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术动态

李金波: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定位是要体现中国特色时间: 2018-11-25信息来源: 中国发展网 2018-11-23  作者:李金波 责编:qgy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113期经济每月谈于11月22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自贸港建设与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介绍了课题组对中国特色自由贸口港的专题研究,他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定位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高薪技术产业为主导,更加强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以下为李金波的演讲实录:

谢谢。感谢大家,前期晓强主任带领我们课题组中国特色自由贸口港做了一个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来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样一个政策需要,前前后后大概经过了将近一年,到新加坡去调研,形成了一份研究报告。但是在我们的研究过程当中,首先要弄清楚自由港的内容是什么,到底什么是自由港,各方面众说纷纭。其实自由贸易港作为一个古老贸易出境的政策工具发源于欧洲,曾经在欧洲的历史上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孕育古欧洲商业文明乃至近代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驱动,也是催生近代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载体。这句话也是有来历和出处的,在《超级版图》那本书里就有对自由贸易港非常详细的介绍。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自由港和将近2000多个与自由港相似功能的特殊经济自由区,联合国贸发组织曾经在1992年有一个研究报告,就是针对港口提出来港口的代际化分理论,以港口功能将现代港口分为三代。在这个基础上,1999年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第三代港口和第四代港口现在对于自由港的研究分别有三代自由港和四代自由港。简单介绍一下三代港口。第一代港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港口,它的功能局限于货物的装卸,港口独立于港口区外的运输和贸易活动,港口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少。第二代港口出现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间,这个港口已经发展成为运输、工业、商业服务中心,港口的基础设施和临港产业迅速壮大,并带动了腹地的发展,港口与运输商业伙伴及城市当地的联系也明显增多。第三代港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球范围的集装箱化和多式联运的出现而诞生的,这是第三代港口。港口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整合运营中心和物流中心。对于这三第港口,有研究也是把自由港分成了三代。自由港作为一种特殊的港口,被赋予一些特权,归根到底仍然是一座港口在发挥作用,港口的代际演变同步,自由港与类似的代际演变。

第一代自由港萌芽于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的欧洲,威尼斯等主要的港口称为自由港。盛行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时期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连通世界各大洲主要通过海洋来运输,那个时候主要是海港型的自由港,第一代港口的特征基本是吻合的,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更加优越,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港口已经开始具有了初步加工的功能,虽然都是转口贸易服务的简单加工装配业务,但是仍然超越了第一代港口本身的作为装卸货物的功能。

第二代自由港出现在二次大战以后,这个时候第二代自由港突破了第一代港口的空间限制,开始往工业制造方面来延伸了,区位上已经由港口的码头向港口的腹地延伸,比如中国的台湾,在一些出口导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借助了出口加工去迅速实现岛内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三代自由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由港功能进一步拓展。有几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具备了信息港的功能,成为综合运筹国际贸易和物流信息的资源配置中心。全球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可以通过自由港快速的流通。二是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集成平台。自由港的政策逐步应用到金融、保险、旅游、信息等服务领域。三是成为一个产业集聚的基地,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将产业发展与自由港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类专业化信息的自由港,比如说迪拜,依靠海港杰布阿里自由区和空港迪拜机场,打造了一个迪拜网络城、媒体城、珠宝城、汽车城、知识村、迪拜五金城等等。四是重视与港口城市的联动,形成了港城一体化的格局。

1999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又提出了第四代港口,认为这种第四代港口是空间上相互分离,但是通过运营者和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港口组织,这个港口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港口之间的合并,合并的原因是厄勒海峡大桥的建设已经通过公路和铁路,把两个国家的港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竞争是不划算的,相互之间就达成了合作,双方各占50%的股权,这只是一个初端,后面就陆陆续续的演化,有更多的港务公司像这种模式学习。比如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局,新加坡港务局在全世界已经运营了几十家港口,他的集装箱量全世界加起来有7千多万标箱,远远超过上海港的规模,虽然上海港目前集装标箱排名第一,但是在全世界港务局从区域上计算,上海港务局远远落后于新加坡港务局。第四代港口相对应的自由港也有第四代,第四代是什么,需要探索,有各种说法。刚才燕生老师特别提到的一点,将来港口的联盟,这种联盟解决我们理解的第四代自由贸易港,这种联盟同时还在自由港的个体被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港口联盟替代。从第三代自由港强强联合形成的第四代自由港城市联盟,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像中世纪那样的汉萨同盟,成为未来国际经济交往的一个新高地。这是我对简单的港口形态的演变做了一个分析。

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在问这样一个问题,自由港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有一两句话概括一下。经过几次专家会,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大家共同把这两个词作为他的一个核心要义,一个是自由,一个是便利。自由着重讲的是货物、服务、金融、人员,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对应的是权利的状态,可以自由的进入,比如说以投资为例,香港在行业限制上只对少数行业进行有条件的准入,其他的完全放开。新加坡除了少数行业需要向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之外,外资同样没有这个行业的限制,金融方面,主要的自由港基本上都采用金融资金来回自由,香港货币买卖、国际资金的流动、外来投资者的股息资金的调拨都没有限制。这是自由的含义。便利是指要素在流进流出的过程当中交易成本或者是遇到的阻碍最小,以货物为例,国际自由港一个通行的做法是转关货物不报关,转口货物不报检,转口货物价值量不统计,仅仅统计物理量和吞吐量,不征收关税,一些自由港甚至积极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把各个部门通之后,能够实现一站式的贸易网络,新加坡1989年就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进出口商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申报手续。这是第一个理解。

