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著连载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题报告之三: 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选择 第三章(上)时间: 2018-11-21信息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金成等著 责编:柳敏 宋涛

三、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选择

 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该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优势资源,产业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区域内煤炭总储量1723.58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宜宾、昭通等地区;天然气储量494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重庆、泸州、宜宾、自贡等地区;硫铁矿储量58.56亿吨,主要分布在泸州、宜宾、毕节、六盘水、重庆等地区;盐卤储量3435.01亿吨,主要分布在重庆、自贡、乐山、宜宾、内江等地区;铅锌储量0.15亿吨,磷矿储量20多亿吨,主要分布六盘水、毕节等地区;铁矿储量4.72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乐山等地区。此外,还有铀、镍、银、锗、镉、镓、铟、铝土矿、锶矿、锰、白云石、萤石、石膏、钻土、耐火粘土、熔剂白云岩、石灰岩、高岭石等矿产资源,经过三线和改革三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

(一)六大重点产业

依据长江上游经济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物流等六大重点产业。

1.能源产业

长江上游经济区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水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蕴藏量丰富,为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具备发展能源产业的基础。

1)煤炭产业

发展基础。长江上游经济区煤炭资源储量1723.58亿吨,主要分布于六盘水、毕节、昭通、泸州、宜宾等五个地区。其中,六盘水市煤炭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 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毕节市煤炭储量 596.76亿吨,其中上表储量 256.91 亿吨,占贵州全省煤炭储量的 52%;昭通市煤炭储量165.82亿吨,已探明储量102.27亿吨,褐煤储量达81.98亿吨。筠连县煤炭储量53亿吨,古叙县煤炭储量69亿吨。区域内已有泸州古叙煤炭基地、宜宾筠连煤炭生产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昭通煤炭基地、毕节煤炭基地。经济区具备煤炭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10564.2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650.69万吨,年均增长15.4%。

发展重点。按照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资源整合和小煤矿的升级改造、企业兼并重组,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矿带小矿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选煤和配煤技术,提高煤洗选和加工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积极开发煤矸石、煤泥、煤气层、煤电路。推进新维、船景、石屏、岔角滩、大盘江、水城、六枝等重点矿区建设。沿着煤炭的采选—炼焦业—煤化工---发电的产业链延伸,做“大”做“足”拉“长”煤炭产业链,重点打造2个煤炭产业链:

炼焦业——重点发展焦炭-炼铁、煤焦油-煤化工、焦炉煤气—炼焦、炼铁、民用三个产业子链。

煤化工——重点发展甲醇—烯烃、甲醇-碳一、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四个产业子链。

发展规模。201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原煤产量为21650.69万吨,按15.4%年均增长速度计算,2015年煤碳产量将超过4.4亿吨,2020年将达9.1亿吨,2030年将达37.98亿吨。

空间布局。沿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布局矿区,六盘水市要加大盘江、水城、六枝三大矿区的建设;加快筠连矿区、古叙矿区煤电路综合开发;推进新维、船景、石屏、岔角滩等重点矿井的建设。大型矿区布局在六盘水、毕节、昭通等地区,中小型矿区布局在筠连和古叙。

2)电力

长江上游经济区拥有三种重要的发电能源,第一种是煤炭,即火力发电;第二种是水能,即水力发电;第三种是风能,即风力发电。


①水电

发展基础。水电是清洁能源,具有发电、拦沙、防洪、航运、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能源战略。长江上游经济区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支流,包括岷江、嘉陵江、金沙江、乌江,河流纵横,河川径流量大,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水能资源富集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重庆、宜宾、乐山、泸州、六盘水、毕节、昭通等地区,年水资源储量达8603.6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储量的31%。其中,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库容393亿立方米,面积1084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三峡左右岸安装着26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这些机组满负荷运转,年均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比水位在156米时增加1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以满足中国庞大用电需求量的1/20。水电是清洁能源,如果以三峡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向家坝电站第一批机组将于2012年发电,装机640万千瓦,年发电307亿千瓦时。重庆至宜宾河段规划有小南海、朱杨溪、新路口、石棚、江安五级水电站,总装机80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从水资源分布现状和现有产业看,长江上游经济区具备发展水电产业的良好基础,宜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3-24 长江上游经济区现有的水电站现状

 

水电站

库容

(亿立方米)

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

安装机组

年均发电量

(亿千瓦时)

