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学术园地

关于慎用“县域经济”的提法和建议时间: 2022-06-28信息来源:本书2007年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铭达 责编:XHY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广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区域间发展差异拉大,扭曲了地区间的发展关系,削弱了协调发展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应该在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支持政策上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之外,欠发达地区自身要深人挖掘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要素,大做特色经济文章,构造并不断壮大欠发达地区区域竞争力。实践证明,特色是区域经济生命力所在。欠发达地区本身就有与众不同的自然资源优势,应该努力把这些独特优势转化为独特产业,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独特竞争力。就广西而言,我想专门就县经济发展和桂东地区发展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谈些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发展“县域经济”

 我国提出“县域经济”这-概念后,人们对“县域经济”的讨论越来越多,各地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我一直认为要慎用 “县域经济”提法,否则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容易形成误导。2003年以来,我发现一些地方在抓经济工作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县域经济”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在谋划本地经济发展时,脱离实际,违背市场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盲目攀比经济发展指标,甚至有此地方不顾现实条件和资源潜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县行政区域内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上,有的则要求一律把发展工业作为县本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工作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这与对“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提法的理解有很大关系,为此,有必要对其内涵重新认识。

 对于“县域经济”概念,目前理论界大多认为,县域经济县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从这个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目前我们所谈的“ 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行政特色和区域界线,其实质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的县级经济。

 从区域经济理论看不存在专门的“县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子概念,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所谓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很明显,区域并不是指单纯的自然地理区域,也不与某级行政区域线完全重合,而是建立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区域。区域经济的“区域”疆界是模糊的。由于市场的作用,连续的、不间断的经济联系是区域划分的首要条件,正是由于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才使区域经济活动显示出本地特色,具有一种同质性特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形成与县级行政区划这个地理空间的“县域经济”。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区域经济应是具有一定产业特点或经营形态特点,且特色明显的经济区域(或称地带、圈、走廊等等)。在特定区域内,一般都有特点鲜明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或经济管理组织特色。区域高度的形成与行政区划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做出产业特色、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链,它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比如某几个地理相连的县都以种花卉为主导产业并且在当地经济占有重要地位,都形成相同或相类似特色的花卉经济,那这几个县就联动发展成为一个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当然区域经济并不局限于这样简单的一两个产业,更深含义在于它们的经济运动中紧密的经济关系,形成经济发展共同体。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就是当前我国一个外向型产业非常发达、联动性很强的一个区域经济圈。它的特色是经济单元中外商投资占有特殊地位。南贵昆也可以通过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产业联动发展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带。

 “县域经济”的提出在概念认识上是不够科学的,用于指导经济实践容易产生误导。在这种区域观念影响下,一些县制定经济发限战略和产业规划时,不考虑本地实际和资源优势, 忽视市场作用, 不考虑市场需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 全球化的研究,而强调行区划界线,人为割断市场联系,从而阻碍了生产要素在更大区城内的自由流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县比较优势的发挥,容易形成小而全的经济结构和封闭式的“诸侯经济”,从而使各县可能出现产业结构雷同现象,造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建议,在强调县级领导要重视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慎用“县域经济”提法为好。

        本文为2003年左右,刘铭达教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2005年摘入刘铭达著《巧做少米之炊—地方政府的思与行》一书的P62-65页。本书2007年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

 (2021年嶺川文化交流研究室,印发供区域经济发展调研组参考)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