第二,大国一般要选择境内关外的模式。可能在现在主要的典型自由港不常见,比如香港就是全域性的自由港,不存在境内关外。但是对大国来讲,不可能做到全域,美国也做不到,美国叫对外贸易区,对外贸易区分为主区和副区,主区有几十家,副区有两百多家,主区主要是一些大的企业没法搬到自由贸易港区,在自己的厂区里面适用一些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叫副区。对于大国来讲,境内关外是一个典型模式。

第三,构建有竞争力的税收体系是它的主要特征。虽然荷兰的鹿特丹港和德国的汉堡港已经执行了欧盟统一关税,但是从世界知名的自由贸易港的政策设计来讲,总体税负低是一个共同特征,香港的所得税只有三种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物业税,企业所得税最高16.5%,个人所得税15%,而且是零关税。新加坡除了少数货物之外,90%货物进出关税是免的,对内外资企业统一是7%的所得税,但是也要注意到,世界上的大国很少通过设立单一的政策税收洼地来吸引外资,所以培育招商引资的新优势还不是攀比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要有,低税负要有,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稳定的、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四,确立公正、高效的法治是一个重要保障,自由贸易港作为经济交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没有公平高效的法治是很难想象的。迪拜为了搞自由贸易港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作为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之一,它的法律来自于伊斯兰教义,奉行《古兰经》为基础的伊斯兰法,宗教法与世俗之间利息的排斥,反对风险转嫁。宗教法的理念跟现在全球金融法治的逻辑是格格不入的,在这样一个土壤之下迪拜闯出了一条法治路径。2004年通过阿联酋酋长国与迪拜酋长国的双重授权,成立一个以处理国际金融交易为核心的自由区,就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中心根据阿联酋的宪法是一个独立于该国其他地区的法律地区,具有独立的管辖权,有独立适用的民商经济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完全与世界接轨,法规都是英语编纂的,是用英格兰法作为其解释的依据。经过多年的努力,金融中心已经在全世界建立了一定的法治公信力,为迪拜成为中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8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有加中国特色,这次演讲当中加了中国特色,我们也在思考,中国特色,特在哪里?我们理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特在使命担当,二是特在功能定位、特在制度设计、特在治理模式、特在地方特色。特在使命担当主要体现在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服务于国家战略,要成为我们国家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经济新领域,在制度创新上也要走在前面。目前国家对外有“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全局的一个战略举措,对内原来是三大战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我们理解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一个核心平台,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几大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能不能把这几大战略交汇在一起,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战略枢纽。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港的的建设要在应对国际新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美国对我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之下,我们谋划自由贸易港不仅是亮明了对外开放的态度和立场,而是以更加实际的行动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世界经济开放发展。

特在功能定位上,自由贸易港首先是一个港口,以港口而起,以贸易而新,以自由而盛,是当前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节点,它应该将来要依靠自由贸易港成为一个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立足中国覆盖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的网络,成为这个网络重要的结点,成为一个重要的掌舵者,成为未来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通过建立全球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提出一个方案。

特在制度设计。比如在货物方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这一点跟现有的增保区、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现有的自由贸易园区有很大不同,现有的增保区、海关特色监管区,进入关内、进入区域内需要报关单,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区应该是只报仓单,不用报关单,人员方面,外国人进入自由贸易港如果旅游经商的话,可以直接办理落地签证,如果工作生活的话可以实行分级分类的管理工作准证。资金方面,应该是自由进出的。信息方面,甚至是可以允许,港内可以进入域外的一些网站。同时还要在自由贸易港率先开展一些探索,这种探索对整个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先行先试的意义。比如说在自由贸易港率先探索建立健全企业破产清算、重整重组和市场法治化的退出机制,开展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现在我们没有个人破产制度,这一段时间的上市公司很多程度上的问题,是民营企业家没法进行过程发展,破产难、退出难的问题,可以在港口率先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形成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更加高效,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以规制中立为原则,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如果竞争者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在自由贸易港提出诉讼或者仲裁。

特在治理模式。自由贸易港作为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怎么去支撑最高水平需要适当的体制机制治理模式的突破,可以探索研究赋予自由贸易港部分经济领域的立法权,还能够自主立法,能够及时的吸纳国际通行的规则,根据国际规则的变化和风险管控的需要及时的调整,可以在自由贸易港要率先建立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法治体系,自由贸易港能不能先行先试,同时要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党的领导。自由贸易港可以考虑由所在的省市党委向自贸港派出党内的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管理,同时探索一些公务员任用方面的职位制、聘任制的改革。新加坡公务员是从企业挖过来的。同时还要建立覆盖管理机构和监管部门企业运维一体的一体化信息流管理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单一窗口的运营。

特在地方特色。我们觉得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定位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高薪技术产业为主导,更加强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中央从海南特有的区位基础条件和离岛优势,明确了探索自由贸易港的要求。这里他点到的几个产业,其实是自由贸易港的部分产业,并不是真正主流的多数自由贸易港的产业,本身就体现了地方特色。其他地方有没有可能呢?我们认为还是可能的,比如说宁波、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