三峡水电站

393

1820

26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

847

溪洛渡电站

126.7

1386

18台7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640

向家坝电站

51.63

640

8台80万千瓦机组

307.47

白鹤滩电站

188

1200

16台75万千瓦的混流式机组

515

泸州(重庆至宜宾河段5个电站)

 

800

 

400

洪家渡水电站

49.47

600

3台200万千瓦机组

15.59

索风营电站

2.012

600

3台200万千瓦机组

20.11

引子渡电站

5.31

36

2台1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9.78

毛家河水电站

0.13

18

3台6万千万时发电机组

6.51

万家口子电站

 

18

2台9万千万时发电机组

7.1

石板寨电站

0.23

36

 

1.684

                     资料来源:依据经济区各市电站资料整理得

发展重点。未来水电发展重点是突出推进流域梯级协调和综合开发,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库电站。一是重点加快重庆至宜宾河段新的水电站的开发步伐(5个水电站),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这一河段开发涉及发电、航运、水环境、鱼类保护和区域经济等各方面。该河段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比较容易修建鱼道,解决了鱼类回游问题。同时,通过该河段的开发,使航道等级大幅提高,从开发前的三级航道提升到一级行道,从通行1000吨级自行船舶提高到通行5000吨级以上的自行船舶,形成云贵川的出海大通道,将长江上游的黄金水道向上延伸370公里,使该地区的物资可以直接通江达海,区域运输能力和保证率大幅提高,运输成本和能耗大为降低,初步测算一级航道可替代三条铁路和五条高速公路的运力。2007年泸州港的年货运量是1121万吨,河道开发后,预计2020年货运量将达3252万吨,2030年将达6030万吨,为区域发展和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五个电站的总装机80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年节约原煤2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二氧化硫约15万吨,有助于改善气候生态环境和减少酸雨的作用。通过水电的综合开发利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四川盆地”的交通瓶颈问题,使区域内物流具备大进大出的条件,充分利用周边云贵川的基础原材料、人力、水、矿产等资源优势,依托沿江的城市群和低山丘陵等有利的自然环境,带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重庆至宜宾河段两岸为低山丘陵区,有利于产业布局,且不与粮食争地,便于灾后重建的产业布局。航道改善后,就具备了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区域发展模式复制到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条件和比较优势,为该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昭通市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大型电站建设。其中,向家坝电站是西电东送的重大项目,总装机640万千瓦,年发电307.47亿千瓦时,除发电外,该项目还有拦沙、灌溉、防洪、航运等作用,库区配套的灌区可自流灌溉宜宾、自贡、泸州三市375万亩农田,解决500万人的生活用水;溪洛渡电站总装机138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40亿千瓦时,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装机容量与原来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400万千瓦)相当,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可增加枯水期电量18.8亿千瓦时,大量的优质电能代替火电后,每年可减少燃煤4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亿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万吨,而且库区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水平;白鹤滩总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年发电量515亿千瓦时,保证出力355万千瓦,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预留防洪库容5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达100亿立方米,增加枯期电量55亿千瓦时。三是因地制宜的开发中小型水电站,积极发展电航通道。

发展规模。依据九个市已建、在建、拟建水电站装机量推算出,2015年长江上游水电的装机容量达 8800万千瓦,2020年将达9200万千瓦,2030年将达9600万千瓦。

 

3-25 长江上游经济区“十二五”时期水电站装机量

 

地区

十二五期间水电总装机量

(万千瓦)

重庆

2000

毕节

2560

六盘水

100

泸州(宜宾至重庆5个水电站)

800

宜宾

680

内江

-

昭通

1800

自贡

-

乐山

130

总计

8870

                              资料来源:依据各电站十二五规划资料整理得

 

空间布局。水电站沿江布局。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重庆、宜宾、乐山、泸州、毕节、六盘水、昭通,大型水电站应在这几个地区布局,形成几大水电产业集群。一是大型水电站布局在重庆、宜宾、乐山、昭通等地区。长江上游的水资源主要集中于这四个地区,其中重庆市水蕴藏量约为5000亿立方米,宜宾市为2428.4亿立方米,乐山市为855.1亿立方米;昭通市水能蕴藏量为20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612万千瓦。二是重庆至宜宾五级水电站开发,总装机80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除发电外,该项目具有航运、水环境、鱼类保护、区域经济等综合效益。三是发展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中小型水电站。

