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学术园地

专访|肖金成谈极核城市建设:变“大树底下不长草”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时间: 2022-08-17信息来源:腾讯网 2022.6.16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6月1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极核主干能级,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转化能力,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本期专访著名学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肖金成,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极核功能问题展开探讨。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肖金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原有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主要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国家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年发展势头很好。一是人口比较密集,是一个规模日益扩大的大市场,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二是城市比较密集,城市体系比较合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各个城市都有很大发展潜力。三是发展条件优越,成渝地区交通比较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文化教育基础好、人力资源富集,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发展。

2 如何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肖金成: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好“桥头堡”功能,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开拓中亚、欧洲、非洲市场;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开拓南亚市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拓东南亚市场,引领西部地区向西、向南开放。推进区域合作。

在川渝交界地区建立次区域合作机制和示范区,促进四川南部、东部、川东北渝东北合作,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合作发展示范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细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推进分工合作,成都、重庆作为极核,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等人才密集型产业;二级城市则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三级城市(县城)发展配套零部件,小城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康养产业,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到体制创新。建立合作发展基金、都市圈的行业协会联合会、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等。

3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如何实现重大战略间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协同?

肖金成:要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推动“三个做优做强”,避免单中心、摊大饼,建立反磁力中心。高质量规划建设成都都市圈。通过规划引领,完善交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逐步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要着力提升成都作为极核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变“大树底下不长草”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要以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为引擎促进成渝相向发展。通过成渝发展轴向中间辐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自组织能力,消除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减少经济发展的落差,最后整个成渝地区都能取得较好的发展。进而对西南地区和整个西部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4 成都如何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和改革授权当好中国现代化城市示范?

肖金成:积极探索中国现代化城市新路。成都要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将践行“两山”理念、人民宜居宜业、城市现代治理作为示范引领的战略方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子,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成熟的经验和有效的模式。

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培育相当数量的国际性大企业,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引进来”。建设国际性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化的人才中心,让成都成为高素质人才向往的地方。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编辑 陈伟 陈仕印 张舟 实习编辑 黄琴)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