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应对金融危机的烟台经验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郑勇军 孙东辉 作者:admin 责编:

 

    

   继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烟台保税港区、潮水国际机场项目获得核准、德龙烟铁路开工建设之后,12月4日,总投资额达132亿元的万华MDI一体化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以此为依托,一个产值达千亿元的石化产业有望在烟台形成;12月11日,莱山机场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200万人大关,烟台由此跨入拥有中型机场的城市行列……
   令人振奋的消息接踵而至,托出一份靓丽的烟台答卷: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6.94亿元,增速连续7个月稳定在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9.08亿元,同比增长18.7%;前9个月,外贸进出口238.6亿美元,降幅小于山东省11.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爆发后,烟台市委、市政府以战略思维明确方向,以创新思维履行使命,确立了“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的经济工作主基调,并适时把应对金融危机的着力点从沉着应对阶段,全面转入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大胆作为的新阶段。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相继出台,为化危为机注入了强劲动力。

  微笑曲线背后的烟台作为

   这一年,烟台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的轨迹,宛如一条清晰的微笑曲线。

   曲线的底部,是今年第一季度烟台GDP同比增长8.7%。之后,曲线开始稳步上扬:1—6月,GDP增长11.8%;1—9月,增幅升至12.3%;1—12月,增幅有望进一步提高。

   2008年下半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人们预料。在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烟台面临严峻挑战。今年1、2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仅9.9%,创下近年来新低;一季度,外贸进出口降幅达20.5%,为多年罕见。在开发区,受市场订单影响,一些骨干企业不同程度压缩生产规模,甚至每周“干四休三”或“干三休四”;以出口为主的部分中小企业,进入微利或无利时代,举步维艰。

   危机面前,烟台该作何抉择?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去年11月5日,国务院确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随之,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21条措施。这为烟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烟台市委决策层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把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作为烟台发展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急行动起来。

   此前,烟台早已着手研究大项目的建设。由于论证充分、工作主动,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兰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10多个项目列入山东省大盘子,在全省“四纵四横”铁路网建设中,烟台占了“一横两纵”。面对蔓延的危机,烟台市委、市政府又审时度势,以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明确提出行动要快、对接要准、工作要实;今年初,将经济工作主基调确定为“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进入第二季度,又立足于“抓住重大机遇、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把应对危机的着力点从沉着应对阶段,全面转入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大胆作为的新阶段。《关于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一场抗击危机的攻坚战在烟台全面打响——

   这一年,从市直部门到各县市区,无不真抓实干,全力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烟台开发区,频频召开会议,分析解决企业难题,拿出3.5亿元资金建立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业导向基金;龙口将原来需要7—15天的企业贷款审批流程缩短至目前的5日内,小额贷款当天即可完成审批。

   这一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山东玲珑橡胶公司遭遇美国轮胎“特保案”,总裁王峰却说:“我们并不畏惧‘特保案’!”9月26日,美“特保案”生效当天,玲珑年产1200万套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等五个建设项目同时开工、奠基。

   这一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心运筹、乘势而上,一批上下期盼已久的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多年想干而没干成的大工程迅速启动: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烟台保税港区,潮水国际机场和万华MDI一体化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海阳核电1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随着大交通、大能源格局的基本形成,多年来制约烟台发展的瓶颈正得到根本破解。

  保增长,点燃“马车”引擎

   岁末走烟台,一个个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跃入眼帘:

   在福山区招贤村,总投资48.8亿元的烟台宝钢钢管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试生产。“速度比预想的快得多。”施工现场,宝钢钢管项目部工程组组长迟黎明说。

   在芝罘区大马路,世贸海湾1号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两幢楼层分别达54层、56层的高楼已经封顶。项目负责人表示:“不久后,一个新的烟台商圈有望在此形成。”

   在开发区金海岸,由大宇造船公司建造的分段船体正在装船。“我们不愁订单。”站在码头上,大宇造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10个月,大宇造船共实现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5.5%。”

   一个个镜头,为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阵阵暖意——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引领的内外需引擎再次点燃,拉动“烟台号”巨轮一路前行。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跑得快慢、是否协调,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烟台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李杰说。