②火电

发展基础。长江上游经济区是煤炭资源富集区,煤炭资源总储量1723.58亿吨,具有筠连、古叙、六盘水、毕节、昭通五大煤炭生产基地,六盘水、毕节、昭通三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占长江上游经济区煤炭资源储量的85%,具备发展火电的现实基础,所需煤炭资源能够得到就近满足,应依托煤炭基地建设坑口大容量机组。筠连煤炭资源丰富,无烟煤储量达35.81亿吨,占四川省总储量的28.9%。同时,筠连矿区内瓦斯储量约429.8亿立方米,大多数矿井属高瓦斯矿,可抽采利用瓦斯量达172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16套瓦斯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6300多万千瓦时,每年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每年减排的瓦斯量相当于消除25万吨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古叙煤炭基地探明加预测储量达到69亿吨,其中探明储量37亿吨,占四川省探明储量的41%,煤层气储量达1001亿立方米,其煤炭属优质无烟煤。预计到2011年实现原煤产量850万吨,2015年实现900万吨,2020年实现1500万吨,年发电量4929.4万千瓦时。其中,古蔺矿段优质无烟煤储量45亿吨,占古叙矿区的65.2%。六盘水市煤炭总储量768.73亿吨,火电总装机容量为610.2万千瓦,年发电量350亿千瓦时。毕节市煤炭储量达256亿吨,2010年总装机量1130万千瓦,年发电量418.62亿千瓦时;昭通市煤炭储量165.82亿吨,总装机量480万千瓦,年发电量252亿千瓦时。长江上游经济区电力资源以水电为主,径流式水电站占相当比例,丰枯水出力悬殊,枯水期短电,丰水期弃水的问题突出,必须依靠一定的火电提供调峰能力,保证电网正常运行。此外,部分火电开发涉及能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属于国家鼓励开发的项目,因此,火电属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3-26 长江上游经济区火电现状

 

地区

煤炭储量

(亿吨)

发电机组

(总装机量)

年发电量

(万千瓦时)

筠连

35.81

16套瓦斯发电机组

6300

古叙

37

20台500千瓦发电机组

4929.4

六盘水

711

610.2万千瓦

3500000

毕节

596.76

1130万千瓦

4186200

昭通

165.82

480万千瓦

2520000

                         资料来源:依据各地区电站资料整理得

 

发展重点。新建燃煤机组,火电发展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是优化结构,节约资源,重视环保,提高火电技术水平和经济性。依托煤炭基地建设坑口大容量机组,推行煤田煤电化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新建燃煤机组单机容量一般在60万千瓦以上,鼓励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发展以煤、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电厂,拉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碳产业附加值。加快福溪电厂建设,2011年底完成一期工程2台60万千瓦机组超临界燃发电机组的投产发电,加快华电珙县电厂一期2台600MW国产超临界“W”火焰炉燃煤发电机组和泸州电厂二期工程扩建2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重点建设六枝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盘南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盘江煤电集团煤矸石电厂2台30万千瓦机组、续建盘县黔桂发电公司上大压小项目120万千瓦和水矿集团煤矸石电厂2台30千瓦机组。加快云南昭通大型火电项目建设,该项目是上大压小的项目,规划容量4×600兆瓦,工程先期在塘房厂址建设2×600兆瓦超临界“W”火焰锅炉燃煤发电机组。逐步形成勘建采一体化、煤电化一条龙的开发新格局,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发展规模。201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火电总装机量为2221.2万千瓦,2015年火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24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8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400万千瓦。

空间布局。在六盘水、毕节、昭通、泸州、宜宾等煤炭富集区建设大型燃煤火电站。六盘水、毕节、昭通三地煤炭总储量1473.58亿吨,占长江上游经济区煤炭总储量的85%,特别是六盘水和毕节,两地煤炭储量之和达1307.76亿吨。大型火电厂应布局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和昭通市,中小型火电厂应布局在泸州市和宜宾市。

③风电

发展基础。风电是风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简称。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沿江风能资源丰富,不少山区有稳定的强风,具备开发风能的基础。长江上游经济区风电起步较晚,目前多为在建项目。

发展重点。风电的产业链:风机零部件制造(钢材等原材料加工成轴承、齿轮、叶片等零部件)---风机制造(零部件装整机)---风电场的运营(整机发电),沿着产业链,重点发展海上和江上风电。


 

发展目标。2015年,长江上游经济区风电装机量力争达到300千瓦,2020年争取达到350万千瓦,2030年目标为400万千瓦

空间布局。在毕节、昭通、六盘水等地区山地及重庆、乐山、内江、泸州等地区布局风电项目。

3)天然气

发展基础。天然气是一种高效的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其热值是人工煤气的两倍,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天然气资源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域内天然气储量4945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电调峰颇具潜力,是长江上游区域内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川南和重庆等地区。加快天然气开发是长江上游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区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战略选择。

