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陈耀:增强对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耐心和信心时间: 2022-04-19信息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07-25 作者:陈耀 责编:SJW


          


编者按:2021年7月25日下午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次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各位专家围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图片


谢谢金老师,刚才来得晚了一点,没有听到我们范秘书长的精彩演讲。我要讲的题目是《增强对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耐心和信心》。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发展的差异性由来已久,但是北方与南方发展差距的拉大主要发生在近些年,我们研究发现,“十三五”以来的五年南北分化最为显著。目前南北差距呈现出的总体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南快北慢”,二是经济总量“南多北少”,三是人均水平“南高北低”。

我们对南北差距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认为,首先要对区域发展差距的性质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判断,因为它涉及到要不要实施国家区域政策的干预以及干预的程度和方式;其次要对造成这种差距拉大的原因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遏制差距扩大的路径对策。从性质上看,南北差距的主要问题是北方地区发展的普遍滞后,甚至带有经济和人口的局部收缩,经济的低增长、负增长和人口的净流出主要表现在北方地区,因此我把北方地区看作是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中以经济和人口收缩为主要特征的非长期的大尺度的“问题区域”。之所以强调“非长期”,是因为南北差距的扩大是我国新阶段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它会随着转型过程的完成而消逝;之所以是“大尺度”,因为除了山东和河南,整个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片区问题均相对突出。

但是,综合比较而言,我认为南北差距不能取代东西差距作为我国区域差距的主导类型,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作为两种类型差距的“问题区域”,尽管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西北地区既属西部也属北方),北方尤其东北和华北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高于西部。东西部地区差距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自然生态问题,因为西部地处大江大河上游,是天然生态屏障,涉及国家生态安全,更重要的西部还有少数民族集聚区和边疆国防安全问题。受自然条件及多种因素的制约,东西发展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问题,正如中央领导所讲,西部开发是一个世纪工程。而南北差距问题,如果从连续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南北主要的差距的扩大发生在近些年,尤其是2016年以来,许多指标出现明显的拐点,如果是单从人均水平来看,2016年以前北方的人均GDP还高于南方,即使到目前为止,北方的人均GDP低于南方,也还相当于南方的80%左右,其实这个水平不算是很大,仅从人均来看,南北差距应当说还处在一个正常合理的范围,并不主张对南北差距的扩大实施像解决东西差距问题那样的较大程度的国家政策干预。

我认为,北方与南方的发展差距拉大最主要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引起的。大家知道,北方地区的经济结构有几个特征,产业上是以资源型重化工为主体,产权上是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体,企业规模上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体上在2003年发轫的我国新一轮重化工大发展,使得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得结构优势凸现,出现了一个“十年黄金发展期”,其中内蒙古曾连续8年经济增速居全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这个时候也是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水泥、煤炭等重化工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动力减弱,生态压力突出。由于重型产业资产的特点,去产能调结构,培育新动能,这种转型升级的时间要长于轻型产业资产的非资源依赖的南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镇痛期要长,如果说南方地区结构调整需要五六年七八年,北方至少要在十年和十五年这样一个较长时期,目前应该说北方地区正处在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状态和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需要指出的是,北方的结构调整不是都要去重工业化,不是要去强调轻重比例的平衡。由于北方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基础,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使命,是我们诸多的大国重器之所在,所以北方的结构调整,一是要实现绿色转型,做好减碳降污和生态保护,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三是要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四是要增加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比重。

除了结构问题,解决南北差距的深层问题还是在体制创新。这里一是要统一改革方向,明晰改革目标,推动国企改革做实走深,二是要大力发展有活力的科技型的民营市场主体,三是要以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提高政府的效能。另外,还要着力解决北方地区的开放不足的问题。北方的外资外贸占比要远远小于南方,目前各地的自贸区政策探索也大大不如南方,所以北方地区要做好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振兴的这篇大文章,尤其要依托自贸区建设好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主体、产业等开放链条。

总的说,要客观地理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目前发展的滞后,对北方地区的调整转型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同时对北方发展振兴也要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北方地区仍具有南方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产业技术基础厚实、城乡人口素质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土地广袤可利用空间大,特别是晋蒙陕甘能源基地,东北装备制造和黑土地大粮仓,还有北方待开发的“冷”资源,如果解决好上述问题,改变传统开发模式,践行新发展理念,北方经济的振兴并不遥远。所以缩小南北差距,不是要照搬南方发展模式,而要把南方开放创新的精神与北方区情特点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新时代北方地区崛起的新路子。

最后,我想结合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的新情况,提出在提振北方经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后疫情时代我国新一轮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中,北方地区正处在一个政策的相对劣势。我们知道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专项的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包括海南实施自贸港制度、深圳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浙江设立共同富裕示范区、浦东建设现代化先行区,等等,这些地区都在南方,并对南方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强大激励效应。特别是此轮区域竞争在争取优惠政策上体现得更强烈,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地区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优惠税率在这些地区都形成了政策洼地,会加速国内外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南下集聚,从而对北方经济的提振形成很大压力。


第二,在目前各地区的“抢人大战”背景下,需要研究如何增加北方人口抑制人口外流的政策措施。根据“七普”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人口减少最多的省区和城市主要在北方,按照四大板块统计,东部地区人口净增加最多,10年增加了2.15个百分点,其次是西部净增加0.22个百分点;人口净减少最多的是东北,10年减少1.2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减少0.79个百分点。因此,目前东北地区不仅要考虑留住企业、留住资本,还要考虑留住人口的问题,这也是要守住的最后关口,如果人口失守就会导致严重的“空心化”。我觉得留住人口一方面要有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措施,同时还可以考虑鼓励生育的特殊政策,比如,如何提高育龄夫妇生三孩的意愿,减少生养三孩的成本,可以研究在东北地区开展试点政策,东北地区过去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得比较好,现在实行三孩政策应考虑有一些鼓励性的政策,使得人口保持相对稳定规模,以支撑区域发展。


第三,受前期去产能调整、国内经济恢复、以及国际疫情反复的影响,最近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国际航运集装箱“一箱难求”,这种市场形势的变化给很多北方能源重化工企业带来发展机会,一方面北方地区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尽可能加快经济的复苏,扭转发展不利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基础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对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不能放松对旧动能的改造和摈弃,也不能放松对新动能的加快培育。

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07-25)  

图片

图片

  责任编缉:祁国燕



阅读 417
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