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时间: 2015-10-07信息来源:周杰 叶宝忠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从而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市群 产业创新发展长株潭


  2007年国务院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性的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区域,长株潭城市群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但如何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并取得有价值的经验?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关系到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与否。基于此,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了科学的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机制的发展模型。


  一、城市群的内涵界定


  对于城市群的概念,我国的很多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董黎明(2000)是国内最早提及“城市群”概念的学者,他将城市群定义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由密集相处的城镇所组成的城镇体系①”,夏显力(2005)指出:城镇密集区、城市群以及城市带都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但却是其中几种不同发展水平的阶段形态。城镇密集区是最基础的城市集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形成城市群,而城市带则在城镇密集区和城市群的基础上形成,是城镇体系中的高级形态②;姚士谋(2006)认为,城市群应是城镇密集区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高级发展阶段,更侧重于城市间的联动作用,而城镇密集区则侧重于城乡一体化③。


  基于学者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域内的若干具备相关功能并且围绕中心城市,在社会和经济事务方面相互促进的城市个性所组成的城市网络群体。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周边的个体城市及地区形成强大的吸引和辐射;二是群内有众多的个体城市,并且拥有前景广阔的经济腹地;三是群内各城市密不可分,分工合理且效率高,有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整体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9年,长株潭三市的GDP总额达到了2413亿元,占到湖南省经济总量比重的37%,推动全省的GDP总额增加4.6%,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市城镇化比率达到了48%,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11%。长株潭三市的人口仅占全省的19.1%,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13.3%,但却为全省带来了37.3%的地方财政收入以及70%的对外贸易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7%,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1%和0.7%。目前,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各自产业优势都比较明显,并且呈现出优势互补局面④。从1995年起,长株潭三市开始全面实施一系列关于信息、电力、交通、金融以及环境等专题规划,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产品链条短


  “长株潭”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二、三产业相对较低。在第一产业中,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偏大。粮食和生猪两项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高达65%,“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始终未改变,且农产品市场保鲜、储藏、加工滞后,大宗产品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益。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较大,但其中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⑤。目前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而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还不发达。


  2、产业发展资源消耗过大,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相悖


  长株潭在经济快速发展、提质扩容过程中,因以第二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中等和偏下的产业占制造业的半壁江山,一直没有摆脱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资源消耗过大,尤其是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供给趋紧导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却只进行简单的无害化填埋,不能转化为再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友好型改革的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经济中心,长期重发展、轻治理,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长株潭一直以工业为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严重污染,加上区内水网交错,容易导致污染传播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三市城区及所辖县、市SO2和TSP两项指标经常超标,未能稳定地达到二类标准的水平,且污染面广,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⑥。


  三、长株潭城市群创新发展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的整体思路


  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创新机制,关键是以长株潭城市群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特点为依据,在继续扶持集群内企业创新机制和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产业创新平台的支持。同时,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调整区域公共研发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重点,调整区域创新政策以支持集群创新。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丁永波⑦(2008)在区域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中认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是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产业和创新机制的发展状况,该区域创新机制建设的重点,一是重点产业创新机制的建设,包括重点产业内高位势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与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区域创新政策的完善,其重点是调整建设的思路,从以前的基于技术优势来构建研发体系转向基于产业来构建研发体系,促使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联结的完善和互动的加强。


  (二)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的模型设计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结合长株潭区域经济现实背景,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长株潭区域城市群产业创新机制模型。在图1所示的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机制模型中,本文设置了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环境机制作为城市群产业创新的重要培育平台,同时,本文通过长株潭创新政策环境机制、科研创新基础环境机制和研发与教育培训环境机制作为长株潭区域的环境机制主要层面。在此环境机制平台上,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区域产业创新机制相互协同,并最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创新引导和促进,进而形成长株潭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一系列区域创新机制。


  (三)区域研发体系建设


  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除了企业自有的研发机构以及区域内的专业研发机构外,区域研发体系还包含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根据区域发展要求来建设专业性的研发机构是增强区域科技支撑的重要途径,必须要重视并加以完善。此外,加强综合性高校的研发能力也是提升区域整体研发能力的重要措施。所以,区域研发体系的建设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区域内重点产业的发展导向和需求,加强与重点企业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设;--是把握好高新科技发展趋势,加强与此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区域的科技储备能力和发展后劲。


  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的所有科研院所中,由于市属科研院所经过了改制,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需要对其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新引进的科研院所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关键是要尽快嵌入本地产业系统。在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实际运营的12家市属科研院所中,在结构调整的同时增强研发实力。政府应从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角度加大力度支持一些带有公益性的机构和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应围绕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展开研究,增强研发实力。一些应用类科研院所则应从融入产业创新网络的角度寻找发展的契机。


  (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决定了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基础仍然相对薄弱,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改善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具有长株潭城市群特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在前些年建设重点实验室的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曾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个大型的关于科学设备共享的网络,但是实际运营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科研设备的数量与先进性的问题,也有共享机制不完善的原因。随着大院大所的引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科研基地建设必定会迎来迅猛发展⑦。因此,可以依托原先建成的大型科学设备共享网络,整合重点实验室的各种基础科研资源,重新构建一个大型的科学设备共享平台。其中的实施关键点在于: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用于购买重点实验室所需的科学仪器设备;二是要规定所引进的大院大所中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比例;三是要加强和健全共享网络和共享机制的建设。同时,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建设专业的孵化器,专业的孵化器是拓宽区域优势产业价值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专业孵化器在孵化企业形成产业的同时,还能够使区域内的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相关的技术服务环境。专业孵化器的作用跟传统产业中的区域技术平台构建相类似。因此,应该以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为基础来建设区域的孵化培育体系。


  除此之外,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灵活调整科技计划体系。一是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合理地弱化项目方式,以达到改进科技计划支持方式的目的;二是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持,尽量减少对竞争性技术的支持;三是对科技计划的运作方式进行创新。长株潭城市群现有科技计划体系是在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的科技发展任务设计的,不但确保了能够与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相对接,而且还具有区域特色。从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科技计划体系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计划体系主要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创新环境与条件建设计划,第二部分是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计划,第三部分是农业与社会发展计划,第四部分县科技合作计划,如图2所示。


  (五)制度环境建设


  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产业创新力,还必须要创建一个适合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通过调整和优化区域内现有的产业结构,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整合各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资源,通过相关优惠政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投资者投资于区域内的产业,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产业创新力的强弱、产业集聚程度的高低,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市场需求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因素,应该立足于产业价值链,整合市场中的各种资源,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要素集成,从而更好地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要加快品牌策略的实施,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具备竞争力且勇于创新的企业,从而营造出具有创新氛围的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氛围。


  四、结束语


  产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构建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制必须从全局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规划。本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性的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要求和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特点,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研发与培训系统、科技基础支撑系统、环境制度建设系统层面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业机制,为长株潭通过城市群产业的创新发展来促进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参考文献:


  ①董黎明.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征[J].城市规划汇刊,2000(1):11—15


  ②夏显力.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科学,2005(1):88—92


  ③姚士谋.城市群形成演化的背景条件分析[J].城市地域与研究,2006(12):15—19


  ④李栋亮.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4):35—39


  ⑤石忆邵,王克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特征及问题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3—8


  ⑥孙明贵.论区域市场与统一市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53


  ⑦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8(12):108—111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