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不能倒果为因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宁 作者:admin 责编:

    目前有一种想法,认为是城镇化的进程促成了某些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进而帮助某些发展中国家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这种观点以为,城镇化是和外贸出口和房地产一样充满魔法的支柱产业,可以只手擎天地推动经济发展。而只要对城镇化给予足够的政策配套和投资刺激,新一轮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就可以不期而至了。
    应当指出,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政府规划的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利用城镇化来推动GDP增长,可能是赋予了城镇化太高的期望。在如此高的期望之下,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城镇化所达到的目标,有可能会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受到扭曲。
    和外贸出口不同,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增长模式,已经带来了许多始料不及的社会问题。在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控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以城镇化的名义进一步延续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风险不可谓不大。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推动提升幸福感的城镇化,至少要大力推动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首先,应该加大村镇基础设施的提供。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多都选择留在美国。其中一个原因,是在那个时代独栋别墅、私家汽车、24小时热水这些在国内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条件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与此类似,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就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城市,城乡间生活条件和社会资源的不平衡负有很大的责任。
    因此,更好地平衡城市和村镇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就业发展等方面资源的分配,不但能推动村镇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直接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更有可能在社会资源更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化解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不下的难题。
    其次,重视公民对社区的塑造。城市的一大优势,就是人才资源的集聚效应。正因为如此,中国城镇化下一阶段的发展,也应该利用城镇的人才优势,让各个新建的社区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思想、理念和诉求。只有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才能促进新兴小型城市在某些细分领域展现出自己的竞争力,吸引同道之人一起加入到村镇的建设发展之中。
    最后,城镇化不能脱离市场选择和主导的原则。历史上的城镇化,大多是依托自然条件的市场选择。不少国家曾有过另立新都或重造新城的尝试,但效果好像往往不尽如人意。时至今日,很多国家新建的首都,在各自的国家里仍然算不上最大的城市,更不用说在经济、教育、文化上对全国的影响了。经济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城市发展亦然。“大干快上”地造城,当然可以达到短期刺激经济的目的,但拔苗助长人为造城,有可能最后会适得其反。边际收益递减这一简单但重要的经济原理,无论在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外贸出口或是房地产开发行业,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方面,都好像还不曾失过手。
    总之,无论如何选择下一步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和进程,都应牢记,城镇化应该围绕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展开。毕竟,中国十亿多人民的幸福感,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
    (摘自《财经》2013年第7期,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