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学术园地

肖金成 文魁:古都京城换新颜时间: 2022-07-15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年02月15日  作者:张君荣 责编:XHY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城,与燕赵大地逐渐忙碌起来的人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四个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北京新战略定位。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协同发展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肖金成表示,北京因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投资的吸引力巨大,不仅吸引了众多银行和大企业总部,而且也吸引了一些中小企业,呈现出“虹吸效应”。企业的集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导致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扩张,交通越发拥堵、环境压力增大。

 寻求破解之道,成为京津冀在新时代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盘大棋局。正如象棋中不同棋子功能不同,京津冀三地承担功能不同,自然也应遵循各自的规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是北京市发展政策咨询专家,他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相关规划,做了大量实地调研、考察和政策讨论。在文魁看来,一体化发展不能仅仅是空间转移,还要借此机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京津冀地区现在合作不够,一旦协同发展起来,就能够破解中国行政区划约束经济增长的难题,其发展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

 旧貌换新颜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就是做“减法”,让“北京”搬出北京。具体而言,一是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到河北、天津;二是将北京市职能部门搬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两个方案,代替了原来为缓解“大城市病”而进行的“摊大饼”式治标不治本的方案。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1月11日,北京市政府在通州区挂牌。这意味着,40万人东迁到通州区的搬迁行动拉开序幕。

 1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就要牢牢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增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生动力。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北京新的“两翼”。要抓好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创造便利条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古都北京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