发展重点。重点加强天然气勘探,将天然气富集区作为天然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加快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建设。


资料来源:依据天然气生产环节绘制

发展规模。201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天然气产量211.76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的产量年均增长8%,依据这一增长率,推算出2015年天然气产量为:211.76×(1+8%)5=311.14亿立方米;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457.17亿立方米;2030年天然气产量达987亿立方米。

空间布局。天然气区主要布局在重庆、泸州、自贡、宜宾等地区。重庆市天然气储量320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开采的大矿区;自贡市天然气储量695亿立方米,泸州市天然气储量650亿立方米,宜宾市天然气储量400亿立方米。今后,长江上游经济区要着力有序开发这些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2.装备制造业

发展基础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其发展程度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过“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长江上游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产业规模大、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研发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制造工业体系,成为国内三大重要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区域内资源承载力较高,资源丰富,有金、铁、锰、铀、铝、镁、锌等金属矿产,其中铁矿4.72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乐山),硫铁矿储量8.28亿吨,铝矿储量7400万吨(重庆),铅锌储量1500万吨,锶矿储量185万吨(重庆)。长江上游经济区已经形成了自贡装备制造、泸州工程机械装备、内江汽车运输装备制造、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六盘水的矿山机械及煤机制造、载重汽车及铸造加工等装备制造、毕节的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这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为长江上游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长江上游经济区要依托优势资源条件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

发展重点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深化国企改革,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集群化发展,提高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和配套骨干企业技术水平。沿着装备制造业的研发---零部件的制造(钢、铁、铝等原材料加工制造零部件)---整机制造(零部件安装整机)---配售(物流)产业链,做大做强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矿山机械、大型环保成套设备,打造多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重点进军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如研制导航、遥控、通信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发展智能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包括摩托车、轿车、重型卡车、铁路机车等。重庆市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值占重庆市工业产值的50%左右。长江上游经济区汽车生产制造实力较强, 摩托车生产量更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要依托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庆铃、重庆重型汽车等知名企业集团和重庆大学、重庆汽车研究所、机械部第三设计院为代表的汽车研发机构, 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 发展新型轿车、轻型汽车、重型汽车, 开发为汽车配套的汽车电子基础部件、电子化总线、智能化控制装置, 开发新型车用发动机, 形成微型轿车车型, 轻型、重型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系列。发展汽车金融、专业物流、汽车售后服务等相关服务产业。依托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等摩托车及配套企业,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排量新车型, 产品面向国际化。充公发挥经济区电子产业发达、汽摩零配件配套能力强的优势, 进一步完善高品质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设计与生产, 形成强大的综合配套体系, 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能力, 建成面向全球的汽车、摩托零部年生产供应基地, 打造中国西部汽车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设备。泸州市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制造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大中型液压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要以泸州工程机械装备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具有行业优势和差异的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履带挖掘机、液压基础元件、石油钻采设备等系统集成装备及汽车零部件。通过上下游配套产品的扩展,延伸产业链,发展液压元件、结构元件和基础零部件。建设泸州工程机械工业园区,通过搬迁、企业重组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点建设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机械加工。加大机械加工业的整合力度,支持大型企业集团整合区域内的数控机床产业资源。建设系列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制与生产基地,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构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机械工业的竞争力,形成上下游产业衔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专、精、特、新”的机械加工制造产业链。

——汽车零部件。以重庆汽车工业配套为重点,发挥长江机械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同步器齿环、活塞环、半轴、连杆系列产品。 

——大型环保成套设备。发展30万千瓦以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垃圾废气、煤层气、瓦斯、余热余压及桔杆等生物燃料发电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开发研制烟气脱硫脱销、垃圾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成套设备和技术。

——矿山机械。充分发挥能源、冶金、原材料和煤焦产业机械设备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载重汽车、矿山成套设备、铸造加工、电子电器、矿山机电设备配件等矿山机械项目。  

发展规模201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756.31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0.65%。考虑产业园区成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及重庆至宜宾河段开发带来的企业运输成本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率按12%计算,2015年,该区域装备造业增加值为:1756.31×(1+12%)5=3095.22亿元;2020年装备制造增加值达到5454.83亿元;203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6941.88亿元。

