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董雪兵:空间知识溢出视角下的东西互动和产业转移时间: 2019-12-22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19-12-21 作者:董雪兵 责编:qgy

20191217“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四次专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以长三角一体化与东西互动主题。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空间知识溢出视角下的东西互动和产业转移的专题发言。以下为董雪兵副主任发言要点。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空间知识溢出视角下的东西互动和产业转移”。我想主要从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谈谈东西互动这一话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已发生了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酝酿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每次的产业转移浪潮均有其特征,但其背后的一般规律没有发生改变。一方面,新兴产业总是首先在增长极区域发展并成熟,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变,从增长极区域转移到要素价格更低的后发区域,在我国体现为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企业在长期中更倾向于将研发和创新部门布局在发达地区,以更好的利用创新要素。

产业转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短期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产业转移的长期过程也会随着不断的创新而持续。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未来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并将长期成为产业转移的源头。产业转移的长期过程是指,新兴产业在沿海发达地区产生、成熟,然后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向内陆地区逐渐转移的过程。产业转移的长期过程本身是一种市场驱动下的东西互动,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引领和带动中国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产业转移实现我国产业安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背景下,需要特别关注产业转移与产业安全、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关系,这也是以下三个观点的切入点。


        一、推进产业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匹配,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随着国内外经济格局和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产业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产业链安全既包括本国资本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核心关键环节、支柱产业核心掌控能力,又体现在开放环境下,降低供应中断风险,确保延伸到国外的产业链条安全,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系统性。

推进产业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匹配,以东西互动促进产业转移,有利于保障我国的产业链安全。我国可以以广阔的国内市场为依托,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匹配,形成完整的国内价值链体系,实现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与西部地区市场和空间拓展并行;通过以国内价值链体系为核心嵌入全球价值链,防范产业空心化风险,实现区域间产业的有效分工协作,获取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引导产业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匹配,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去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和产业充分利用好区域优势要素禀赋;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产学研融合等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进行研发,优化调整知识结构,适配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东西互动的产业转移促进实现产业链安全,一是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空间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产业规划的全局性、专业性和超前性等特点,根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导向性政策安排;二是坚持产业的根植性原则,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实现转移产业与承接地的经济优势、知识结构相结合,倡导错位竞争和区域协同;三是完善产业转移的配套体系,加强交通系统、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注重产业链培育及配套产业的发展,构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二、承接东部创新中心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溢出,实现后发地区技术追赶


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双向的。企业生产基地以从沿海到内陆转移为主,大部分属于成本节约型和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有一定产业基础、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显著提升、方式不断创新的良好态势。以汽车产业为例,上汽、北京现代、华晨、一汽大众等知名车企相继进入中西部,在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等地建成了相当规模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但其研发中心依然设置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研发部门以从内陆向沿海转移为主。这一类产业转移属于技术跟踪型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企业为了更好地跟踪技术前沿,将研发部门转移到发达地区,以便更好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和技术前沿的知识溢出。如特变电工作为一家新疆民营企业,其研发中心从新疆转移到沈阳。特变电工在沈阳建立的“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我国变压器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与上一轮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不同,从沿海到内陆的产业转移不涉及技术壁垒问题。从学理背景来讲,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大大增强了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经济地理格局更加协调,不致出现内陆地区产业快速衰退,生产要素过度集聚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从现实情况而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技术溢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赋能,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率水平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就是一个有效利用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例子。地处西部内陆的贵州,地质稳定、气候凉爽、电价便宜,发展大数据产业来说是一个优势,意味着安全、绿色、节能。2014年以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及苹果、华为、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把数据中心业务布局于贵州,使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三。

以东西互动的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注重提升西部地区主动追赶东部地区技术前沿的能力,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支持和鼓励西部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以更好的承接知识溢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追赶;二是要建立多层次东西互动的产业转移促进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区域、省市等多方面积极性,有效利用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国家规划重点区、大区域协调、小区域协同、省与省对接的多层次产业转移促进体系。


        三、提升知识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西部地区也具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形成了技术前沿。蓝思科技2003年创办于深圳,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为基础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蓝思科技在2006年将总部转移到湖南长沙,并持续至今。蓝思科技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防护玻璃行业的领导者,专注于触控防护玻璃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推广与应用,我们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中的防护玻璃大多来自这家企业。

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溢出水平共同决定了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弱,也对企业和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将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与产业转移相结合,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问题,我的一名博士生正在研究。一些初步的结论是,细分领域的技术前沿企业本身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吸引上下游的企业集聚到本区域,并在长期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

在长期经济发展背景下,需注重提升西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应重点扶持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推动形成“龙头大企业+中小企业配套”模式,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二是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加强人才内培外引,特别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的保障措施,让高端人才在西部地区“干得好,留得住”。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和承办方之一,我们深感东西互动的产业转移这一研究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一步实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提出几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向大家请教。

第一,在知识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时代,不同产业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差异很大,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顶层设计,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公平与效率并重。

第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实现东西部产业转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的协调,在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国产业全球配置能力。

第三,在总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大规模实施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发挥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作用,促进市场驱动下东西互动、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

这三个问题都是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