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曹文炼: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的思考时间: 2020-01-04信息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2019-12-04 作者:曹文炼 责编:qgy

本文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莫干山研究院院长曹文炼在11月20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端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交流,谈谈对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思考和建议。这也是我第二次来到综合开发院,上次来是十几年前。主要讲四个问题,做了ppt,前面两个问题可以很快浏览过去,在做的各位深圳人比我更了解,重点讲后面两个问题——思考和建议。

 

 
光荣崛起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同年 7月蛇口炸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就此开始了这个边陲小镇,从捕鱼种田到经济重镇的历程。1980年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1981年一块巨型标语牌屹立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位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了深圳人秉持的口号,也成就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小平同志两次南巡到深圳提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方针。深圳作为最早一批的经济特区,自设立以来就担起了改革先锋的历史角色。特区人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就了中国创新之都,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今天的深圳已然与北京、上海、广州起名称为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全市划分10个区级单位,占地1997.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2.83万人。根据国际比较权威的对城市的评价,深圳现在处于全世界一线城市中间的一线-,中国列入一线+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都是一线-的城市。香港也都属于一线城市。这是对标国际的一些主要量化指标,深圳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还是要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看看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短板在哪里。


      上面一起回顾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全过程,我列上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对深圳成功的经验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总结,但是我也看到有些文章的片面观点,把深圳的成功主要归结为政府的无为和企业家的自主创新。坦率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想强调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割裂对立,只强调企业家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劳动者、政府以及市场经济中其他参与者的作用,深圳的成功归结与全体深圳人的贡献和创造,还有中央的正确政策。全面总结深圳的成功经验,应该分析深圳如何处理市场经济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比宣传几个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对全国更有示范意义。


改革先锋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是过去40年中,深圳奇迹般发展的依靠,秉持这样的信念,深圳建立了第一个保税工业区,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三天一层楼”国贸大厦 “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中国内地的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企业制股份制银行,中国内地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等。在先行中探索制度,在先试中成就市场。在激荡岁月中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今年8月,国家又正式将深圳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明确指出要将深圳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


      以上简单回顾深圳改革的先锋作用,在全国作为弄潮儿敢为人先做了哪些事情,不一定很全面。在看有关比较数据时有一点意外的是,现在各方面都很重视营商环境的指标,在这里列举的深圳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大城市和国际城市排名中,深圳低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可能与你们的想象不一样。按理深圳作为市场化指数最高的城市,企业最有活力的城市,为什么营商环境的评价低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我这些年来到广州、深圳挺多的,听到的企业家都说深圳的营商环境比广州更好,大家看看短板在什么地方,这个统计应该有很多具体量化指标来做评价。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和调研了解,营商环境应该是上海最好,深圳第二,再下来是北京和广州才对,但是从排名来看不是这样,这是2017年的数据。是不是与深圳的信用环境相对不如北上广有关?银行、券商、上市企业呆坏帐较多,这个问题值得你们综改院研究。

 

 

新时代新使命

 

 

      深圳正在感悟辉煌成就,续写美好未来。在迈进国际一线城市、打造中国创新之都的同时,中央对深圳也有了更高的期望。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8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是深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深圳改革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明确指出要将深圳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起到核心引擎功能,为中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我个人的印象里面,中央给一个副省级城市专门下发这么高定位的上升到国家战略性的文件,好像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时间还不久,我想这跟后面要讲到的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全面改革有重要关系,也跟最近几个月来香港发生的动乱事件影响有一定关系,之所以选择深圳,首先是深圳在这些方面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独特发展基础,多年积累的改革先锋经验以及人才和体制优势等等。现在这个文件大家都在学习都很关心,对示范区提出了率先的五个任务,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我个人觉得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先试按照过去邓小平讲失败了还可以重来,示范可能就不允许失败,只有成功才能够推广。当然在建设示范区的征途上还是要坚持先行先试、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了才能够总结示范。


      中央关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是给予深圳的最新使命和最高赋能,我们学习这个文件,要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圳市颁布的中长期规划相结合,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跟刚刚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学习。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特别是强调紧紧抓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在党的十八大就第一次提出来,把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我们过去一直理解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来表述的,其他基本特征还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等。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根本上我理解要紧紧抓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的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指导思想,还是按照四中全会讲的六个坚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党最新的概括。同时要抓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建设世界创新之都等等。


前景与挑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对于一直作为改革先锋的深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而广东省也在2017年做出了未来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分为近期2017—2020年;中期2021—2025年和远期为2026—2030年。通过努力奋斗,深圳完全有可能到2030年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基本完成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任务;2050年跻身上海、北京、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特级和一线强都市。