空间布局沿江及交通沿线布局装备制造业,便与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装备制造主要布局在重庆、宜宾、泸州、自贡、六盘水、毕节、内江等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布局在重庆市,打造重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工程机械主要布局在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泸州经济开发区,依托工业园区形成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区。机械加工业和大型环保成套设备主要布局在自贡市,以自贡板仓、晨光、郝家坝三大工业园区和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大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建成大型环保成套设备和机械加工基地。汽车零配件主要布局在内江城西工业园区,要抓住成渝整车生产的契机,积极主动对接,提供配套服务,加快汽配工业园建设,打造西部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矿山机械布局在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发挥大煤矿区这一市场的需求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矿山机械制造业基地。

3.原材料产业

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原材料产业主要包括化工、冶金和建材。

1)化工业

长江上游经济区化工产业包括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硫磷化工和医药化工七大产业链。        

发展基础。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化工产业主要包括以煤炭、天然气、硫、磷、盐卤、医药等优势资源形成的化工产业。该区域内蕴藏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盐、硫铁、药材等重要资源。其中,煤炭总储量1723.58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宜宾、昭通等地区;天然气储量4945亿立方米,分布在重庆、泸州、宜宾、自贡等地区;硫铁储量58.56亿吨,主要分布在泸州、宜宾、毕节、六盘水、重庆等地区;磷矿储量20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等地区;盐卤储量3435.01亿吨,主要分布在重庆、自贡、乐山、宜宾、内江等地区;铁矿4.72亿吨,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乐山等地区。长江上游经济区已具备发展综合化工资源优势,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化工产业,积极拓展化工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已形成的化工产业基础:重庆市的医药生产和天然气化工、六盘水市的医药生产和煤化工、毕节市的煤化工、泸州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硫磷钛、昭通市的煤化工、自贡市的盐卤化工、乐山市的盐磷化工、宜宾市的氯碱化工等产业群和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经济区已具备化工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

发展重点依靠技术进步,加大技改力度,优化产业格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延长化工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天然气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硫磷化工产业链、氯碱产业链、医药化工产业链。加强区域内化工资源整合,调整化工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加快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使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系列化的主导产品链和成熟的用户群,建设沿江环境友好型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煤化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加强煤电联营,鼓励开发以中煤、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电厂,引导支持利用工业余热发电。围绕古叙、筠连、六盘水、毕节、昭通五大矿区煤电路综合开发,逐步形成矿区勘建采一体化、煤电、煤化工一条龙的矿区开发新格局。引进国际国内大型化工企业及技术,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合理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发展甲醇-烯烃、甲醇-碳一、煤焦化-焦油的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等四大产业链。



3-7 煤化工产业链示意图

                                      资源来源:依据煤化工原理制作

——天然气化工。利用天然气、煤、硫等优势资源,依托区域内泸天化、泸州化工厂等行业内有影响的化工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天然气制乙炔产品链、天然气合成氨、高效复合肥产品链、烃类转化、天然气精细化工,积极推广合成气制备新技术、甲醇、二甲醚应用技术、有机硅氟应用技术、天然气等离子法生产乙炔工艺技术,积极研发化肥催化即使、精细化工催化技术、变压吸附技术。



3-8 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依据天然气化工原理制作

——盐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盐化工(主要是离子膜烧碱装置)→氯气、氢气、液碱、电石生产→聚氯乙烯→废渣生产水泥和新型。调整盐及盐化工的生产布局,通过纵向延伸,横向整合,发展壮大盐及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做大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

——氯碱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原盐→离子膜烧碱产生→氯气、氢气、盐酸和烧碱→氯气与丙烯生产环氧丙烷、氯气与甲醇生产甲烷氯化物、盐酸与甲醇反应生成→氯甲烷→氯甲烷与硅粉反应色生成有机硅、氢气与石油苯生产苯胺、苯胺与光气生产聚氨酯。在巩固制盐和联碱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盐-电石-PVC产业、烧碱及下游耗氯医药中间体等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有机氟专用炭黑系列产品的后加工产品,发展以氯碱为原料的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硫磷化工。加快硫磷矿产开发和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将泸州建成最大的化肥和甲醇生产基地、硫磷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硫-磷-钛化工产业链,硫铁矿制成硫酸,磷矿制成磷酸,积极发展产业磷下游的磷酸一铵、磷酸精制、多功能磷酸盐、特制六磷酸钠等产品。

——医药化工。沿着医药化工产业链:中药提取-饮品--成药,全面提升中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水平,力争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创立一批名药材和名药品牌,提高中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强中药创新品种和制剂新技术研发。

