨干能源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动骨干煤炭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和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价格、投资、信贷、税收、入网等激励政策,制定实施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扶持、临时补贴电价等配套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注:
  ①由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数据在新的统计年鉴中不再列出,最新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
  ②该项数据的统计方法,统计年鉴进行了调整,因此2014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采用2013年数据。
  ③国家能源局对2014年统计口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对前面年份的数据并未进行修正,因此能源自给率的分析采用了2013年及之前的数据。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GX,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