   然而,一年前,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美国、日本及欧洲消费市场大幅萎缩,烟台出口马车急剧放缓,就一般贸易出口而言,占全市比重高达70%的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四大市场出口增幅逐月回落,分别由2008年1月份的38.2%、32.9%、24.1%、32.3%回落到10月份的-0.3%、19.5%、10.7%、11.2%。严峻的形势面前,拉长内需“短腿”,稳住外需,成为保增长的着力点。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经过严格筛选论证,烟台确定了总投资3467亿元的148个市级重点项目。今年2月,烟台港西港区工程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以此为标志,全市“项目开工月”火热展开。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着力点全面转入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大胆作为的新阶段后,新一轮大投入、大招商、大建设的高潮再次掀起,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重大产业项目迅速启动,海阳核电、潮水国际机场、三大铁路、华电国际莱州电厂、烟台西港区、烟台化学工业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为确保项目推进,烟台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加大重点项目月调度、季度分析、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力度;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性调度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协调会议;为缓解资金和土地瓶颈,加大中央投资、省调控资金和地方债券争取力度,342个项目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5.4亿元,带动地方配套及社会投资25.4亿元。1—10月,全市固定投资完成1966.94亿元,增速连续7个月稳定在25%左右。

     在推进“项目推进年”的同时,烟台启动“消费推动年”,放大消费在保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在农村,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耐用工业品消费升级,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同时,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做大旅游、会展等新兴热点消费,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着“消费马车”稳步快跑。前10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969亿元,同比增长18.7%。引人关注的是,在城镇消费大幅攀升、旅游会展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月回暖的背景下,农村市场的培育也初见成效:“家电下乡”顺利推进,前9个月销售19.32万台,销售额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44%;在政策带动下,县以下零售额在前9个月增长17.8%,增幅与城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拉长“内需”短腿的同时,烟台还努力稳住外部需求,出台了出口增长奖励等11条措施。从6月份开始,全市外贸降幅逐月收窄。1—9月,进出口额238.6亿美元,降幅6%,分别小于全国、全省14.9和11.6个百分点。这表明:一系列稳外需的措施,已在烟台初见成效。

  谋转型,乘势“提质提效”

   站在岁末的门槛上回望,两条消息引人瞩目:

   一条是“退”的消息——烟台市政府与有关县市区和企业签订淘汰落后产能责任书,建立新上项目同淘汰落后产能捆绑机制,先后关停水泥立窑生产线12条。

   一条是“进”的消息——总投资40亿元的清华(烟台)科技园奠基,预计到2016年三期工程全部结束后,园区可引进大中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300多家,年产值100亿元。

   退,是向落后产业、产能退出;进,是向高端产业进军。一退一进,见证的是烟台在金融危机中,乘势谋求产业结构调整的精彩转身。

   2009年,结构调整成为烟台发展的关键词。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提效。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市领导指出,“保增长”要逆势而上,转方式、调结构则应顺势而为。“要‘顺’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之势,‘顺’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之势、‘顺’全球经济发展之势,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在发展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新一轮的深刻调整拉开了序幕。烟台,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三大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围绕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膨胀提高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一思路,努力推动由制造业城市到现代服务业乃至高端服务城市的转型。市发改委副主任、重点项目办主任顾维良说,下一步烟台将加速向以现代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特钢为代表的高科技工业挺进。

   谋转型,烟台坚持扩内需政策争取与投资结构优化相结合,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在争取的中央新增投资中,农村和社会事业投入显著加大,278个农村和社会事业项目共争取中央投资2.8亿元;服务业、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项目投入显著加大,23个项目共争取中央投资1.38亿元。

   谋转型,烟台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借助扩内需政策,迅速启动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石化产业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开发和万华MDI搬迁改造,规划了35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特钢产业,在建的重点项目达3个,其中宝钢精密钢管年热轧无缝钢管产品60万吨;船舶及海洋机械制造业,10个在建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

   谋转型,烟台还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长期以来,烟台中心城市经济相对较弱,对县域的辐射力较弱。此次危机中,烟台城市经济率先“突围”:前9个月,市区生产总值完成1022亿元,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

   眼下,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先行指标表现抢眼:至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23.89亿元,比年初增加491.55亿元,有力保证了信贷需求;工业用电量169.37亿千瓦时,增幅5.4%,其中9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2.3%。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