发展规模测算2010年,长江上游九个地市的化工产业增加值1084.34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0.24%。按此增长率,2015年化工产业增加值将为1765.47亿元,2020年为2812.50亿元,2030年为7617.52亿元。

空间布局沿江布局化工产业,以产业园区为核心,引导化工产业向园区聚集,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实现错位发展和互不发展。加快建设泸州西部化工城,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有机硅产业链,建设硫磷钛生产基地。盐化工主要集中在自贡、乐山、宜宾、重庆等地区的工业园区;氯碱化工主要布局在宜宾工业园区,硫磷化工主要布局在泸州、宜宾、乐山、内江等地区的工业园区;煤化工主要布局在泸州、六盘水、昭通、毕节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医药化工主要布局在重庆、毕节、乐山、六盘水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天然气化工主要布局在泸州、重庆、自贡、宜宾等地区的工业园区。

2)冶金业

发展基础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区域内富集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铝土矿、铜砂、沙金、铝土矿、锶矿、锰、钡矿、铅锌等,其中铁矿达4.72亿吨,铝矿达7400万吨,具备发展冶金的资源基础。拥有川威集团、水钢集团、西南不锈钢公司、重庆机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产品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

发展重点淘汰落后钢铁、落后焦炭产能,加强资源的勘探和整合力度,支持优势企业推动冶金企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企业沿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施煤—电—钢--铝—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汽车用钢、高档电站用钢、不锈钢板管、机械用高档工模具钢、高强度建筑钢材、多元化优质铁合金高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实施煤-电-铝-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生铁、铜镍、铅锌冶炼好和铸造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建设高附加值的铝制品加工产,建成煤电铝及铝深加工联合企业,打造铝工业基地。

发展规模2010年,冶金产业增加值318.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推算2015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冶金产业增加值为589.05亿元,2020年为1090亿元,2030年为3733亿元。

空间布局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引导冶金企业向园区集聚。钢铁产业布局在六盘水、乐山沙湾冶金园区、内江威远连界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有色冶金也布局在昭通、六盘水、重庆等地区的有色金属基地。

3)建材业

发展基础建材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泥等建材的消费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建材业将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长江上游经济区拥有煤矸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页岩、沙石、石膏、陶土沙岩等非金属资源,已经建成一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形成了内江川南精品建材基地和毕节、六盘水、乐山建材基地,已具备建材业发展的基础。

发展重点建材产业链:原材料产业(如铝锭、金属材料、专用泥土等)—建材生产技术研发产业—生产建材产品的机械制造产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废旧建材回收利用产业、建材营销产业、售后服务产业、建材包装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开发可再生资源为重点,研发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型环保建材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发展工艺陶瓷,开发民用陶瓷。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砂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废气余热资源。鼓励大型建材业兼并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展规模2010年,建材业增加值179.41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依据这一增长率推算2015年建材业增加值为228.98亿元,2020年为292.24亿元,2030年为476.03亿元。

空间布局建材主要布局在珙县、古叙、自贡、内江、乐山、毕节和六盘水等地。

4.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 也是未来体现产业竞争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行业, 各国各地区在经济腾飞时无不把扶植电子信息业作为其产业政策的重要导向。长江上游经济带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制造商,如摩托罗拉、菲尼克斯、英特尔、友尼森等跨国公司相继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区,大规模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已具有相当的优势。近年来,区域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的档次更加多元化,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区新的增长点。已有企业和在建的产业基地:重庆市正在建设的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笔记本生产基地,以及江北海尔工业园、西永中电科产业园、万州密胜电气电子制造基地;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乐山飞舸模具公司、长飞光纤光缆四川有限公司、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希尔电子有限公司、琅盛光电科技公司;内江的电子元器件基地;自贡的金威电子信息产业公司。长江上游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是未来该区域重点产业之一。

发展重点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创新模式、集群发展的原则,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加快发展以信息为主导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产品。把重庆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讯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聚集,建成万亿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高地。乐山电子信息产业要根据IT级多晶硅生产、研发优势,依托菲尼克斯、乐山无线电有限公司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并向芯片、集成电路方向发展延伸。以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联网园区为载体,以研成科技公司为龙头,举力发展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生产。

发展规模2010年,长江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1102.71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13.75%。按这一增速计算,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2020年将达4000亿元,2030年达到14504.05亿元。

空间布局沿江布局产业,以工业园区为核心,产业向园区集聚。重庆打造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通信设备三个高地。乐山打造物联网元器件生产基地,园区布局工业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硅外抛光延片-硅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内江建设电子元器件基地,配套成渝,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