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郭海 作者:admin 责编:

 

    ——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述评

 

    2010年1月中旬,江西省召开为期3天的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会议采取流动现场会的形式,白天实地考察,晚上交流讨论。几天时间,与会者先后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中心城区和南昌市的“一大四小”工程;抚州、南昌、九江、吉安市领导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其他设区市的领导既介绍了本地情况,也谈了参观考察的感受和打算;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等领导同志发表了讲话。

    在岁末年初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用3天时间召开这样一个高层次的专题会议,这样的情况在江西并不多见。记者和一些与会领导交流时听到这样的评价:会议主题突出、方式新颖、内容丰富,必将成为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记者半个月来的观察,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江西各市、县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落实这次会议达成的政策方针和重要指导思想,一个全省上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呼应中央部署  抢抓发展机遇

    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以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重申推进城镇化,而且明确提出若干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含金量极高。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使农村人口加速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等等。

    这无疑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城镇化将在我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地方来说,推进城镇化将是新的一轮发展机遇。江西省的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基于此,省委书记苏荣要求全省干部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把握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凝聚共识、聚集力量,推动全省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加速江西崛起进程。

    苏荣强调了三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要深刻认识江西省推进城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的历史责任感。

    基础薄弱,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省份,江西的城镇化基础是薄弱的。2007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4.9%,江西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拥有的城市数量为中部地区最少,拥有的百万人口以上和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在中部地区也最少。除城市用水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之外,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等城市设施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西省城镇化也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江西工业化率为41.4%,而同期城市化率39.8%。依据钱纳里模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就会领先工业化率近30个百分点,然而江西省城镇化率非但没有领先,反而低了近两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江西省在城镇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尤其是近两年,江西省把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崛起新跨越的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08年4月,苏荣书记和吴新雄省长带队的学习考察团先后赴上海、江苏等省(市)专题学习他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江西省授课。

    此后,江西省城镇化进入快速推进通道。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突破40%,达到41.36%,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3.18%,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

    快速推进的江西省城镇化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城镇建设投入大、项目多。二是注重在城镇化发展中改善民生。两年来,全省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13.78万套,投资100.2亿元,加上租赁补贴,全省共有80.3万群众受益,走在了全国前列,2009年以来,各设区市中心城区还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9.3亿元。三是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2009年,全省城市绿地率达到38.9%,绿化覆盖率达到42.2%,较2006年分别提高7.37和7.6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5平方米。全省建成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达10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73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新阶段

    当然,成绩是初步的,未来的困难还很多。但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江西省城镇化的潜力巨大,前景诱人。

    正如苏荣书记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所言,目前江西省工业化正在快速发展,城镇化也明显加速,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江西省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43.18%,正处于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未来5—10年,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速度快、后劲足。

    江西省还面临许多其他的机遇。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国务院刚刚批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此外,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全省上下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认识空前统一,各级干部眼界更加宽广、操作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是江西省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正是面临诸多有利条件,苏荣书记在现场会上信心十足:“这几天,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的城市建设,确实有不少新亮点、新变化,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地方应该说是全省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的一个缩影。”

    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镇化之路应各有千秋。江西省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有一套既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尊重省情的指导思想和制度设计。这些指导思想和制度设计可以表述为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把规划作为指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准绳。近两年,江西省各地对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视,规划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编制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立足长远发展、面向城市未来,着眼于资源能源节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城市管理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等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充分反映城市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着力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第二,把工业化作为增强城市经济整体实力的路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江西人认为,中心城市是江西崛起的“脊梁”,其实力的壮大和地位的提升,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强化,基础在产业、关键在产业、着力点在产业。为此,江西省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为契机,举全省之力支持南昌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鄱阳湖区域中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发展,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真正成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引擎和龙头。同时,全力加快赣州、吉安、宜春、新余、萍乡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根据城市定位,发展相应产业,着力培育和壮大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一两个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中心城市真正成为加速全省崛起的脊梁。

    第三,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抓手。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决定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功能的现代化,体现城市的现代化。为此,江西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城际间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加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建设。二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三是体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四是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研究解决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设施。

    第四,把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城镇化“瓶颈”的动力。江西注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治的体制,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解决好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逐步实现在子女入学、公共卫生、住房购房、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二是投融资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三是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稳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继续增加造地增粮规模,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城镇土地开发整理数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四是小城镇发展方式创新。

    第五,把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保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方面,他们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城市的水体、湿地和森林。2009年底,全省大部分县(市)建成污水处理厂,下一步他们要继续完善管网建设,努力实现中水循环利用,加快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底,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计目标全部实现。另一方面,他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动拆迁问题,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江西省提出的城镇化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继续加快省会南昌等中心城市发展,力争城区常住人口50万—100万的大城市达到9个以上,城区常住人口20万—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6个左右,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设区市中心城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的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