      深圳优势在于人口高度聚集、人才总量高、人才年轻化特征明显,未来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尤其作为核心引擎,在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的同时,可以释放更大的潜能。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人均GDP为15.8万元,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拥有全国20%的利用外资总额、15%的世界 500 强企业、24%的中国外贸500强企业。同时,拥有两个国际自由贸易港和数量众多的自贸区。政策的支持,高度的开放和接轨国际的前沿为深圳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迁,曾经赖以发家的制造业正告别特区,但转而代之的是金融、IT、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在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的比较中,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偏低。而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相比,在人均GDP、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劳动力素质、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营商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GaWC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2018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中,深圳首次进入国际一线城市行列,GDP总量达到24221.98亿元,略超过同期的香港(折合人民币约24000.98亿元);人均GDP达到大约3万美元,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国内一线城市中领先。但是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东京湾区人均GDP约4万美元;纽约湾区人均GDP约8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约6.5万美元;旧金山湾区人均GDP约10万美元。

 

 深圳在去年3月份出台了《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期是2017年-2030年,我的思考,怎么建设先行示范区,我们做区域规划的首先都有目标是什么和规划的时间段是什么,我设想的时间段也是在2030年以前初步建成先行示范区,具体的目标能否在经济总量上有一个对标,深圳目前在国际一线大城市中已经略微超过香港,经济总量24000多亿美元,但是跟新加坡比还差一个台阶,新加坡3万多亿美元,深圳有没有可能再过十年在总量上超过新加坡。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上的对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对标,值得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法治社会、公共福利、住房制度等等,新加坡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作为一个大国有些可能不好学,但是从城市治理来讲很多值得学习。新加坡的城市面积、人口都与深圳还差很多,深圳将近2000平方公里,新加坡才六七百平方公里,但是它创造的经济总量比深圳还多出1/3-1/4,深圳能否再用十年时间在总量上超过新加坡,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生活质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接近新加坡的水平,那么一定能够起到先行示范区的作用,而且将在国际上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因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国在2035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深圳作为先行示范,至少应该提前五年。

 

 到了2050年,中国的目标是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中国这几个一线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完全都有可能超过现在的纽约、东京、伦敦,在经济总量上。在城市发展质量上,在治理能力上,都应该达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这些年我们到深圳调研,常常听到一种观点,认为深圳特区未来发展最大的制约就是土地,应该扩大深圳的辖区面积,把惠州划进来把深圳升格为直辖市等等,这就是学习重庆的模式。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示范意义不大,新加坡能够在这么一个比深圳小得多的区间内创造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创造这么优质的人民生活环境,这么高度的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如果我们在现有的区域范围内,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再上升到世界级的治理水平,那么对全国更有示范意义。如果现在把深圳市的辖区扩大很多,虽然总量可以迅速增大,但是反而更难在人均生活水平和治理能力上实现现代化,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前几年我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时,曾经在内部研究提出中国十三五期间应该多增设一些省区,因为欧洲的面积跟我们差不多大,有49个国家,美国面积比我们略小也有50个州,但是有一位领导同志讲50年代就有人向毛主席提这个建议,但是地方诸侯太多中央也很难治理。我觉得未来随着国家现实。


      还有很多挑战,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要完成这样的光荣使命,要实现这样的光辉前景,我们还是要正视深圳当前发展的很多不足,以下概要讲几点:

      第一,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我想之所以影响到深圳的营商环境评价,很大一个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比较活,但是一贯以来也是信用风险比较高的地区(相当于长三角地区),我以前听到深圳一些民营企业家讲,我们从银行借来钱就没想过还,因为银行贷款利率表面上是6、7%,但是加上融资成本和中间费用实际都在标准利率的两、三倍,这样我怎么还得了,总体上来讲这一点上我个人感觉,相对来讲江浙地区比粤港澳大湾区这方面的金融风险、金融资产质量和信用体系建设更好一些,这应该是值得大力弥补的短板。


      第二,公共服务的短板。优质的医院、学校等资源仍然短缺,比香港差的太多,也不如广州。还有在基层和社区治理方面,包括物业管理,全国包括北京现在都还与现代化要求差距很大。


      第三,产业结构的短板。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都是重量级的,怎么避免重复竞争,产业格局的协同方面也有很多方面要做。


      第四,最重要的短板,就是现在的深圳人跟当年的拓荒者在斗志上、锐意创新的精神上是否有差距?特别是现在改革遇到了各种利益羁绊等复杂关系,与那个年代不可比拟,那时大家都是穷光蛋。我觉得现在建设先行示范区应该比1978年、1979年赋予的特区使命更为艰巨、更为艰难。

    

当然,我还是相信有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如过去以往一样的全力支持,特别是依靠广大深圳人的自主创新和改革打拼精神,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